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宕昌藏族的苯教及其经典和仪式一
选自艾菊红,廖旸合著《羌笛藏歌》第三章,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原文图表和注释从略。
在宕昌县城环望四周,群山光秃秃的,只是在村庄背后的半坡上常常孤立着一片树林,景象奇异。前文在介绍鹿仁村的时候也提到了,这就是宕昌汉藏地区都存在的神树林(图3-1)。神树林对于宕昌当地人非常重要,在建立村庄的时候,人们就会选择一片长势良好的树林,作为神树林,也就是宕昌藏族最为重要的神灵——凤凰山神的栖身之地,因而神树林绝对不可以随意砍伐。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神树林都是凤凰山神的,也有一些是属于当地龙王神信仰的神树林,这在西北地区普遍存在。宕昌当地无论汉藏村庄都有龙王神的“神地方”,也以不能随意砍伐的树林为其标志之一,但不一定就是山上的树林,似乎山神林总是在山坡上。据人们说,神树林真的是有神灵的居住,如果随意砍伐,会遭到神灵的惩罚。鹿仁庄民曾经为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文化大革命”时期,有一个人砍了神树林的树。后来他赌博输了70元钱,因为还不起债,上吊自杀了。他死了以后,庄子里很不安静,全村就请师家禳庄子。龙王神借助人告诉庄子里的人说是因为这个人砍了神树林,山神把他逼死了。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去砍神树林的树。[1]正是因为神树林有着这样类似的传说,所以人们基本上不敢砍伐神树林,这从宕昌周围的林地保留情况可以看得出来。在宕昌县城周围绝大多数的山都是荒山,即使已经执行了几年的退耕还林,但是荒山的状况并没有多大改观。只要看到这样的荒山上突兀地出现一片生机勃勃的树林,很可能就是当地的山神林。[2]
从初遇神树林开始,我们慢慢接触到凤凰山神——这曾经弥漫宕昌全境的信仰,目前在几条藏民聚居的山沟里还有不同程度的留存。
图3-1鹿仁大庄背后的苗家神林。
苯苯印象第一次到鹿仁村的时候,小菊带我们去看她爷爷。爷爷住在一座很小的房子里面,在屋子正中央生着一堆火,火上架着铁三角,以前人们大概就是这样生活的吧。和小菊爷爷聊了一会儿,他说:
我们人现在还信那个苯苯,苯苯的那个教派。苯苯有两种,一个叫“郭巴”,一个叫“北布”。“郭巴”是武的,“北布”是文的,[3]庄子现在都还有呢。他们那个现在有那个木头的牛头马面,我们藏民把那个叫“西哈”。大河的那边有好几家都有,代代相传,一代一代地传下来。还有一个叫“牙哈”,一个叫“布哈”。我们那个苯苯么,基本上就是……我们的村庄……看家护院起这个作用。每年这个牛羊呀、庄稼都要受他的保护。[4]
“北布”?听起来有点像“苯布”(藏bonpo),藏族民间宗教苯教以及苯教祭司的叫法。小菊爷爷给我们描述的这种宗教信仰,会不会就是苯教呢?我们以前只调查过藏传佛教,苯教还从没接触过,但闻其名而已。
“你们要看苯苯,晚上我带你们去,白天他们做活了。”
“那太好了,晚上我们来找你带我们去。”
