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美bull民间传说观音菩萨与

北京治白癜风医院 https://baike.baidu.com/item/%E5%8C%97%E4%BA%AC%E4%B8%AD%E7%A7%91%E7%99%BD%E7%99%9C%E9%A3%8E%E5%8C%BB%E9%99%A2/9728824?fr=aladdin

  相传,在南北朝时的封地西峪国(今甘肃陇南市西和县境内),有一位国王,人们都叫他妙庄王。妙庄王良田千顷,家财万贯,绵衣玉食,日子过得极为富裕。可是,妙庄王一生却只生了三位如花似玉的女儿,身后无传宗接代之人。想着这万贯家财无人继承,庄王整日忧心忡忡,茶饭不思。   一日,庄王夫人又见丈夫满面愁容,郁郁寡欢,便忍不住问道:“夫君为何连日不悦,莫非是我哪儿有违夫君圣意,惹你生气了?”庄王摇了摇头长叹一声说道:“非也,非也!你看看,这万贯家财,千顷良田,将来谁来继承?只可惜我膝下无子啊!”   夫人见庄王如此说,不由也低下头来,都怪自己没有为庄王生下一子,致使庄王满怀愁思。为安慰庄王,夫人望着庄王神情歉疚地说:“庄王也不必为此整日愁眉不展,等三个女儿都到及笄之年,你选一位招婿,就不愁这万贯家财无人继承了吗?”庄王捻须轻声道:“也只能如此了。”   正说着,三个女儿笑着挽手走进门来,向父王请安。庄王的目光从大女儿妙因脸上移到二女儿妙缘脸上,又移到三女儿妙善脸上。三个女儿中,庄王唯独喜爱三女儿。这三女儿,不仅聪慧超凡,还长得最为漂亮,整日笑呵呵的讨人喜爱。   三个女儿向父王请了安就走了出去。庄王问夫人道:“你看,这三个女儿中,给哪个招婿最好?”夫人回答道:“夫君定了便是,一切我都听你的。”   暑往寒来,日子一天天过去,庄王、夫人一心盼着时光快些过去,让三个女儿快快长大。这年正月初八,是三女儿妙善的开笄之日。这天一早,庄王和夫人吃过早点,传令下人让三个女儿一起到堂前来有事要问。   三个女儿便一同来到堂前,不知父王、母后有何事要问,便一同望着父母等候发话。   庄王先看着大女儿妙因说:“我想给你招位夫婿,你可同意?”妙因连连点头表示同意。庄王又看着妙缘问道:“我想给你招位夫婿,你可同意?”,妙缘也连连点头。庄王最后把目光望向妙善说:“我想给你招位夫婿,你可同意?”   今庄王和夫人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妙善听了父亲的话后迟迟不肯开口。庄王以为妙善没有听清,又重复了一遍,可妙善还是没有回答父王的问话。   坐在一旁的母后见女儿不肯回答,便知这妙善十有八九心里不肯同意,就走到妙善跟前,右手抚着女儿的头说:“父亲问你话呢,你就同意了吧,别让父亲为你担忧。”妙善还是不肯开口。   站在一旁的庄王有些不耐烦地大声道:“你到底是同意还是不同意,你哑吧了啊?”   妙善这才抬起头语气坚定地说:“父王,你平日叫我们一心向善,善待众生,我想出家修行,修成正果,普渡众生。”   庄王听了,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他丝毫没有想到,自己最为疼爱的三女儿竟然如此着想,不由大声道:“不行,你必须招婿在家,不准出行!”   不论父王怎样恫吓,妙善还是不肯改变自己的想法。两位姐姐便上前悄悄劝说,母后也将嘴凑到妙善耳旁小声说:“你看,你都惹父王生气了,赶快向父王赔不是认错吧。”