责任与行动暴洪泥石流冲不走的陇南力量

  8月6日至7日,一场不期而至的暴雨降临陇南,降水量瞬间突破历史极值,引发暴洪泥石流,房屋倒塌、道路受损、农田被淹……多个县区遭受重创。

  8月8日,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陇南多地震感强烈。

  暴雨、泥石流、地震,接踵袭来,灾害叠加。但是,陇南对暴雨洪灾及时预警,灾后各级党员干部身先士卒,迅速科学应对,积极自救的同时,与四川守望相助。在灾难面前,陇南挺起不屈的脊梁,全力以赴抢险救灾!

在抢险救灾一线

有这样一些人

他们用自己的肩膀

扛起了灾区人民的希望

他们是最刚强的陇南力量

……

暴雨中徒步挺进

只为那一方群众

  8月6日到7日,24小时内降雨量全国第一,这个第一让礼县众多地方被置于狂风暴雨和泥石流的侵袭之下,雷坝镇就处于这个“浪尖”。

  狂降暴雨,道路中断,通信受阻……雷坝的群众是否转移到安全的地带,有没有伤亡,灾情到底怎么样了?在所有雷坝镇干部心中,这是一个大大的问号和惊叹号!

  “从6日下雨开始,虽然我们已经第一时间通知各个村里要注意防范,不停地预警,但是看着越来越大的雨,心里还是没有着落!”礼县雷坝镇镇长赵亚军,站在已经被泥沙和石头填成平地的朱雀村沟口说道。雷坝镇距离礼县县城60公里,全镇16个村庄64个村农民小组,共1.04万余人,位于野马河、西汉水、清水江三河交界处,是灾害易发地。

  “晚上11点多,实在坐不住了!”赵亚军和镇综治办主任文鹏、安监站站长独前儿、镇干部刘志鹏、朱雀村村主任王福红等一行六人,连夜从县城赶往镇上,“就想到村上去,和群众在一起!”赵亚军说。瓢泼大雨让他们的车如大海中的一叶孤舟,密集的雨水连接在一起,眼前白花花一片,连路面都看不清楚,当车子走到江口松林峡处时,山上下来的滑坡挡住了他们的去路。这一等待就是一个晚上,等到第二天早上8点多的时候,道路抢修通了,他们作为第一辆通行的车,才继续往前赶路。“但是没有走多久,塌方,无法通行,绕道,又塌方,再绕道,还是塌方,等绕道到杜坝时,大面积的塌方,车实在无法走了!当时和村上的通信已经中断了!”赵亚军说,没想其他,就想爬也要爬到村上去,确定群众是安全的。

  灾情火急,人命关天。雨一直在下,脚下是深深的淤泥,一脚下去能淹到小腿,山上随时有石头落下,好几次差点砸中他们,就这样从7日中午11点多一直走到下午4点多,他们终于赶到了镇上的朱雀村。看的到更让人心酸,原本打造漂亮的景观花园,刚刚硬化的通村公路,都被从沟里冲下来的泥沙和石块掩埋。五保户王贵子家离路面4米高的的院子里,也漫进了泥沙……

  一夜没睡,一口水也顾不上喝,赵亚军和镇上的干部就开始核查灾情,“万幸的是,因为预警及时,群众都转移到安全的地带,没有人员伤亡!”朱雀村、祁谢村、郭陈村、芦滩村道路中断,电力中断,水管断裂,缺水……救灾刻不容缓。

  雷坝镇成立7支党员突击队,组织包村干部,全部深入到灾情最严重的地方去,到困难最大的地方去,到群众最需要的的地方去。路不通,走进去,没吃的、没喝的,干部们背着往里送,挨家挨户问,伤着没有,还缺什么,少什么。包村干部王永祥在泥泞中艰难行走十多里路,到朱雀村摸排灾情。刘志鹏把最远的前山村的六个组六个山头全部走完……

  村民陈福红说:“镇上的干部们拼着命在干,从早上8点到下午2点多,一口水都喝不上,挨家挨户地跑!”