晚上,小菊的爷爷领我们去了苯苯家。后来我们知道,这是一位文苯苯——“北布”,庄子里还有几个武苯苯——“郭巴”。原来宕昌藏族最重要的宗教信仰不是那位于家堂正中的龙王神,而是凤凰山神,苯苯就是祭祀凤凰山神的巫师,每个村庄的背后的神树林就是凤凰山神的居所。
苯苯还告诉我们,每年他们都要到山神林子里请山神,扎一些牌牌,那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我们不知道。终于他给我们看了他收藏的一些经书(图3-2)。拿经书之前,他在放经书的柜子前面点了一盏油灯,又点燃一小根木香,作为洁净之用。然后念了一段经,说拿经书是要惊动山神的,要给山神交待一下。然后他小心翼翼地把经书拿给我们。经书前后各有一块木板,这是起保护作用的夹经板,中间正反两面都写着经文的活页用红布包裹着。谢老师双手合十,表示对山神的敬意,然后打开了经书。经书的四周呈黑色,好像烧过的样子,莫非苯苯家里失过火?[5]
正在纳闷,经书的内容就更让我们惊讶了:看起来有点象纳西族东巴经,细看里面的图画就更接近了。曾问过谢老师,他说藏族的苯教和纳西族的东巴教是有渊源关系的。这是我们以前不知道的,那么宕昌藏族的这种山神信仰和西藏的苯教一样吗?谢老师仔细看了经书,非常高兴地说,这种经书很古老,他在西藏都没有见过这么古老的苯苯经书,措辞大概用的是唐吐蕃时期的古藏文,也就是说相当于公元8、9世纪左右的语言,抄写的年代则要晚一些,可能会在明代。看来,这种经书应该很有研究价值,对于判断宕昌藏族的来源和年代可能会有帮助。可惜的是,苯苯说他不认识经书上的字,根本不知道说的是什么。他很希望谢老师能帮助翻译这些经文。但是如果翻译出来,那就是汉文了。他是藏族的巫师,却不懂藏文经书,需要翻译成汉文他才懂,也确实有意思。
图3-2宕昌苯苯经护经板上木刻宗教图案与咒语。
苯苯说这些经书都是他的父辈传下来的,但是最近二、三年退耕还林,人们把山神信仰都看淡了,以前每年农历三月三都要上山举行闸山仪式的,[6]只是现在“没有庄稼了,也就没上山了。”
“那您还让您的儿子学苯苯吗?”
“哎呀,那是看他嘛。”
……
“不学咋办呢?我们藏民人还是要这个呢。”过了半天他又说。
“娃儿想学吗?”
“娃儿打工去了。去山东砖场上,让人给骗了,才救回来呢。”
我们已经听说过庄子里有人被骗到黑砖场的事,原来苯苯的儿子也在其中。
因为谢老师懂经书上的大概意思,赢得了苯苯的信任,他答应让我们拍一本经书。还是谢老师的数码相机好用,不用担心费用问题,而且整理起来也方便。尽管我们的宾得相机很好用,但是想想一张胶片就要多少钱,回去以后冲印又要多少钱,就算了。更何况谢老师是准专业的摄影师,我们就别班门弄斧了。
我们终于拍到了一本经书,也把拍经书的整个过程用摄像机记录了下来,希望能够作为影像资料保存。其实我们看到,这位苯苯还有一些经书,但是他没有拿给我们看的意思,我们也就不好得陇望蜀了。
从我们最初从小菊爷爷口中了解到苯苯的基本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开展,获得的信息也逐渐丰富起来。信奉山神的人家分为两种:一种称为“苯苯”,在下沟用当地藏话称为“北布”或“簸([bǒ])布”,上沟则称[boeyǐ];另一种称为“郭巴”,在舟曲等附近地方也音如“贡巴”或“苟巴”等等,均相当于藏文sngagspa,意思是咒师,也就是修持密咒法术的人。这两种称谓都指向苯教祭司。在鹿仁庄有时也用汉话“文苯苯”、“武苯苯”来进行区别。