不论两位姐姐和母后如何劝说,妙善就是不同意给她招婿。   庄王见妙善死不从令,便长袖一挥,大声喝道:“拉到后花园去,向天而跪,何时知错了再来见我!”   只见门外几位壮汉冲进门来,便将妙善强拉出去。两位姐姐和母后紧随其后,一边大声说:“妙善,你就同意了吧,你就同意了吧……”   中午时分,烈日当头,如火炙烤,跪在后花园里的妙善被晒得满头大汗,唇焦口燥,庄王却不让家人给她一滴水喝。不一会儿,妙善就昏了过去。   第二天,妙善又罚跪在后花园。不一会儿,天空乌云翻滚,电闪雷鸣,滂沱大雨从天而降。跪在雨中的妙善还是不肯改变自己的信念。   三天过去了,妙善终不从令。庄王见状恼怒交加,指着妙善大声喝道:“你给我滚出家门,从此不准回来,权当我没有你这个烈女!”不论全家人怎样向庄王求情,庄王都不肯收回旨令。无家可归的妙善被赶出家门后毫无目的地走着,她一边流着泪水,一边心里默默念道,就是吞下苦海,也要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让天下所有的人都脱离苦难。   已走得精疲力竭的妙善这时看见路边有一块大石,便坐在石上歇息一会儿。歇着,双手不由收拾着几天来没有梳理有些散乱的长发。这块石头,便是后来人们常说的梳妆台,在今离西和礼县交界处不远的地方。   歇了一会儿,妙善起身又向前走去,走着走着,只觉口渴得难受,放眼望去,前面一处地方亮着一眼清泉,就蹲下身掬起泉水喝了起来。这道泉水便是离大香山不远,后来被人们叫作悄悄水的泉水。据说,人若到此饮水不得出声,一出声,泉水就忽然干枯,故叫悄悄水。   这时,天色已黑了下来,肌肠辘辘的妙善又困又乏,却找不到一户人家。   忽然,她远远望见前面有一座红墙瓦舍,便挣扎着向前走去。到了跟前,见是一座叫白雀寺的寺庙,就走了进去。   寺里的僧人见门里进来一位妙龄女子,便问到此有何事相问?妙善便说明原因,并请求主持,收她为尼,从此念经拜佛,一定修成正果,普渡众生。   主持听了她的话,不无担心地说:“只怕庄王只是一时发怒,事后说不定还会把你叫回家的。”妙善坚定地说:“就是再叫我也不回去了!”   从此,妙善每日晨钟暮鼓,清水素食,一心向佛,心无旁鹜。   再说,妙庄王自赶走了心爱的三女儿,心里却一直牵挂着她的衣食住行,半夜里也常常喊着三女儿的名字。母后打发家人四处寻找,终无音信。   一日,一位从白雀寺上香回来的老人急急忙忙走进妙庄王家来,说,他在白雀寺看见了妙善,妙善已削发为尼,整日念经拜佛。   庄王一听,顿时怒火万丈,堂堂庄王的女儿,不听父命就是不孝,还竟然削发为尼,成何体统,便下令派兵去白雀寺将妙善擒来。   被强行拉回家的妙善至死不改初衷。庄王无赖,又心生一计,说:“你若在这天寒地冻的季节里,用最多三天的时间,让屋后的山坡上开出百花来,我就准你出家。”   妙善听了,说:“父王此话当真?”庄王说:“当真。”   第二天,妙善便到山下采集了百花的枯枝残杆,走到父王指定的地方,再将这些枯枝残杆插进土里。   到了第三天,妙善引着父王到山上去看,庄王果然看见那面山坡上百花盛开,芳香扑鼻。这便是后来人们说的莲花台,即今大香山寺庙所在地。   庄王怎么也不相信眼前的情景是真的,就指着妙善道:“你是从哪里学来的妖术,岂有此理!”又下令家人将妙善再次关进后花园,命令没有他的指令,谁也不总放行。   被再次被关押起来的妙善不吃不喝,一心想着去白雀寺修行。