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路上足音铿锵陇南市脱贫攻坚工作综
导
语
贫困,一直是限制陇南发展最大的难题。“守着绿水青山过着穷日子”这一现实困境,像一副千斤重担,压在陇南人的肩头,也沉甸甸地压在历届陇南市委市政府和广大干部职工的心上。
“决不能让贫困阻挡发展,决不让贫困代代相传。”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市委市政府把摆脱贫困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以“弱鸟先飞、至贫先富”的勇气向贫困发起总攻,步履铿锵地探索出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生态扶贫、旅游扶贫等多条有效路子。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经过不断努力,陇南全市贫困人口由年底的.46万人减少到年底的3.69万人,8年减贫万多人;个贫困村退出,6个县区脱贫摘帽,贫困发生率从53%下降到1.56%;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年均增速位居秦巴山特困片区18个市州之首。陇南市先后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全国十佳精准扶贫创新城市”等荣誉称号,成县被国扶办确定为全国3个脱贫攻坚成就经验总结示范县之一。
美丽乡村宕昌县城关镇鹿仁村。冉创昌摄过筛子
扎实推进“3+1”冲刺清零
陇南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贫困退出指标任务,采取“过筛子”方式,对全市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全面拉网排查,全面摸清了底数,消除存在问题,如期实现了轧账清零,“三保障”基本解决,各级干部真正做到了用“拼命指数”“辛苦指数”换取贫困群众的“幸福指数”。
成县二郎乡严河村。张平良摄
住有所居——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采取拆除重建、加固维修、房屋置换、政府统建等方式,对农户危房进行改造,做到了“应改尽改”,累计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0.17万户,受益人口49万多人,基本实现了“危房不住人、住人无危房”的目标。
幼有所育——全面落实各项教育资助优惠政策,建立健全控辍保学机制,持续推进冲刺清零阶段性成果的巩固提升,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持续加大控辍保学力度,严格落实“一生一案”要求、防止反弹,提高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力度,有效阻隔了贫困的代际传递。
武都区幼儿园举办“我运动我健康”为主题的亲子趣味运动会。李腊梅摄
病有所医——9医院、1万人以上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全部达到标准,村级卫生室均配备了合格村医。建立了“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三位一体的医保扶贫兜底保障机制,确保医保扶贫不落一人。全面落实了大病集中救治,贫困人口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基本实现应签尽签,“先看病、后付费”“一站式”结算制度全面落实到位。
安全饮水——通过完善供水管网、建集中供水点、安装集雨水窖净水设备等措施,共解决农村安全饮水多万人次。今年以来,积极开展“农村供水工程管护质量提升年”活动,健全完善管护运行机制,落实千人以上供水工程机构,全力推进饮水安全后续工程建设任务,确保水源稳定、水管不冻和水质达标。
今年,青岛市城阳区在成县发展订单万寿菊2万多亩,并建立加工基地,促进了当地农民增收。张平良摄下功夫
扎实开展“5+1”专项提升
陇南持续推进产业和就业扶贫,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扎实推进农村村组道路建设和易地扶贫搬迁,强化兜底保障,用好东西扶贫协作和中央定点帮扶力量,通过扎实开展专项提升行动,着力提升脱贫质量。
武都区石门镇青陇(青岛——陇南)现代农业产业园内,技术人员在查看蔬菜长势情况。冉创昌摄产业扶贫专项提升行动——以“宕昌模式”为牵引,持续推进脱贫产业,花椒、核桃、苹果、油橄榄“四棵摇钱树”,中药材、食用菌、苗木、茶叶“四个特别特”,养鸡、养蜂、养猪、养牛“四个特色养”已大见成效。年以来,全市农业特色产业规模稳定在0万亩左右,产值亿元,对陇南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贡献达元。
就业扶贫专项提升行动——加强劳务技能培训,提高组织化输转水平,通过乡村大数据为外出务工人员的健康“背书”,推行点对点、一站式输送。今年1月至5月,全市输转劳动力62.5万多人,其中贫困劳动力27.53万人,做到了有输转意愿的贫困劳动力应输尽输。全市创建扶贫车间家,吸纳富余劳动力近万人,累计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4万多个。
武都区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冉创昌摄易地扶贫搬迁专项提升行动——“十三五”期间,全市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建档立卡贫困户1.49万户6.18万人,年底已全部搬迁入住。加快补齐大型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短板,着力推动后续产业扶持和群众就业工作,落实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目前,已搬迁的1.49万户中有1.42万户已落实后续产业扶持,剩余全部落实兜底保障等政策措施。
生态扶贫专项提升行动——年新一轮退耕还林启动以来,全市退耕农户直接得到国家政策补助资金18.63亿元。积极争取落实生态补偿政策,每年兑现农户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多万元。着眼解决深山林缘地区贫困群众增收问题,聘用生态护林员等人,在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实现了贫困人口就地就业。
村组道路建设专项提升行动——聚焦农村公路基础设施补短板,年至年以每年公里的速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新修改建农村公路1.3万公里,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硬化路,外连大市场、内接千家万户的交通网基本形成。
成县鸡峰镇长沟村通村路。张平良摄兜底保障专项提升行动——特别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y/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