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文史明清时期的土司制度对陇南社

土司系土官之名,本为我国边徼地方政治制度上之特殊制度,是我国封建王朝在统一领土内的某些地区,即主要是西部少数民族聚居或散居处,采取“以土官治土民”的办法进行统治的一种政治制度。其主要内容可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央政权对归附的少数民族或部族首领“假以爵禄,宠之名号”,使之仍按旧俗管理其原辖地区,即通过土番首领对民族地区实行间接统治;另一方面是,各民族或部族首领,须服从中央政权的领导和听从驱调,并须按期上交数量不等的贡纳,即承担一定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义务。概言之,其治理的总原则是“其道在于羁縻”,即封赠边疆各族首领官爵,以统治本族人民的办法。

(一)

中国土司制度,肇始于秦汉之世。“尝考察秦惠王并巴蜀,曾以巴夷为蛮夷之君,世尚秦女,此为边胞与中央王朝通婚之始。西汉高祖为汉王,发板楯蛮伐三秦,秦地既定,乃遣还巴中,复其渠帅罗、朴、督、鄂、度、夕、龚七姓,不输租赋,余户乃岁入宾钱四十,此为后世土司的纳贡之法。汉武帝建元六年,封夜郎侯多同之子为令,此为土司成立之始。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越隽王贤栗请内属,光武帝以其为君长,是岁耒朝,此即后世土司定期朝觐之法。是土司制度于秦汉两世已粗具规模矣”。(许公武:《土司制度略考》载《中国边疆》年1卷2期)

三国和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对边疆少数民族首领内附者,封以王、侯、伯长爵号,并在西部氐羌民族聚居区封其首领为“护羌校尉”或“属国都尉”等官职,以领护本土民族。(拙文《秦汉至南北朝时期中原王朝对陇南氐羌民族的统治方略》,载《陇南文史》第五辑),然而,聚居在陇南境内的氐羌民族所建立的仇池、武都、武兴、阴平和宕昌五个地方政权,虽与中原统治阶级发生政治、经济关系,接受中原朝廷封号、官职和汉文化,但在其国家灭亡后,还保留着种族的独立性。

唐初,在羌人居住地区设置羁縻州、县,保持少数民族自治制度,其首领(刺史、县令)实行世袭制。“唐太宗西灭吐谷浑了时,党项羌酋长拓拔赤辞助之,被唐击破之,乃内附,其地置三十二州,以松州(今四川松潘)为都督府。自贞观至开元年间,其部属为州府首长者多至八百五十六人,各立其长,各子其民,实为后世土司之前身。盖天子统驭边民,欲使勿绝而已。”(许公武:《土司制度略考》载《中国边疆》年1卷2期)

元代入主中原,统一康藏,感于边疆多事,鞭长莫及,乃“以本之人,司本土之事”。于时分封土司,就其强大者,授之以官职,即授各族首领以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长官等官职。在甘肃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并在县境内设千户,实行军民统摄及政教合一制度的管理。元世祖中统元年五月元帝忽必烈设十路宣慰使,在礼店(今陇南礼县)设元帅府,四年礼店元帅按竺迩逝世,由其子彻里袭职元帅。后来随着统驭疆域的扩大,而更名为“礼店文州番汉军民元帅府”,是元代在陇南设置土司之先河。

明朝沿袭元代的土司制度,据《明史》卷《土司传》记载:“迨有明踵元故事,大为恢拓,分别司郡州县,额以赋役,听我驱调,而法始备矣。然其道在于羁縻”。这就是说,朱元璋在建立明朝的过程中,对元代所封的土官,采取“多授原官”的措施。明初的皇帝,虽然拥有强大的军队,却并不热衷于武力征服。他们只是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而以优惠的礼遇去“怀柔远人”。“怀柔”不能成功时,才诉诸武力,以便“以威服之”。洪武三年,朱元璋遣使诏谕元朝宗室部落臣民,声明“朕既为天下主,华夷无间,姓氏虽异,抚字如一。其宗王附马部落臣民能率众来朝,当换给印信,还其旧职,仍居所部之地,民复旧业,羊马孳畜以便牧养”(《明太祖实录》卷60)。明朝经营西北采取了“诏谕为主,军事行动为辅”的方针。在军事进攻之前,派专使对西北各族诸部广行诏谕,但其酋长多观望。洪武三年,明太祖一面命大军压境,连克巩昌、安定、临洮、河州等西北重镇;一面又派故元陕西行省员外郎许允德至河州劝谕吐蕃十八族、大石门、铁城、洮州、岷州等处,各部长官归附明朝。(高士荣:《明代西北推行土司制度原因刍议》载《西北史地》年第3期)

