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女儿美好的梦想拜会陇南乞巧民俗专

  

  8月17日,陪同报社同事拜会了西和县政协常委、陇南乞巧民俗专家杨克栋先生。先生已经年过八旬,然而精神矍铄,思路敏捷。谈及西和、礼县乞巧风俗,滔滔不绝,如数家珍。先生说,幼时(三十年代)至五十年代中期,乞巧风俗很盛,此后一度中断。自年以来,政府大力推动保护,乞巧文化再度复兴。到今年,已经是中国陇南第九届乞巧女儿节了。先生为我们详细介绍了乞巧的程序、特征,以及当前保护传承中所面临的问题,受益匪浅。这些年辗转公门,专业抛弃日久,突然再回到自己熟悉的领域,感触良多。

  众所周知,中国史学界长期以来的传统,是政治中心史观。以帝王将相为中心的纪传体,被奉为正史,而正史之中,又以记帝王的“本纪”,记诸侯的“世家”,记将相公卿等的“列传”为主导。至于民生、经济、文化,则多作为附属,或语焉不详,或一笔带过。此种倾向至五四时期有所改观,顾颉刚朱自清等多位先生,搜集民间词曲,乡俗俚语,开创了中国史学研究的新境界。但是总的来说,重政治经济而轻社会文化,积习已深。这一传统的现实影响,便是忽略对民俗传统的保护。朋友经常开玩笑说,56个民族,55个都能从穿着上识别,然而汉族就难了。

  十多年前,我在广州求学,做《春秋婚姻形态》一文,除了研读春秋经传及人类学、民俗学著作外,也做了很多的田野调查,在华夏大地上,很多地方仍然都保留着“六礼”的遗存,然而仅仅是遗存而已。《诗经》尤其是“风”部那些对爱情美好的歌颂,也散见于各地流传的山歌中,然而仅仅是散见而已。然而在西和,却保留了相对完整的乞巧民俗,杨克栋先生告诉我说,在他搜集的多首仇池山歌中,有多首与私奔、偷情、幽会有关。西汉水流域“在水一方”的传统,“俟我于城隅”的热烈奔放,可以管窥,实在是一件幸事。   如今,中华大地上似乎又掀起了“整理国故”的风潮,然而时常跑偏。就拿乞巧来说,在城里是黄金珠宝玫瑰花促销的好日子,变成了所谓“中国情人节”。这似乎更多的也是因为帝王,因为明皇贵妃的传说,所谓“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关于七夕,我所见到的最早记载来自晋干宝《搜神纪》,记织女“天帝之女也,年年织杼劳役,织成云锦天衣”。在西和乞巧中,没有牛郎的位置,姑娘们拜的织女“巧娘娘”,是智慧勤劳的象征,是“给我教针教线来”,是对心灵手巧的祈盼,是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还有三天,乞巧节即将盛装登场,西汉水流域的乞巧歌将再一次唱响,民族文化的传承,需要像杨先生这样的执着追求者,需要每一个人的努力。祝福乞巧,祝福西和。

赞赏

长按







































北京哪个医院治疗白癜风专业
最好白癜风医院咨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s/173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