举行各种仪式活动的时候二者互相配合,行仪过程相同,但各自念的经文不同。至于一文一武这两者的地位,一种说法称并没有高低等级之分,类似朝廷的文武大臣,郭巴的主要作用是降魔除妖,相当于武将;[7]或者说文苯苯“就是还愿,武苯苯是处理不干不净的事,要禳解”。[8]而另一种说法则称做法事时武官(郭巴)在前,因为他是保文官(苯苯)的,从地位上讲文苯苯较尊。[9]这些说法可能与访谈对象本身的立场有关。再有,按立界的规矩,郭巴是不出门行仪的。[10]二者之间并非对立,如“立界这里武官不行”,苯苯杨吴生换就文、武都学。
关于苯苯的来历,鹿仁的村民有这样的传说。相传,在现在花儿滩上面有一个叫卓家沟(音。藏说[hēmāzì])的地方,有龙珠的传说。鹿仁有个老师父在那里修仙,他死的时候跟儿子说,年三十晚上三更时候会出来一头虎,戴着数珠和圆铜盒“署固”;你不要怕,把这两样东西摘下来戴上,再磕三个头。结果儿子担心老虎会吃人,顾忌家中断了香火,心生惧怕,只拿下铜盒却忘记取数珠。其实这头虎就是老师父变化的,儿子凭着铜盒传下了苯苯。看来变虎的老师父应该就是副神。在立界流传着类似的传说,只是把虎改成了龙。[11]
苯苯/郭巴基本上是家传的,苯苯的哪一位儿子学了苯苯,就将苯苯的衣钵传予其。如果是亲戚或者外人学了苯苯,那就传给该人徒弟,但是苯苯的儿子依然还是苯苯家,即使没有学,也还要举行仪式承认他是苯苯,他依然继承父亲的苯苯头衔。鹿仁庄有一户乔姓人家是苯苯,但这户人家没有儿子,只有一位独生女儿,就招了上门女婿。因岳父去世得早,关于苯苯的知识这位上门女婿知之甚少。但因其家原来是苯苯家,所以这位上门女婿尽管没有学苯苯,仍要继承苯苯的衣钵,尚未搭衣也要上山做安顿神的仪式。当然他们是兼职的神职人员,并不脱离生产劳动。
我们最早接触的苯苯就是鹿仁庄的文苯苯苗刘荣保。他的年龄其实并不大,属马(年生),只有50岁出头,看起来却比较苍老,大概是常年劳作的原因。苗刘荣保的苯苯继承自舅舅,因为舅舅无子,所以就传给了这个外甥,到他已经12代了。19岁的时候苗刘荣保来到舅舅家学习苯苯,完全凭口传。舅舅传下来的经文、法器和衣服都放在老屋子里,一直没有移动过。苗刘荣保说,所有这些都是老辈人传下来的、不能随便动。即使新房子修得再漂亮,家神和这些东西也不能随便移动。要移动就要杀羊还愿,只有祖先和神愿意,移后家里才会安好。所以,苗刘荣保家的家神牌位没安在正房的墙上,而在正房对面的老屋内。
苗刘荣保的儿子今年18岁,我们问他学不学苯苯,他说准备学:因为这是祖先留下来的,一辈一辈的不学也不行。而且对门邻居郭巴,也就是武苯苯苗赵向义家只有一个女儿,已经出嫁,家里没有人继承,以后庄子里也就只有他一个苯苯了,所以他打算还是学。
前面提到过的苗赵向义,属小龙(年生),据他说其家里苯苯究竟传了多少代,他也不清楚。因他是家中的幼子,所以由他继承苯苯。18岁那年他开始跟父亲学习苯苯,当时他并不愿意,是父亲逼着他学的,大约学了六年。苗赵向义没有儿子,无法传给自己的孩子,侄子和外甥也都不愿意学。我们问他,下辈人不愿意学怎么办?他笑笑说,“那就失了嘛”。