  赵亚军说:“群众安全是第一的,现在要首先解决群众吃水和吃饭的问题!解决基本生活保障!……”

  当记者从朱雀村结束采访离开的时候,从山下背上去的临时应急水管已经接上,水通了!其他的抢险救灾工作也正在加紧实施……(记者靳淑敏)

几车铅丝笼装满公仆情

  “多亏了蔚支书储藏的铅丝笼,不然鱼洞段垮塌河堤就很难在第一时间修复。”8月11日,记者在西和县大桥镇采访时,镇党委书记高旭红感叹不已。

  陇南文县等“8·7”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中,太石河、西汉水水位暴涨,西和县大桥镇、太石河乡受灾严重,特别是鱼洞段河堤垮塌严重,而作为县城到大桥镇、太石河乡救援的必经之路,保护这一“生命通道”尤为紧急。

  “刚开始往里面投沙袋、巨石块,但因为洪水太急,投进去就不见了影。”高旭红说,为了保护河堤控制险情,大桥镇立即组织人员机械开展应急抢险工作,但没想到在暴虐的洪水面前人力如此渺小。

  情急之中,鱼洞村村支书蔚金海拉来了自家仓库里的铅丝笼。这是一种由优质低碳钢丝经机械拧编而成,里面装上石料后便会形成自透水的、柔性的、生态的防护结构。

  “我们这里是河川地带,我从小在这里长大,知道发洪水带来的危害,所以要做好未雨绸缪。”蔚金海说,当村支书之前,自己常在外面承包一些防汛工程,当时有剩余的一点铅丝笼就拉了回来,没想到这次真派上了大用场。

  镇上的干部回忆,当时不知道拉了几车,蔚支书只说抢险要紧不用记账。洪水一直在肆虐,正是有了铅丝笼石袋,干群合力完成了对危险河堤进行抢修加固,控制了险情,让该村集中安置点上的群众房屋和农田没有继续受灾。

  “大家受灾都很严重,我们不能等靠要,迅速自救才能最大程度降低受灾损失。”49岁的蔚金海是村里的致富带头人,去年12月份被群众推选为村支书,他为此舍弃了自己很多工程项目专心干村里的事情。“这绝对不是个名号,而是份责任。”他说。

(记者杨丽君)

迎着灾难跑向希望

  “灾难中的感悟是一部心灵大书!”作为一名记者,时刻在新闻采访现场,是我们的职责所在。

  陇南文县等8.7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让我市6县区遭受重创。我和同事被派往礼县西和县采访。万家村,因为短时间内降雨量达到了mm,全国第一,但没有人员伤亡而备受   8月10日早上前往万家采访,通往村上的道路被滑坡和泥石流阻断,车辆不能通行,镇上的干部告诉我们,沿线的村民,自发地到路上疏通道路,已经清理出了一条摩托车可以通行的小便道,可以用摩托车送我们上去采访。坐在村民陈福胜身后,看到每隔一段就有一些滑坡下来的泥沙和大石块,不由地感慨,实在可惜。陈福胜却说到,“只要人没事,比什么都重要,继续干就又都有了!就像这路断了,我们大家一起干,在加上乡上调的挖掘机,说是下午就能通到村上!”

  随后,“只要人没事,比什么都重要,继续干就又都有了!”我们经常听到和“看到”!在通往万家村一组的路上,村主任陈军福领着一大波人在清理路上被冲下的淤泥和大树,他们干的起劲,脸上也有着淡淡的笑容。村民杜建涛家前滑坡,落在了杜红霞家屋后,两家老人、小孩全部出动,一起把淤泥清理掉。

  通往万家四组的通组路,刚刚修通20多天,就被严重损坏,是受损最严重的路段,我们步行了一个多小时,终于从三组走到了四组,沿路上有滑坡,还有的路段被滑坡覆盖的一点路基都看不到,花椒虽然被冲到在地,但花椒粒依然红艳。陈福胜告诉我们,他家今年能产多斤的花椒,采完晒干,按照50元一斤,也能买不少钱哩!日子就又慢慢好过了!

  在万家村,虽然有倒塌的房屋,坍塌的道路,但村民们采摘晾晒花椒没有被耽误,红红的花椒到处可见。陈军福告诉我们:“村上80%的人家里有花椒,等今天到村上的路抢修通了,村上花椒销售就可以开始了。”

  从村里往外走的时候,村民杜龙指着他家正在修建的两层楼房告诉我们,他要把家建的更结实、更漂亮。

  在灾难面前,只要信念不到,精神不颓,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万家人让我们看到了他们迎着灾难,跑向希望的姿态。

(记者靳淑敏)

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这次暴洪灾害造成武都区马街镇大李村14户,64人,86间房屋不同程度裂缝受损;亩花椒,亩土豆、玉米、辣椒等农作物受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多万元;北峪河大李段河堤受损米,水毁方量多方,22公里田间道路水毁严重,无法通行,4家民营企业房屋、设备等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马街镇大李家村受灾群众家中一片狼藉

  8月11日,记者来到了武都区马街镇大李村,只见巷道里、墙面上、田间地头被洪水淹没的痕迹依旧清晰可见,村民院子里齐齐摆放着洗刷干净的家具,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来回在院子里穿梭......

