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六稳六保一线见闻巧打组合
白癜风康复 https://auto.qingdaonews.com/content/2018-06/19/content_20138493.htm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眼下,正是陇南花椒成熟的季节。走进成县红川镇西城经济开发区利和萃取厂区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一股浓郁的椒麻味在空气中弥漫……利和萃取项目是青岛在陇南首个正式落地的产业扶贫项目,通过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技术对陇南特色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升产品附加值,产品在餐饮、食品、日化、保健品等行业有着广泛应用前景。“今年年初,中国第一套花椒原产地万升级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装置已经试产成功。”陇南利和萃取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瑜说,自投产以来,厂区运转良好,产能不断提升,效益初显。青岛利和萃取陇南工厂调试设备。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刘敏李瑜介绍说,一期项目达产后将年处理花椒吨,生产花椒精油吨,可吸纳人就地就业,通过花椒采购可惠及当地上万农户。后期还会增加当地其他特色产品的深加工生产线。东西扶贫协作开展以来,依托陇南的资源优势和青岛的产业优势,两市把产业合作作为脱贫奔小康的核心任务,出台了《陇南市经济开发区青岛产业园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为青岛企业入陇创造了条件。据了解,年,青陇两地新签约项目65项,引进25家企业来陇南开展帮扶。今年,青岛在陇南新签约项目16个。无论是打造地方特色产业,还是开办实体企业,两地强力合作、共同发展,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出新路。同样,在脱贫攻坚的大背景下,陇南通过同城配送,让农特产品走上陇南人自己的餐桌,开启了“种植户+平台端+配送端+消费端”电商同城配送消费扶贫新路径。陇南是我省集中连片特殊贫困地区。从年年底起,陇南以电子商务为突破点,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在农业产业各环节的应用,形成了陇南电商产品卖到全国、卖到境外的“大循环”和自产自销的“小循环”互补发展格局。陇南打造美食旅游节会促进消费。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走进康县花桥村,菩提庄园的厨师们忙得热火朝天。“从4月15日起,我们入驻康县爱尚外卖平台,给全县所有乡镇和周边县区配送,不仅救活了我们自己,还拉动了本地的就业和农产品销售。”菩提庄园负责人李玉说,截至目前,已经配送完成了1万多单,务工人员由原来的2人增加到6人。采取内循环的方式拉内需、找刚需,增就业、保民生,已成为当前陇南拉动经济最行之有效的方法。据统计,仅疫情期间陇南上线同城配送平台57家,入驻商家多家,上线产品多款,累计同城配送60多万单,服务群众多万人次。值得一提的是,疫情造成的冷清氛围,却因为“用网”“触网”而火爆起来。市县负责人、乡镇负责人、第一书记纷纷化身网络主播,“卖产品”“卖风景”“卖文化”“卖体验”,热闹的场景正在陇南大地上生动演绎。电商直播在陇南风生水起。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最近一段时间,以阶州夜市为代表的夜摊经济,让武都城区火热了起来。霓虹点亮下的街巷,复苏着这座城市逐渐回归的生机。下午6时多,阶州夜市上已是熙熙攘攘,叫卖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的陇南阶州夜市。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陈多杜朝富是一名有10年经验的厨师,在西安饭店里,每个月的工资可以拿到多元,但今年受疫情的影响,他不想再外出打工了,刚好阶州夜市建立,给了他留下来的理由,他与媳妇在夜市上租了一个摊位开始创业。杜朝富说:“在夜市上创业成本不高,非常适合我们这些没有多少积蓄的返乡农民工。”在夜市上创业,成本门槛低,适合返乡农民工、刚毕业的大学生、退伍军人等群体,能有效解决就业。开市以来,阶州夜市每晚的客流量在3万人左右,旺季能达到5万至6万人。现在,阶州夜市已经变成了各地旅游团到武都的旅游“打卡地”。据悉,武都区将以阶州夜市为范本在钟楼滩、东江再各打造一个夜市,每个夜市摊位在个左右。钟楼滩夜市正在进行升级改造,东江夜市在初步规划当中。通过产业链带动,三个夜市将能解决上万人就业。
上一篇文章: 陇南税务减税降费为企业纾困降下及时雨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103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