这天夜里,她乘看看守她的人打盹,悄悄地溜出家门,连夜又逃向白雀寺去。   第二天,庄王听见家人向他通报说妙善半夜三更又溜走了,不知去向。一旁的母后听了只自垂泪。   庄王狠狠地又拍了一下桌子,大声喝道:“再去白雀寺看看,回来立报!”   果然,妙善又回到了白雀寺。   庄王立刻下令派出重兵,说到了白雀寺,把寺庙包围了,喊妙善出来,如果不出来,就一把火将白雀寺烧了,看她还敢待在庙里!听了庄王的话,母后和两个姐姐跪在地上向庄王求情,千万不要烧白雀寺,妙善是全家最喜爱的姑娘……任凭家人百般求情,庄王却拒不收回旨令。   当夜,月黑风高,一群人马径直向白雀寺奔去。待把白雀寺围得水泄不通时,领队的将军向寺内喊话,要妙善出来回家。不料,妙善却回话道,就是死也不回去!将军无赖,一把火,白雀寺立刻成了火海。寺内五百僧人全成了灰烬,而在火海中的妙善却口咏佛经,一丝不动。   就在妙善生命垂危的时刻,两只麒麟却从天外飞来,救走了妙善。   妙善醒来后,发现自己在一座陌生的山顶上躺着,她挣扎着撑起半边身子看了看自己的衣服,却完好无缺。妙善记得当时自己在火海中没并有向外跑,一直口咏佛经,坐地不动。只以为要死在火海里了,却不料被飞来的两只麒麟救到了这里。   妙善坐了起来,向前看了看,只见前面是刀辟斧削的万丈悬崖,只有自己安身的地方才是一个平缓的地方。妙善又纵目向远处望去,只见一条玉带似的白雾横在崖畔,四周长着参天松树,林间枝藤交汇,百花盛开,鸟鸣、风声从远处传来,不由心里充满了喜悦。   妙善觉得这个地方好像久违了似的既陌生又熟悉,好像从哪儿见过,又记不清楚。   妙善丝豪不知道,当她身陷火海时,是那两只麒麟把她救到了这座她后来修成正果的山上,即今日西礼交界处的佛道胜地大香山。   妙善想,白雀寺已被火烧得片瓦不留,此后,她哪儿也不去了,就长年住在这里,这里好安静,又远在天边,谁也不知道。   从此,她每日念佛咏经,面壁潜修。渴了饮露,饥了吸风,或者用手指掐落一点眼前山崖上的土块充饥。天长日久,这座山崖上已被她掐出一个洞来,人们叫它指甲洞,即现留于大香山菩萨殿内的一个石洞。夏日,天气实在太热,她就到不远的冰洞(离香山不远处的一个石洞。夏日,出水成冰,冬日,温暖如春。今农人常在此地避暑纳凉)里凉一凉。   再说妙庄王原想用火将白雀寺点燃,寺内一应僧人定会跑出逃命,女儿妙善自然也会跑出来,不料,他派出的将军回来报告说那些僧人全化为灰烬,妙善也活活被火烧死,就非常后悔自己派人放火烧了白雀寺。   郁结心头的愧疚使他积久成疾,身体每况与下,只觉胸筋闷胀,四肢无力,食不甘味,身体越来越动弹不得。   在大香山潜修的妙善早已闻知父亲自火烧白雀寺后,就卧床不起,想自己立志要普渡众生,现在父亲病了,连自己父亲的病都不能除去,还怎么普渡众生呢。一日,她便化成一位老僧去了庄王府上。   庄王听说门外有一老僧口称能治好他的病,便忙叫人请他进来。老僧把完他的脉搏说:“你这病有一个方子可痊愈,只是不好说出来。”庄王忙说:“但讲无妨,庄王绝不怪罪于你。”见此,老僧才缓缓说出:“这病唯有取下至亲的眼和手服了方能痊愈,除此之处,别无他方。”   庄王听了,心里连连念道,这哪能取,这哪能取。转念又想,平日,自己对女儿疼爱有加,不妨借此试试两个女儿是否对他真心舍得性命,便叫来妙因、妙缘说明此意。   两个女儿却你看我,我看你,谁也不同意把自己的眼和手取下献给父亲当药引服用。不仅如此,两个女儿还一个劲责怪父王不但不疼爱女儿,还要害女儿性命,世上哪有这样的父亲。   