说起来,鹿仁郭巴的掌坛人还不是苗赵向义,而是毛时平,属猴(年生)。毛时平的爷爷是郭巴,父亲那一代因为破除封建迷信而没有学。到毛时平这一代宗教政策放宽了,他们才开始学的。当时毛的爷爷已经去世,他跟爷爷的徒弟,也就是苗刘荣保的舅舅学习。从十五六岁开始学,大约学了三四年。那时只在冬天农闲的时候学三个月,就是白天劳动,晚上学三四个小时。师父口传,因为都不识字,也不会写。他说因为觉得学了用处不大,而且学习认字和写字很费劲,再加上学的人少,师父也不大愿意费心,所以也是各人忙个人的活计,就没有下工夫去学。所以尽管他家里也有经书,但是他自认为自己并不大会郭巴的那些本领。
凤凰山神的种种称谓在西藏山神是非常普遍的信仰,宕昌的凤凰山神信仰与西藏民间宗教信仰、或曰原始的苯教(藏bon.又译本教)有着密切的联系。[12]藏地各处的山神通常有着非常具体的形貌,例如青海的阿尼玛卿山神玛卿伯姆热(藏rMachenspomra)是穿甲披白斗篷、挥矛、骑白马(一说狮子)的英俊武士;而西藏雅砻河谷的雅拉香波(藏Yarlhashampo)山神常化身白牦牛。[13]宕昌各地藏族祀奉的山神则有着比较统一的形象——金翅鸟。金翅鸟(梵garu?a迦楼罗)是一种渊源于南亚次大陆的神禽,传说体躯极其巨大,翼展可达百万里,性猛烈,常食龙(蛇),但敬畏佛法,为护法天龙八部之一。在西藏其形象与苯教有所结合,特征是头顶出现了牛角。汉地通过佛教也吸纳了金翅鸟的内容,但是其形象与西藏的金翅鸟相差悬殊,后者随着藏传佛教在汉地的推广与渗透才逐渐在内地出现。而在汉文化体系中,最有名的神禽当推凤凰,因此当地人就把金翅鸟形象的藏族山神比附为凤凰;同时也有比附为另一种神禽大鹏的例子。
尽管山神信仰在西藏地区如此普遍而盛行,但藏语中并没有直接对应于“山神”的词汇,在不同地方可能分别使用gzhibdag(当方神)、gnyan(念神)等字眼,有时还与yullha(地域神)、gnasbdag/srung(地方神)等有所交叉。[14]在我们调查的宕昌藏族地区,对凤凰山神的称谓亦多种多样:[15]
1.“野萨”。这是鹿仁的称呼。
2.“格([gě])布”。这是鹿仁的另一种称呼,似可与野萨互换。[16]郭巴毛时平还提到,凤凰山神的全称是“响雄格布”,并解释说响雄意凤凰,格布即山神。[17]响雄与苯教的发祥地象雄发音类似,很有可能这其中有一定的关联。象雄语中的象雄(zhangzhung)相当于藏文中的khyunglung,意为鹏谷、亦即大鹏(金翅鸟)所居之地。若是,则响雄格布或对应于zhangzhungskyesbu,其中skyesbu原意为生者,通常指英雄、上师、圣人等与众不同的人物。
3.“夏琼”([xiǎqiòng],byakhyung)。[18]这是新坪的称呼。夏琼相当于梵文所谓迦楼罗,汉语翻为金翅鸟或大鹏。新坪的苯苯杨清元亦称之为“金翅大([dài])鹏精”,此汉名与藏语名号非常吻合。类似名号在鹿仁亦有出现,法器圆铜盒“署固”里装的图(图3-3)在凤凰山神的右爪一侧就写有yeesa(?当地读若[he])byakhyung字样。
4.“洛杰”([luǒjiě])。这是立界、黄家湾的称呼。另外新坪亦称各家族供奉的山神为“洛宰”([luóze/zai]),当是同字、方言发音不同。需要注意的是,新坪的洛宰与夏琼不同,这里指夏琼为洛宰的上司,不杀生。
