数据解读2016年前三季度陇南市经济
前三季度,面对国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环境,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发展战略,真抓实干、以干克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亿元,同比增长8.2%,全省排名第五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0.1亿元,增长5.3%,全省第十位;第二产业增加值55.7亿元,增长7.5%,全省第五位;第三产业增加值.4亿元,增长9.7%,全省第四位。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7.8%,位列全省第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10.4%,位列全省第一。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农业生产趋于平稳。前三季度,农业虽受暴雨、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但各县区积极恢复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农经作物综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趋于平稳。全市前三季度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0.3亿元,同比增长5.3%。
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小幅变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万亩,比上年增长0.24万亩,增长0.05%。其中: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7万亩,比上年减少0.76万亩,下降0.33%;秋收农作物播种面积.5万亩,比上年增长1.01万亩,增长0.33%。蔬菜.6万亩,增长9.3%。
二是畜禽养殖基本稳定。牛存栏36.74万头,增长1.52%,出栏8.7万头,增长4.46%;猪存栏90.87万头,增长5.26%,出栏81.29万头,下降4.17%;羊存栏35.28万只,增长4.74%,出栏14.86万只,增长5.53%;禽蛋产量.5吨,增长9.53%。
(二)工业生产低速增长。受经济下行、主导产品价格下滑、环保达标等因素影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低开低走,保持新常态下缓慢回升的趋势。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7.1亿元,同比增长7.1%。
一是主导行业增速支撑明显。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6.9亿元,同比增长27.0%。其中主导全市轻工业的白酒制造行业同比增长23.1%、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20.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0.2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以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业同比增长9.0%;以铁合金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同比增长24.8%。主导产业对工业增长支撑较尤为明显。
二是县区间增速落差逐渐缩小。除西和县增速为-40.6%,落后全市水平外,其余各县有较好增幅,宕昌、文县、两当、成县、徽县、礼县、武都、康县增速分别为13.3%、12.7%、12.1%、11.1%、11.1%、10.3%、9.1%、7.6%。
三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缓慢。铅金属含量生产.9吨,同比下降11.6%;锌金属含量生产.2吨,同比下降15.3%;铜金属含量生产.9吨,同比下降29.3%;金属锌生产吨,同比增长3.3%;白酒生产.2千升,同比增长5.2%;中成药生产.1吨,同比下降21.4%;水泥生产.1万吨,同比增长9.9%;铁合金生产吨,同比增长24.2%;黄金生产千克,同比增长0.2%。
(三)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明显。全市前三季度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11.36%,比8月份提高0.8个百分点。
从投资分类看:固定资产项目投资完成.5亿元,同比增长11.36%,其中-0万元项目完成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1.98倍,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0亿元,同比下降58.89%;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13.0亿元,同比增长40.94%。
分县区看:成县完成57.3亿元,同比增长15.10%;两当县完成13.2亿元,同比增长25.87%;徽县完成34.7亿元,同比增长34.56%;西和县完成59.3亿元,同比增长9.0%;礼县完成57.5亿元,同比增长7.58%;康县完成57.7亿元,同比增长19.10%;武都区完成68.8亿元,同比增长3.68%;文县完成50.6亿元,同比增长1.99%;宕昌县完成49.6亿元,同比增长11.24%。
(四)市场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今年全市消费品市场整体趋于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平稳回升的态势,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0.4亿元,同比增长9.0%,与上半年持平。
分城乡来看:城镇实现零售额48.8亿元,同比增长10.6%;乡村实现零售额21.6亿元,同比增长5.6%。城镇消费好于去年同期,城乡实现同步增长,但城乡间总量和增速差距依然明显。
分行业来看:全市批发业实现零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9.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52.9亿元,同比增长8.0%;住宿业实现零售额2.3亿元,同比增长10.9%;餐饮业实现零售额8.5亿元,同比增长14.9%。
(五)财政收支波动明显。财政收入开年以来保持较高增长势头,三季度以来波动明显。全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37.5亿元,同比增长3.15%;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8.5亿元,增长7.11%。财政支出.0亿元,同比增长10.54%。
(六)金融运行总体平稳。全市人民币贷款余额逐月提升,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人民币存款余额平稳增加,个人存款提升明显。截止9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0亿元,同比增长12.27%。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3亿元,同比增长7.09%;个人存款.3亿元,同比增长15.42%。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9亿元,同比增长24.6%。其中:短期贷款.2亿元,同比增长2.26%;中长期贷款.7亿元,同比增长32.4%。
(七)用电量呈上升态势。止9月底,全市全社会当月用电量为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46%,累计用电量为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17%。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万千瓦时,增长27.13%;第二产业用电量万千瓦时,下降2.27%,其中:工业用电量万千瓦时,下降1.51%;第三产业用电量56万千瓦时,增长18.05%;居民生活用电量62万千瓦时,增长10.4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经济结构性变化生产总值增速回落。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保持9.0%的增速,主要依靠占GDP比重较大的第三产业拉动所致(上半年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68.6%)。后半年随着一产、二产比重的逐步上升,第三产业占比逐渐下降,回归正常比重,三季度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55.7%。第三产业拉动能力逐渐削弱,难以弥补一、二产业的低增长,三季度第一、二产业增速分别比去年同期低0.6、2.1个百分点。并且随着后期基数的增大,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逐渐放缓,仅靠第三产业拉动生产总值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
(二)财政八项支出增速波动明显。1-9月财政八项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公共安全支出、教育支出、科学技术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节能环保支出、城乡社区支出)同比增长15.37%,较上半年下滑5.64个百分点,影响GDP增速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速下降0.8个百分点。由财政八项支出测算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为36.34%,其对第三产业及GDP增幅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1-9月份数据显示,财政八项支出对三产拉动度仅为1.55%。
(三)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三季度逐月下滑。1-9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预计同比增长43.15%,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对第三产业及GDP增长仍起到明显拉动作用,但与上半年相比增速下滑18.5个百分点,拉动度逐渐下降。
(四)自然灾害天气变化对农业影响较大。前三季度,全市农村经济运行虽然呈平稳态势,但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以粮食、生猪为主的农畜产品产量呈现下滑趋势,影响全市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特别是秋粮预计减产10.85%左右,粮食作物占农业产值的37%,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28%,粮食的减产对农业增速产生不利影响。
(五)规模以上工业低位运行。今年以来,规上工业呈现低开低走的趋势。效益方面:主营业务成本增长过快,企业效益持续下滑。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84.5亿元,同比增长18.2%,实现主营业务成本64.5亿元,同比增长28.9%,实现利润4.7亿元,同比下降29.3%。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34家,同比增长9.7%,企业亏损面为39.5%,较去年同期扩大3.5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为5.0亿元,同比增长71.3%,较去年同期亏损企业亏损额增加2.1亿元。
生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体呈增长态势,目前仍能稳中有升。然而,受流动资金、销售不畅、运营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截止9月底,全市86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仍有21户企业处于停产。1-9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比去年同期低2.6个百分点,严重影响第二产业增幅,制约GDP整体增长。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