老僧见两个女儿没一个同意的,就对庄王说:“明日,你到大香山上去向,向那里的僧人求救,也许只有他能救你性命了。”   第二天天不明,庄王就带了随从到大香山去。果然,山上有一位僧人坐在那里双目微闭咏经不息。   庄王望去,一会儿觉得这位僧人有点像自己的三女儿妙善,一会儿又分明看见他就是昨日来府上给他瞧病的那位老僧,看着看着,不觉就一阵眼花缭乱,不辨坐在面前的这位僧人到底是三女儿还是老僧。想起三女儿,他的心里不觉又涌起一阵愧疚和锥心般的疼痛来。   庄王只好向僧人说出昨日府上来的僧人向他过说的话,说只要圣僧能治好他的病,他一定到时带上千银千绢来山上还愿,感谢他的救命之恩。   坐在面前的僧人听了庄王的叙述,唯一副关切之态,似对庄王有万语千言却欲说还休,只看着他久久一动不动:此时的庄王看上去双目塌陷,脸色蜡黄,气息虚弱,哪里是当年的样子。庄王丝毫不知,坐在眼前的就是他的三女儿妙善化成的僧人。   妙善望着多年不见的父亲,思絮万千,心如刀铰,却一句也说不出来。不觉,眼里便旋满泪花,一串泪水就流了出来,心里只想着一定要把父亲的病治好。   庄王不知眼前的僧人为何流泪,就说:“圣僧也不必难过,索人眼目和手,这是万般难求的事;圣僧若是为难,我就去了。”   僧人忙叫住了他,说:“庄王也不必着急,我一定能救你。这样吧,你转过眼去,等你手里有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后你不要回过头来,径直回家去将它焙干研末服了,三日后你的病定会痊愈。”化作僧人的妙善心下思定,只有敢于献出自己的生命,才能普渡众生,若贪生怕死,哪能解救众生的苦难。便下定决心要剜眼断手送给父亲。   庄王听了僧人的话,便转过眼去。不一会儿,只觉他手里有两个冰凉的东西,僧人便知这一定是一只眼和一只手,就拿了起身奔回家去。   三日后,庄王的病果然好了。庄王对夫人说:“是大香山的僧人医好了我的病,我俩立刻就去还愿,让人家觉着我们确实不是言而无信之人。”夫人应道:“也好,明天我俩就去。”   第二天,庄王和夫人带了一千两银子,一千匹绸绢来到香山还愿。却见站在他俩面前的圣僧少了一只眼和一只手。庄王见此,便伏地大声哭道:“众位神灵,我情愿献上千银千绢,只求给这位圣僧添眼添手!众位神灵,快快显灵吧!”    神灵把庄王的添眼添手听成了千眼千手,就给僧人长了一千只眼和一千只手。   庄王叫了一会儿便抬起头来,只见站在眼前的僧人长着一千只眼和一千只手,又渐渐变成自己的三女儿妙善。   这位因孝心感动天地妙善,从此便成为人人敬奉的普渡众生的千眼千手的观音菩萨。

  香山:位于礼县城南50公里的西和、礼县交界处,海拔米,为礼县高山之最,过去这里山野苍莽,松柏参天,丛林绕竹。经过长期的乱垦滥伐,只留下荒凉的山脊和千疮百孔的坡地。年以后,西、礼二县实施飞播计划,之后又连续点播、撒播和补植,如今已成林26万亩,基本实现了区域绿化。

来源于百度贴吧

不化浓妆去上班

(陇南美编辑整理,转载请注明来源,谢谢)

为您分享陇南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地方特产、旖旎美景。每天定期为您发送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550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