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同一个庄子里不同的家姓往往信奉不同的山神。例如鹿仁有苗、毛和乔三姓以及一些后来的杂姓人家,苗家神林的当方山神是“雅伊布野萨”(亦可略作雅伊野萨);乔家的山神叫做“逋斯野萨”;毛家的叫做“得([dei])伊布野萨”。庄子的总山神叫“野白野萨”,他是杂姓人都包括在内的总山神,还管辖着鹿仁周围的上、下坪地方,总管三个庄子的所有人。山神的名号还透露出一些额外的历史地理信息:以乔家山神逋斯野萨为例,传说中鹿仁的乔家正是从舟曲的“逋斯”地方辗转迁徙来的——当地人迁徙到宕昌后居住地亦名“逋斯”,即今官鹅沟乔家村(见表6-1)。乔家村部分人后来又陆续迁居鹿仁庄,形成今天的乔姓。[19]换言之,前面限定山神名号的可能正是家族原来的居住地地名、或者居住地山神的原名一类。由于各姓陆续迁来,他们敬请山神的日子也就各自不同,后来由于杂姓的进入才逐渐形成了全庄的总山神之说。
图3-3鹿仁郭巴署固内装夏琼护身符临摹图。
至于新坪庄则有两位山神。虽然新坪庄全民姓杨,但是分属三个家族,其中一家有自己的山神“垂伙巴洛宰”;其余两家信的是全庄的山神“野白洛宰”。新坪这一地名的当地发音就是“野白”(参见下文表6-1),词尾“白”据解释是坪的意思,所以野白洛宰一词的字面意思是很明显的。另外,新坪的全庄山神野白洛宰与鹿仁的野白野萨字面上似亦有所关联,新坪的杨姓和鹿仁的苗、乔诸姓大致都来自今舟曲的憨板乡地方。[20]据说当地老年人称藏族为“揶北”,后来才简化自称“北”,不知是否与两庄全庄山神前所冠的“野白”有关。[21]
要注意的是,“庄庄都有山神,性质上是一个山神。”[22]与此同时,一个村庄可能有多片山神林,以对应不同的山神。以鹿仁庄为例,它被抬水沟分隔为两个自然村落——大庄和小庄,大庄背后的神树林是苗家山神的,而小庄背后的神树林中则一共栖居着三位,即毛家、乔家还有全村的山神(参见图1-10)。在一定程度上,神林子的分布也能反映出最初人们定居、聚居乃至逐渐形成村落的一些情形。
“三位”山神与山神牌牌体现的世界观神树林看起来都差不多,“凤凰山神”听起来一个样,没想到藏话里还有不同的称谓,透露出丰富的宗教与地理信息。不仅如此,鹿仁和新坪两地的苯苯或郭巴都告诉我们,山神分“三位”(应作三个层次理解),并与其不同的图像联系起来(表3-1。参见表3-2):
表3-1宕昌山神的三个层次对照表
鹿仁
新坪
西藏民间宗教的宇宙模式
一
“诺萨”。天上(“诺”,藏gnam)的山神
“勒丹巴黑热”([lēdānbāhīrè])。即夏琼、大鹏精,为凤凰山神的上司,头上有角
天界/神界,lha的领域
二
“谷乌野萨”。半天云彩里的山神
洛宰。凤凰山神,为鸡叼蛇的形象
人界,gnyan/btsan的领域,亦即山神居处
三
野萨。山头上的山神,亦即当方山神
“惹涅”[23],一座山一座山的山神
地界,龙(klu“鲁”)和土主(sabdag)的领域
通过表3-1可以看出,这种区分方法所体现的世界观与西藏民间宗教信仰中传统的三界划分有一定联系,但并不能等同,可以说是把人界进行了细分。这在西藏信仰中也是有迹可循的:人界的上部也就是白云的位置活动着当方神和念神,其下则是赞神(btsan)的空间——这些神都与山神密切相关。[24]
在山神牌牌上可以更直观地看到各层次山神的形象,其图像构成揭示了山神信仰中的世界模式(图3-4)。这是一种在闸山插牌等仪式上要用到的竖长条形木牌,上面用墨笔画有山神等形象,它在鹿仁的发音在“熊”和“讯”之间;在立界称为“曲”;新坪称为“遮署”,由苯苯来画,郭巴并不动笔。在鹿仁,每年是由郭巴苗赵向义给各家画山神牌牌,他藏有一件“母本”(图3-5),长两尺、宽三寸,按照这个小样画出来的成品长四尺五寸。