  “洪水要来了,全村村民快速往安全地带转移!”暴洪来临之前,接到特大暴洪预警信息的马街镇大李村村支书李含夫拿着喇叭每家每户的大喊道。

“当时情况太紧急,接到通知就立即和乡镇干部在村子里通知村民,进行疏散,那会儿村子里已经没电了,好在大家一起努力及时疏散了村民,没有任何伤亡。”李含夫回忆道。

  李含夫告诉记者,暴洪当晚,自己是和村上的一位老党员一起拿着小喇叭分头行动,每家每户的喊着让村民转移,嗓子都喊哑了。

  “我是一名老党员,共产党培养了我7年,我时刻以人民的利益为重,这也是这么多年的一个习惯。”62岁的老党员刘社社说:“这么大的洪水,这么大的灾难,我更要在这样的情况下尽我所能去帮助大家,我也愿意帮助大家。”

刘社社说:“灾难无情人有情,那么大的灾难面前,大家都在相互帮助,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们,在洪水齐腰的情况下,搭着梯子救出村子里被困在家里的老人和小孩。”

  “当天摘花椒累了,睡的沉,洪水冲进房子把家具漂起来发出响声我才被惊醒,当时水已经在床上了,是他们,冒着那么大的危险,用梯子搭在墙上把我和两岁的孙子接出来的。”村民李永夫抹着泪说道。

  据了解,灾后第二天,李含夫便组织全体村干部和党员在对全村各受灾户进行一次全面的调查摸底,并及时妥善安置灾民,指派村干部专人负责,重点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确保受灾村民有饭吃,有衣穿、有地方住。

  同时,还着重加强危险地段巡查,村“两委”干部自始自终在岗在位,对所有被水浸泡过的房屋进行全面排查,对灾民的生活妥善安置。

  “这么大的暴雨洪水,有的村民当时都吓哭了,情绪很不稳定,村里还成立了小组专门对群众心里进行疏导和安抚工作。”李含夫说。

  李含夫还告诉记者,老党员刘社社还让自己的女婿把自家的挖掘机开到村子里帮忙清理淤积物,疏通道路,村子上有什么需要做的事他总是第一个站出来帮忙。

  “有的村民自己用铁锹清理淤泥,还配合电力部门工人一起抢修电力,联合卫生院开展卫生防疫,有些村民还主动帮助受灾严重的14户家庭清理淤积物,大家都在齐心协力,守望相助,共渡难关。”李含夫欣慰的说道。

马街镇大李家村党支部书记李含夫指着受灾群众的房屋讲述着那晚发生的灾情

  马街镇大李村村民不等不靠,相互帮助积极开展灾后自救,坚强自理,如今,道路淤泥已全面清理,水、电、通讯设施也已全面恢复,群众情绪稳定,生产生活秩序恢复正常。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加强监测预警,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组织群众做好抢险救灾和生产自救,加大转移安置和临时救助力度,对山体、河堤、桥梁、道路交通等地质灾害隐患点以及学校及农村危房进行全面拉网式排查,严防次生灾害发生。同时,对受损房屋进行鉴定,给真正受灾的群众争取救助资金,对农作物严重受损的受灾户纳入退耕还林,给予资金和花椒苗子资助。”马街镇副镇长王建飞说。(记者李文霞陈晓旭肖红李董)

符红平:身先士卒好榜样

“百姓无小事,冲锋在前是我们的职责所在。”这是记者在采访中,符红平反复挂在嘴边的话。8月7日,梨坪镇遭受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梨坪镇派出所所长符红平身先士卒,带领民警干部,组成了进入灾区第一支救援力量。

“6日晚11点左右接到指挥中心电话,金玉坪洪水尤其严重,我们立即出动警力前往救援。”符红平说,等派出所一行7人走到李家坝火烧庙时,肆虐的洪水阻断了去路,他一边向县局和党委政府报告情况,一边组织警力在李家坝、尚家坝村开展暴雨预警和排险工作。凌晨12点,符红平带领队伍再次准备进村,但雨势太大,车开不动,趟水根本过不去。多次尝试进入灾区失败后,符红平和党委政府负责人各自开始通过电话联系村委领导和群众询问情况,并指导群众疏散撤离,另一边在李家坝、尚家坝村开展排险救援。

