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研讨李旭春陇南新闻摄影的突围

年12月15日,由市文联主办、市摄影家协会承办的“奋进的步履“首发座谈会暨陇南市第二届摄影理论研讨会在武都区召开。研讨会上,与会人员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围绕陇南纪实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民俗摄影、航拍摄影以及摄影助推脱贫攻坚等话题畅谈拍摄体会。现将部分与会人员研讨发言全文转发,供广大影友交流学习。

各位老前辈!各位老师!各位理事及代表们大家好!受陇南市摄协的命题委托,下面我就自己在新闻摄影方面的一点体会和感悟与大家共勉。谈的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第一点,我觉着陇南是新闻摄影的富矿区。大家都很清楚;陇南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物产丰富,气候四季分明,县区之间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背景,形成了个性鲜明、别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和文化遗存。比如乞巧节、高山戏、白马藏池昼歌等古老民俗文化。和在全国叫得响的橄榄果、花椒、茶叶等特色产业,以及每年春天最早盛开的文县油菜花,冬天宕昌官鹅沟美丽的冰雪、和眼下正在陇南大地进行的扶贫攻坚主战场等等地域特色特点。都为新闻摄影人提供了优质的摄影创作题材。只要摄影人深入生活、精细挖掘陇南大地上正在发生的,集思想性、趣味性、可读性、艺术性事件,并将事件的真相、情感、客观的浓缩在画面中,给人带来简洁、明快,有“一图胜千言”之效。你的照片就有可能登上大雅之堂,也正因为身处陇南这个新闻富矿区大背景,我今年六月底在《人民日报》成功注册成摄影师,试着向人民日报社投稿新闻图片,挑战了一下自己的不可能。从七月初到十二月十日,共计向人民日报投稿新闻图片58个专题张图片,人民网审核通过上网28个专题中的张新闻图片。最终登上《人民日报》和《人民日报海外版》的新闻图片有5张,其中两张在人民日报头版,一张在要闻版,另外两张在海外版刊登,作为全国最具有全威性的报刊之一,能刊登一名基层摄影人的图片,这充分说明我们身处的陇南大地有着价值连城的新闻宝藏,只是我们摄影人还没有深入挖掘和发现,身在富中不知福的“福利”。

第二点,转化拍摄角度提升新闻图片内涵和新闻眼。一张好的新闻图片除光影、动情、视觉冲击力外,其信息量越大,社会价值就越高。视觉冲击力就更强,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我的体会是:作为一个摄影师你到新闻现场后,就要寻找特殊的拍摄位置和角度,图片就会让人有耳目一新,与众不同的感觉。我在拍《藏乡的美丽嬗变》中,武都区坪垭藏族乡异地扶贫搬迁后的新变化时,找到搬迁点的一个制高点,耐心等待半小时,一辆绿皮动车穿越过搬迁点,有效增强了新闻图片的动感和时代感,在深入拍摄坪垭搬迁点优美的人居环境中,正巧几名藏族小学生走在放学路上,背景是漂亮的藏式安居房,小学生行走在宽敝的村道和格桑花盛开的路旁,无意间还对着我镜头做了一个“耶”的动作,我及时将其捕捉镜头下,藏族小学生朴实的笑容和他们美丽的新家园相映成趣,构成一幅很有看点的新闻图片,这幅图片刊登在7月2日的《人民日报》头版位置。很好的展现了陇南扶贫攻坚中的亮点。与此同时,图片说明是新闻图片的“讲解员”,好的文字说明会对新闻图片起到“画龙点晴”的作用,一则简短的文字,有时间、地点、人物、怎么了、新闻背景必须要交代清楚,力戒“长而不实”,做到精简、准确、清楚、不说废话、大话、套话,字句还得优美,读起来很顺畅,才能为新闻图片延续生命和影响力。

第三,做个有心人,善于观察和发现自己身边的生活动态。只要平时注重积累观察生活,身边事物都会变得不一样。比如《人民日报》12月12日第六版刊登的一幅“爱心火锅”的图片新闻,报道山东一家爱心火锅店,邀请70名环卫工人免费享用火锅,为他们送去寒冬里的温暖。其实在这篇新闻图片之前,大约十一月份,我在康县一朋友圈,早已看到过康县爱心人士和志愿者请当地环卫工吃火锅的事,这说明大报刊、大媒体不一定刊登都是高大上的新闻事件,也有我们身边的民生民意和温情生活,所以,我们摄影人要多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561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