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启幕,速来围观喽
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十一个“文化遗产保护日”,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优秀传统文化保护的一系列讲话精神,深度落实市委“”发展战略,提高全社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推动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市文广新局决定6月11日(本周六)上午9时在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东江11号路四馆四中心)举办陇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活动。 届时,既可欣赏白马“池哥昼”、陇南“高山剧”等国家级、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的演出,又可以参观并购买奇石、木雕、刺绣、剪纸等展品,观看传统手工技艺传承人的现场演示。
欢迎广大市民参与、观看!
新闻加一点 池哥昼年全国有个项目新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遗”名录,其中甘肃21项,扩展进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项,甘肃省占8项,其中包括文县白马傩舞《池哥昼》。
“池哥昼”俗称“鬼面子”,是居住在文县铁楼藏族乡的白马人从对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传承至今的一种民族舞蹈和传统祭祖活动,也是白马人最负盛名的舞蹈。
“池哥昼”一般由9人表演,均为男性。其中4人扮演山神,叫“池哥”;两人扮演菩萨,叫“池母”;两人扮演夫妻,叫“池玛”;还有一个10多岁的儿童扮演成“猴娃子”,又叫“池玛鄢摆”。每年春节期间,白马山寨都要表演“池哥昼”,从农历正月十三开始,正月十八结束。每天从早到晚,挨家挨户地欢跳,意在为村民除恶驱邪,祈求吉祥,整个场面古朴豪放,庄重热烈,既富有神秘气氛,又充满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文物价值。同时,也为研究古代白马氐人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活化石资料。
西和乞巧节年6月,西和乞巧节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西和乞巧节是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显著的地域特点的汉族传统节日。起源于先秦,形成于汉代,是一种集信仰、音乐、歌舞等为一体的汉族民俗文化活动。西和乞巧传承悠久,礼节繁杂,此俗与秦人祖先祭祀崇拜活动有关,相沿成习,形成固定完整的乞巧仪式。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已将西和命名为中国乞巧文化之乡。
风俗历时七天八夜,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乞巧仪式。整个活动分为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娱巧、卜巧、送巧七个环节。每一环节均有歌舞相伴,又有几个富有特征性的仪式,因而留存了大量的乞巧唱词、曲谱、舞蹈形式以及与农耕文明相关的崇拜仪式,还有与生活相关的纺织女工、服饰、道具、供果制作等。
武都高山戏年,甘肃省陇南市申报的武都高山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都高山戏,又名高山剧,为甘肃省独有的两大汉族特色剧种之一。高山戏的舞台演出程式一般分为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等,其中演故事是高山戏的正式内容,其它表演如圆庄、上庙、走印等则带有明显的祈福、娱神和自娱等性质。
高山戏在武都等地流传了数百年,深得民众喜爱。它是古代劳动人民价值观、世界观的体现,是历史的见证,是当地人民的精神食粮。开展高山戏文化的研究将会给我国民俗文化、戏剧文化的研究增添新的内容。挖掘、抢救、保护高山戏可以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对构建和谐社会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陇南,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lnfbwx
.北京市白癜风治疗医院白癜风早期能治好吗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s/12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