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代表委员话电商加强假货治理,应战
见习记者白宇洁华夏时报(chinatimes.net.cn)记者马维辉两会报道“液体浑浊,接触皮肤发痒,滴管上有一层干渍。”3月8日,一位网友在社交网络质疑自己在某电商平台购买的果油疑似有质量问题。同一天,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陇南市徽县“陇上庄园”淘宝网店负责人梁倩娟在年全国两会第二场“代表通道”上表达了作为电商卖家的心愿:“我想要有一个好的营商环境,让好的商家、好的卖家能够一路绿灯。”快速发展十余年,电商平台已然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渠道,也为个人创业、乃至乡村扶贫事业提供了新机遇。但与此同时,电商买家和卖家也分别遭受着假冒伪劣、恶评勒索等突出问题的困扰。《华夏时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多名代表委员们围绕电商经营中的货品质量为题与营商环境问题提出建议。加强社交电商假货治理近几年,有赞、云集、微商等社交电商迅猛发展。价格优惠是社交电商的一大优势,但在为消费者带来更多低价选择的同时,这类平台入驻门槛低、去中心化等特征增加了假货扩散的可能性。根据年12月中消协发布的报告,在新兴电商平台遇到“劣质产品”和“冒牌货”问题的受访者占比分别为47.5%和39.2%。围绕这一问题,全国政协常委、浙江省政协副主席、民革浙江省委会主委吴晶带来了《关于落实电商法加大对社交电商假货治理的建议》。“我国社交电商从业人员超万,巨大的用户流量,高度分散的交易行为,货品鱼龙混杂是社交电商突出特征。”吴晶援引《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市场前景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中的内容表示,假货、次品货是社交电商的首要问题。问题产品侵害着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吴晶介绍,不少消费者因“三无产品”人身健康受到损害。此外,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也受到影响。“社交电商山寨产品从传统的食品、快消蔓延到附加值更高、知识产权密度更大的电子工业产品领域,在更大程度上恶化了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环境,损伤企业投入研发创新的积极性,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我国工业诚信形象。”吴晶说。据《中国社交电商行业发展报告》分析,社交电商依托于微博、
上一篇文章: 天水陇南张掖,甘肃这三座宜居城市,你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y/9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