图3-4城关曹家村(如今都是汉民)山神牌牌。车拉老苯苯绘制。照片由杨海帆提供。左侧标记的数字系笔者所加,为表3-2中相应内容的栏号。
图3-5山神牌牌图像小样。苗赵向义绘。约66.7×10厘米。左侧数字含义同上图。
杨吴生换家藏的苯苯经前两叶正反面分四幅给出山神牌牌的图样(图3-6),竖幅构图,从上至下用墨线分为十七或十八栏,部分栏标有阿拉伯数字。
图3-6山神牌牌图文小样。立界苯苯杨吴生换经书插图四页。
现将新坪苯苯杨清元与杨吴生换对于山神牌牌上图文的解释列表对照如下(表3-2):
表3-2山神牌牌图文构成
栏号
新坪杨清元解释
立界杨吴生换解释
1
夏琼,凤凰山神的上司勒丹巴黑热
(标记“1”)凤凰山神洛杰
2
中间是天(“诺”,[yikuluzhuoji];其右是太阳(藏nyima),其左是月亮([lega],接近舟曲方言levoba或lemu)
(标记“2”)左起依次为太阳、月和星星([gāma],藏skarma)
3
草书藏文一行,大意为:天上有日月
(标记“3”)藏文一行,洛杰如何如何云云
4
连续波浪形图案,云
云([xì])
5
连续W形波折图案,含义不明
铧([zhà])[25]
6
卍字符([yaozhu],藏g.yungdrung“雍仲”),代表空中的神
(标记“4”)卍字([yōuzhū])
7
草书藏文一行,大意为:半空中有一个龙([zhu],藏vbrug)一个蟒([sei])
藏文一行,意思是洛杰有水有雨云云
8
[xiebu],含义不明
(标记“5”)[chēdě],含义不明
9
中央的塔状物名[chědi],右边为戟([dǔ],藏mdung),左边是箭([dá],藏mdav)
(标记“6”)含义不明
10
中央的神名为[něbù],他比夏琼小、比凤凰山神大,是善神,两侧有小小的八卦([bāgá],藏sparkha)和[bǎnà]
(标记“7”)中间是山神戴的冠或者说面具[nǒbù],两旁是卍字和[s?4yībēmādějiě],这些是三种舞蹈的步伐
11
凤凰山神,边上的鸟是老鸹(乌鸦),可能是伺候他的
(标记“8”)整个图称为夏琼,这是掌教的,图样的第1栏和本栏是同一尊神,原型就是这只鸟,它下凡间降妖除魔。它嘴里叼的就是大海里面害人的毒蛇[chī]
12
左边瓶(葫芦[héduǒ]),右边是孙悟空“颇乌国布”,孙悟空保山神的意思(当地人称画像上面一个猴子模样的图样为孙悟空)
(标记“9”)左边的壶代表水,象征害人作怪的蛇从水里面出来;右边的动物曾经跟上栏的洛杰打赌,说你降不住妖精,结果洛杰降服蛇妖,把它吓得目瞪口呆
13
松树(松树枝)
(标记“10”)树林([yígechuòbā])
14
石山([zhā],藏brag)
(标记“11”)山([zhāgēchuòba])
15
连续的浪头图案,代表草([zè];音略近rtsa/rtswa)
(标记“12”)[chùgēchuòba]
16
草书藏文一行,意思是地上有老虎([dà],藏stag)和牦牛([yà],藏g.yag)。按照立界郭巴的画法,这行草书在上,单列为一栏,草图案在下栏
(标记“13”)藏文一行,意同左。
17
连续鳞形图案,代表水([chù],藏chu)
(标记“14”)水
18
类似交杵金刚的图案,代表土([sà],藏sa)
(标记“15”)土