明朝之所以在西北边地实行土司制度,并非统治者的主观愿望,而是由地理位置特殊和民族成分复杂决定的。土司一般地处边远地区,即中央王朝不易直接统治的地区,于是采取了“以本地之人,司本司之事”的措施。即在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执行封建社会的民族地区自治形式的统治。

清初,“蒙古强大诸土司弱,乃抑蒙以扶土司”。故于雍正初年对西南、西北的土官授为宣抚使司、大头人为副官,对其族内的人数千户以上者设千户一员,百户以上者设百户一员,不及百户者设百长一员,俱由兵部颁发印信号纸。准其世袭,盖此时土司制度,已有明文之规定。到清朝后期,鉴于统驭之困难,遂实行改土归流之制,即废除土司世袭,改行临时任命的流官,实行和汉族地区相同的政治制度,如丈量土地、征收赋税、编查户口、组织乡勇等。以加强边远地区和内地经济、文化交流及中央对其统治。但厉行未久,清廷已屋,以故名虽改废,实质犹存。

(二)

今陇南的宕昌、武都、文县境内,在明清至民国初期,有五位土司的辖区属地。即:?岷州多纳千户赵土司辖地:宕昌县阿坞、哈达铺、召藏、立藏、大族、上族等。?麻竜赵头目辖地:宕昌县达竹、扎纳、簸箕、麻界滩等。?宕昌百户马土司辖地:宕昌县官鹅、番坪、竹园族、瓦舍族、乔家山族、阴平族、鹿仁族、土崖头、铁力哈族、冉家山族、油坊沟族、火坪族、上堠子、大坝里、前山;武都县坪牙乡赵家坪、旧墩、莪儿、腰道里,总共十六族。④文县王土司辖地:东伸沟、麦鹅堡、太平族、草坡山、鹞子坪、上哈杀、野不咱、官地堡、得胜寨、扎多寺、堡子里、下舍书等22个寨子。⑤文县马土司辖地:阴卜山、夹石山、桃林坪、演武坪、麦贡山、薛堡寨、竹林族、白固族、沙坝族、野人山、马尾山等30个寨子。

上属五位土司中,尤以宕昌马土司的辖区最大(除宕昌、武都属地外,还有舟曲县的八楞、武坪、三角坪等“四族三地方”),体制最完备,统治时间最长,对该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最深。

据清康熙41年编《岷州志》载:“宕昌土司始祖马珍,系洮州卫人,明洪武间以功授世袭土官百户,珍子进良,进良子都宗,都宗子成,成子应龙,应龙子世福,世福子存仁,存仁子辅国、辅国子任远,任远子天骥于康熙二十四年委替宕昌城池地,管中马番人一十六族,把守隘口一十六处”。又据《舟曲县志》载:“宕昌马土司受封于明洪武间,从第一代马珍至末代马培德,相传二十二代,历时约五百六十余年“。

另据清光绪二年长赟编《文县志》载:“番地,系土司王受印,马起远所辖,雍正八年(年),知县葛时正奉文改番归流,土司载革。”其土司序列:(1)王土司始主王砌豹,于明洪武二十八年(年)授陕西都司文县守御军京制指挥千户所始,二世王安已,三世王封,四世王士,五世王允中,六世王承宗,七世王爵,八世王绪光,九世王受印均世袭,共传九世,历三百三十五年。(2)马土司始主马桑,于明洪武二十八年(年)授陕西都司文县守御军民千户所始,二世马章驭,三世马信,四世马让,五世马凯,六世马麟,七世马渥,八世马瑞,九世马体乾,十世马继宗,十一世马显胤,十二世马启应,十三世马成德,十四世马起远均世袭,传十四世,历三百三十五年。这两位土司所辖“番民”多系白马人。

