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泥古道文学创作助推陇南文化旅游发展培训
李白惊呼的“蜀道难”,
并不是具体的道路难,
再难走的路,都可以人为地改造成顺畅之路,
而生活之路、人心之路,
欲改之通畅,何其难焉!
——商震
”9月4日,青泥古道文学创作助推陇南文化旅游发展培训会在徽县召开。《蜀道青泥》作者、著名诗人、作家商震为到会的陇南40余位文化界人士深度解读了《蜀道青泥》一书背后的文化和历史,并进行了文学创作的专题培训。陇南市政协主席张昉,市政协副主席、徽县委书记王强,徽县政协主席桑虎林,县政协副主席刘亚宗出席培训会。陇南市文广旅局局长毛树林主持培训会,徽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张剑蓉致辞。现场还进行了签名赠书仪式。
张剑蓉在致辞中向商震新书《蜀道青泥》的出版表示诚挚的祝贺,向他在作品中对徽县青泥文化的挖掘传播表示衷心的感谢!她说到,近年来,徽县深度挖掘青泥岭景区文化内涵,大力推进文化旅游高度融合,塑造提升青泥古道文化旅游品牌,加快青泥岭景区发展步伐。《蜀道青泥》一书不仅可以拓展读者的视野,也启迪了当地政府的思路。
商震结合青泥古道的变迁、文人墨客的蜀道作品、蜀道青泥沿线人民的创造力和奋斗精神进行了文学创作的专题培训。讲解主题突出、史料详实、广征博引、谈古论今、挥洒自如、生动有趣,为与会人员献上了一场精美的历史文化大餐。
商震与《蜀道青泥》
商震是位诗人、作家,也是“芒鞋丛书”的主要策划人。他的诗歌、散文以“做一个思想者”为写作的最高追求。他酷爱历史,喜欢以古通今,这本《蜀道青泥》的写作他用了三个半月,曾前往“陇蜀古道”青泥岭段探访,实地去感受那里的山川地貌,以及曾经走过的诗人、迁徙的民族、发生的战争……不断地从复杂的现实中回到不再发声的历史中去,并努力让历史再发声、再现其复杂,以证明复杂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编辑推荐★诗人商震的又一部长篇“问史”随笔。他酷爱历史,喜欢以古通今,不断地从复杂的现实中回到不再发声的历史中去,并努力让历史再发声、再现其复杂,以证明复杂是人类社会的本质。
★集历史、地理、人文于一体;纳思想、思辨、文学于一书。作者实地行走“陇蜀古道”青泥岭段,以地理特征为依据,以历史为背景,以著名人物的足迹为线索,努力发掘这一地区的地理、历史、人文价值,用丰富的知识性和扎实的文学性使作品实现了深入浅出的可读性。
★明写青泥岭“蜀道”,管窥社会发展之道、世间人心之道。道尽“蜀道”之上政治家的雄心、经济家的野心、诗人的初心、世间的人心……
章节导读01/蜀道难。秦岭,天下之大阻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古代史上的秦岭在普通人的眼中就是高耸在青天之上的,而政治集团只把秦岭看作是一座山、一条路,获得秦岭是为了能获得“蜀道”,得秦岭占蜀道。
02/蜀道难?远通吴楚
明明是通往蜀地的路,却说“远通吴楚”,不言自明,一旦进入蜀地,吴地、楚地也在眼前了。这是政治家的雄心,至少是经济家的野心。03/蜀道难。青泥岭,云间盘道绕羊肠
我站在路边继续看来时的路,心里还在不断地品味“青泥何盘盘”这五个字,越品越觉得这五个字用得鲜活,越品越觉得李白写出这五个字时心里得有多纠结、隐忍并有多无奈。04/蜀道难。“季冬携童稚,辛苦赴蜀门”从秦州到成都的路,就是古时的入蜀之道,杜甫用半年的时间走在古老的“蜀道”上,走过了“蜀道”,到达成都。一个厚实、宽阔、豁达、伟岸的诗人杜甫,就真正地走上了“诗圣”的殿堂。05/蜀道难。兵之诡道也青泥岭是入蜀的咽喉,是巴蜀的屏障,且能“远通吴楚”,欲“常王天下”,必要尽力夺取、占领“蜀道”,所谓“兵家必争”之地,“得陇望蜀”之地。
06/蜀道难?“行人骡马,日以千计”青泥岭蜀道最初虽然是兵道,而更多时候的用途是民间用于易货的商道。由于青泥岭蜀道的存在,徽县成为了我国历史上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廊道。“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都从这里经过。07/蜀道难。青泥岭下多酒垆青泥岭蜀道是一条历史上的老路,这条路上也一直飘着酒的浓香与甘烈。或者说,酒也一直反映着这条路的险峻、崎岖、泥泞,反映着繁忙、盛大、辉煌,反映着每一个时代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与自然山水的关系。
08/蜀道难?如今可钻山腹可上青天我去吴王城时,在青泥岭至略阳的路上,看到了宝成铁路的绿皮火车从山洞里钻出来,火车像一条蛇,贴着山体穿行,一个山洞接一个山洞慢悠悠地穿行。两山之间就是铁路桥,桥在空中悬着。一列火车,就这样一会儿上青天,一会儿钻山腹。
当当购《蜀道青泥》京东购《蜀道青泥》撰稿:李文翠、剡文斌
编辑、制作:佳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y/6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