对比我们在宕昌各地看到的山神木牌,虽然互有出入,但总的来说主体结构、核心内容和排列次序是基本一致的,均以表现天朝、半空中、人间地上这三种层次的凤凰山神为骨干。很多苯苯/郭巴不会书写藏文,就把藏文栏给省略掉了。再者,比较师父和直系徒弟画出来的牌牌,可以看出有些地方徒弟未能真正理解。例如,老师父画的天朝凤凰山神脸型是倒葫芦形,似猴脸;而徒弟就把五官都挤到上半脸去了,这样一来,下半脸看起来就像胡子或衣服的翻领。事实上,我们访问到的苯苯/郭巴中没有人能够完整地解读所有象征符号。
副神——山神的副手凤凰山神而外,副神[26]是山神信仰体系里的重要神灵,他们是山神的副手,也是保护山神的将官。据说蛇妖作怪祸害人间,佛拿它没有办法,而山神又不能钻到水里去治蛇,最后由副神出面把蛇引出来,凤凰山神展翅遮天,天色暗下来,使蛇迷了路,这样才把它抓住,以后蛇也成为山神的一名大将。还有一种传说,讲的是有八百个恶鬼吃人,副神把鬼消灭了,于是凡人得到平安,现在苯苯用的数珠就是这些恶鬼的头串起来的。降服蛇妖、恶鬼的过程里副将都出了力。不仅如此,副神还变成一个人,传授苯苯。他先传的是武苯苯,后来才传给文苯苯。[27]副神不杀生,所以向副神献祭的时候不能在神面前现杀,要在外边杀好,否则就是破坏规矩。
苯苯和郭巴尊奉的副神不同。在鹿仁,苯苯敬拜“达巴赫热”,郭巴敬的是达拉梅巴(藏sTaglhamevbar。图3-7)。达拉梅巴的字面意思是燃火虎神,据说其全称很长,共计四段文字,其中第一段是“汪北达拉梅巴”,“汪北”无疑就是藏文文献中往往加在其名号之前的dbalbon字样。他是位著名的苯教神祇,广受崇信,“这是一位虎头黑人,周围环绕着火焰。身穿丝制披风和虎豹皮衣,右手持金属火球,左手持虎鬃”。[28]在图像上,这位一面、二臂、三目的忿怒相神灵有时也现红色身相,头戴五骷髅冠,右手挥动金轮,左手执九剑,足下踏定人形,周绕炽烈火焰(图3-8)。
图3-7郭巴副神达拉梅巴像。郭巴经插图,新坪郭巴杨沿明约绘制于年。立界杨学平藏。
宕昌藏族中信仰的达拉梅巴三目、六臂、青面,能降妖除魔。传说他本来是白脸,因为脚踩妖怪,用力挣成了青脸。另有说法称妖怪(蛇妖?)有毒,把副神毒成了青脸。[29]这种有趣的传说也算是文化交流的产物了,它的原型可能来自婆罗门教搅乳海故事:诸天和阿修罗搅动乳海以求不死甘露,没想到大蛇喷出毒液,为避免蛇毒荼害众生,大神湿婆吞下毒液,结果颈项因此变成青色,这也是湿婆的别名之一“青颈”的由来。佛教中青颈观音同样是从湿婆故事衍变而来。
这时回想春节苗赵向义开案时令我们诧异地感到“不讲究”的猛虎下山图(参见图2-25),既然副神是staglha“虎神”,供只老虎说不定还真有按照老规矩做的影子。我们找到了达拉梅巴(图3-8)以及一种骑虎苯教神的图像(图3-9),作为理解宕昌藏族信仰的副神的参照。从世界范围内藏学研究的趋向来看,苯教和苯教美术都是热点问题,也希望我们在宕昌的见闻能够为学术研究增加一点新的材料。
图3-8苯教神达拉梅巴像唐卡。19世纪。棉布、设色,鲁宾艺术博物馆(RubinMuseumofArt)藏,acc.#P.19.5。Retrievedfrom北京白癜风哪里治疗最好头部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s/16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