现就土司制度的几个方面分述于后:

1、土司制度中的承袭制度。土司的承袭,依照传统,每当一土司死亡时,如有子二人以上,则即由长子继承土司——军政首领,次子继承僧纲——宗教首领。如仅有一子时,长子除继承土司外,还兼摄僧纲。土司可娶妻育子,僧纲则不能,故土司与僧纲的继承,均只能出自诸土司之子。

明朝规定:“命土官无子,许弟继承。土司无子弟而婿为夷信服者。令婿袭,或许妻袭”。“替袭必奉朝命,属虽在万里之外,皆赴阙受职”。在得到朝廷赐予的印信号纸(刘锡藩《岭外纪蛮》云:“凡土司承袭,由部给牒,书其世系,职衔及承袭年月日期于上,曰号纸”。)后,才能正式承袭。清代土司承袭较严格,凡土官承袭,隶于吏部验封《钦定吏部验封司则例》规定:土官文职“应袭者,督抚查核,先令视事,令司州县邻封土司具结及本族宗图,原领号纸送部,具疏请袭。嫡庶不得越序。此无子……子或年幼,督抚题明注册,选本族土舍护理。俟其子年十有五,方准请袭。年老有病,请以子代者,听。”又规定:“凡土官病故,该督抚于题报时,即查明该土官应袭子嗣,限六月具题到部,办理承袭。如有逾限到部者,查明议处。”

2、土司制度中的行政组织。土司以下有大头目,大头目以下便是旗,旗是一个行政与军事合编的单位,每旗有旗长一人,负责全旗行政、司法与军事的责任。每旗下管辖总管一至三人,每一总管辖理村落数至十数个,每一村落有头人一人。列表示:土司—大头目—旗长—总管—头人—居民。

在这一套组织系统里,土司是世袭的,大头目与旗长的产生亦近于世袭,它的人选只能在富于统治势力的上层“番民“中选拔。总管的产生,少数是世袭,大多数由由土司任命,不论世袭与任命,总管的人选都完全是当地人士。头人既不是世袭,也不是任命,而是由各村各居户轮流担任。大头目、旗长、总管与头人的职责,在平时替土司征收钱粮、调解居民纠纷,维持境内治安等。在有战争发生时,则担任阶级不同的指挥官,指挥征集来的兵马作战。

3、土司制度中的军事制度。军事制度是土司制度的神髓,因为它一方面是土司武力的凭藉,另一方面却又是土司的经济源泉。靠了武力,对外可以建立武功,对内可以殄除抗命的集团。同时,又靠经济的力量,维持统治机构。清朝至民国时期,洮岷一带土司辖区的四种田地中,兵马田最多,这种田不许民间私相买卖,耕种这种田的人,在权利上、法律与治安方面,都受到土司的相当保护。在义务上,他们都要贡献力役与财赋。力役可分两方面:一为着兵马,一为着乌拉(汉语意为当公差)。在性质上,前者相近于近代的兵役,乃是土司制度的武力基础;后者则相近于近代的工役,则是土司制度的经济基础。力役与财赋,乃是支持土司制度的两大柱石。

说到着兵马,凡在土司辖区内的居民,在有战争发生时,都有出兵一员、马一匹,以及全付武器及所需粮秣的义务。土司的命令一到,便立即出发,被调集的兵马,须立即赶至命令所指定的地点。在战争中,应征来的兵马,如有死亡,不论是战死或病死,均可以免除家庭力役三年,做为补偿。

土司的兵马要受中央政权征调,为其对内对外战争服务。如宕昌土司马珍于明洪武十五年()奉调征剿板儿族等叛番后,在明清间被征调参加重大军事行动的有:公元年,随岷州指挥使征迭部叛番,土司被杀。公元年,岷州岳藏堡等番民暴动,土司马进良率所属一千人进剿。公元年,岷州立节番反,土司马都宗前往镇压、被杀。公元年,阶州赵家坪、青石山番暴动,土司马成随阶州守备顾铎前往镇压。公元年,岷州打鱼沟番暴动,土司马应龙合同官兵镇压。公元年,阶州黄鹿坝番民暴动,土司马应龙随洮岷兵备道前往进剿。公元年,岷州拉达族番又反,土司马世福率部至甘沟坪镇压。公元年,岷州忍藏等九族番叛,洮岷兵备道以土司马存仁为先锋,合同麻竜土司赵世清镇压。公元年,岷州黑峪寺番暴动,洮岷兵备道副总兵同马土司前往镇压。