凌晨3点,雨势逐渐变小,梨坪镇党委政府作出了抗洪救灾初步方案。“由于停电断网、道路阻断,不能立马了解各村具体灾情,那一晚,我坐立不安、心急如焚。”符红平说,凌晨5点,派出所联合道路抢修力量,再次赶往金坪、玉坪村。“我们决定一队人跟随推土机趟水进村,另一队从山路绕行进村。”

涉洪水前行2公里后道路被山洪泥石流阻断无法通行,符红平一行冒着生命危险从山崖上攀行。落石、淤泥、荆棘……挡不住他们前进的脚步;雨水、汗水……浇不灭他们坚定的信念。2个小时的艰难跋涉,7日早晨7时许终于到达灾区,成了到达灾区第一支救援力量。

“进村之后,还有两名群众被困,我们立即投入战斗。”疏散群众、转移群众财产,中午12点,符红平接到通知,与玉坪临近的葡萄架村和九原村灾情也十分严重,他立即带领其他民警赶往葡萄架村。“我们步行3小时到了葡萄架村,近2小时排险抢救工作后,6点多钟又从葡萄架步行一个多小时到了九原村开展救援。”

灾难发生至今已有5天,符红平带领梨坪镇派出所民警战斗在灾区的前沿阵地,寻找失联人员、排除重大险情、抢救群众财产、疏导道路交通、开展巡逻防控、帮助安置群众,和市、县公安局的抢险突击队伍始终奋战在一线。

采访中符红平告诉记者,每天结束一线救灾工作,他回所里还要处理很多日常案件,由于工作太忙,5天以来,他从未主动打过一次电话回家。“但只要战斗在继续,我们广大公安民警就一刻不会停歇。”(记者王润琴见习记者王睿)

跋山涉水伸援手

 陇南文县等“8·7”特大暴洪泥石流灾害在网上迅速传播后,全国各地的热心志愿者,立刻展开行动赶赴灾区发起救援。

  8月9日,重庆市山城雪豹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第一梯队,经过连夜颠簸抵达梨坪镇“8·7”特大暴洪泥石流重灾区金坪、玉坪两村进行抢险救援。“我们原本是要前往阿坝灾区救援,却得知这边灾情也很严重,跟陇南团市委核实灾区情况后,决定来文县支援。”队长柏兴林说。   抵达重灾区后,救援队马上同灾区主要负责人沟通了解具体灾情,在得知九原村和金坪村的葡萄架社灾情也同样严重且交通严重受阻后,他们顾不上休整,马上分组奔赴九原村和葡萄架社抢险救灾。连日来,他们前后累计共调配三支梯队调运救灾物资、参与抢险救灾工作。据统计,山城雪豹突击队共捐赠帐篷70顶,棉被床,矿泉水60件,方便面8件。

  在梨坪镇金玉坪村重灾区,像重庆市山城雪豹抢险救灾青年突击队一样的志愿队伍不在少数。

  11日,一群青春阳光的年轻志愿者出现在了灾区。据了解,他们从北京、重庆、兰州、东北、成都、贵州等全国各地赶往成都集合,组成“四川抗洪救灾志愿者联盟”,由成都志愿者代表熊杰代领连夜赶往灾区。11日凌晨1点左右到达武都,匆忙休息3小时后,第二天一早6点动身赶往灾区。

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为灾区带来融融暖意

  灾区的抢险救灾工作艰巨而繁琐,这群年轻人干劲儿十足,一刻不停歇,搬运救灾物资、搭帐篷、修厕所。其中一位来自江苏南京叫符晓雨的女孩为了能及时赶赴灾区,甚至没来得及参加父母为自己准备的生日宴会。干活间隙聊天时,他们说道:“灾情不结束,我们不回去!”简简单单一句话,温暖了多少受灾群众的心。

  同一天,记者在同样受灾严重的梨坪镇九原村松坪社见到了来自广东佛山的佛山菠萝菠萝救援队,他们来回穿梭在在洪水中运送物资。队长王志勇告诉记者,他们于今早抵达灾区,随车还携带了无人机和药品等物资。午休时间,他们简单吃完泡面,稍作休息,又开始为松坪社受灾村民搭建起了帐篷。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梨坪镇灾区,无数从全国各地赶来的志愿者奋战在一线,他们有的独自前来,有的呼朋唤友而来,跋山涉水为灾区群众伸出了援手。

(记者王润琴见习记者王睿)

监制:苗树超责编:马智泉

编辑:张霞校审:李董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陇南,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lnfbwx

.







































北京专治白癜风的医院哪家比较好
南京白癜风皮肤病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s/196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