在军事制度中,还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讯防——墩台设施。据清康熙四十一年编纂的《岷州志》载,在宕昌境内的墩台(即堠、烽、燧)有:

哈达铺寨,墩台二座,防守兵二十名;

脚力铺寨,墩台一座,防守兵二十九名;

高桥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

柏杨林寨,墩台一座,防守兵三十三名;

宕昌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

新城子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

老鼠山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

临江铺寨,墩台一座,防守兵二名;

干江头寨,墩台一座,瞭望兵二名;

官亭、两河口、上堠子、沙湾等地亦设有墩台,并配有兵员,因归西固辖区,岷志未有记载。有这样一条上至岷州(今岷县),下至阶州(今武都县)的通讯系统,一地遇有敌情,即可发出信号,很快就传到指挥中心,迅速作出相应决策,并付之军事行动,以保境内安全。

(三)

封建王朝在少数民族地区推行土司制度的主观目的,是为了维护其统治,但在客观上却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首先,增强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在土司制度下,叛乱、掳掠事件减少,缓和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使涣散的地方政治局面得到了改变;使无流官出任的边远地区具有了完整的政治机构,使国家的统一、领土的完整得到了保障。

其次,密切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与中原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一是封建王朝通过设立“卫所”军事体系,建立大量关、堡,以“分别羁縻”,有计划地向少数民族地区进行军事移民,被遣戍的士兵必须携带家眷,到固定的卫所进行屯种;同时还从陕西关中地区迁移部分所谓“样民”安家落户。大批汉民的移入,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工具。同时,由于各族人民长期接触,互相往来,互相学习,又增进了彼此间的了解和情谊。

二是开设互市,促进贸易。明、清为维护统治,招来各族人民进行市易,以解决军需国营,在卫所治地开设以茶、马、盐、药材等主要商品的互易市场。所以,岷县、宕昌一带群众至今称“逢集”日为“逢营”。朝廷并明文规定:凡只要承认赋税者,皆准其到互市场买盐、布。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岷州、宕昌、西固、阶州附近的“番民”经常去市场进行商品交换,从而使当地的“番民”与汉民的关系非常密切。

从上述我们可以看出,土司制度推行之初,在维护封建统治方面,是发挥了积极作用的。但是,它毕竟是建立在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基础之上的一种封建政治制度,随着历史的发展,其消极方面愈益突出:

一是土司的权力具有相对的独立性,他们成为独霸一方的土皇帝。并因其制度本身存在着浓厚的割据性,从建立之日起就与封建王朝之间存在着权力分配的矛盾。同时,土司之间的互相掠夺,战争不休,也严重影响了封建王朝统治秩序的安定及社会生产的正常进行。

二是在土司制度下,辖区人民既受封建王朝的压迫,又受本族统治者——土司、头人的剥削、奴役,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由于土司是世袭的封建领主,世代掌握着辖区全部土地、森林等主要生产资料,而广大人民则是“领一份地,交一份粮,当一份差,出一个兵”的农奴。在这种农奴制度下的人民遭受着超经济剥削。

三是土司制度的推行伴随着民族压迫,给这里的少数民族的发展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明、清统治者以残酷的屠杀对付少数民族人民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本文前面所述明、清时官兵驱调土兵镇压岷县、宕昌、舟曲、武都“番民”反叛的事实就是充分的例证。同时,由于土司制度是建立在民族岐视和压迫基础上的,因此造成了很深的民族隔阂。

以上事实说明,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土司制度已日益落后和腐朽。因此,废除土司制度已成了一种历史的必然。

作者简介:王国基(——)甘肃天水人。曾任原陇南地区文化处副处长,现为甘肃省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专家委员会委员、陇南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名誉主席。主要从事陇南氐羌文化和地方史研究,并发表了大量论文。

审核:杨生锋董星

编辑:李云鹏曹馨匀

王国基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白癜风症最好的医院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较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y/385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