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一位世纪老人的百岁寿诞
仁者多寿,善者多康。
良好的家风家训,不仅让张锡田老人收获了期颐长寿,更收获了一个团结和睦、蒸蒸日上的大家庭。
百岁老人
能有老人过百岁寿诞,不仅是一个家庭的幸福,也是一个地方的喜事。
6月29日,农历六月初六,家住文县碧口镇的张锡田老人迎来岁生日,家人和亲朋好友欢聚一堂,为他举办了简朴而隆重的祝寿礼。
1
俭办寿礼,诗书传家风
▲张锡田老人
当天一大早,老人家里就开始热闹起来,后辈们前几日已经陆续从北京、郑州、苏州、重庆等各地赶回来,为寿宴做准备。
遵循老人节俭持家的教诲,这次寿宴不接受任何贺礼,而是通过简单的形式,敦促晚辈们牢牢谨记老人的教诲,做好人、行好事。
▲亲朋好友前来祝寿
张锡田老人一共生养了五个儿子一个女儿,五世同堂的家族如今已有五六十人。孙子张佳栋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句爷爷最常说的话,包含着最朴素的做人道理:对自己要求严格,待别人则要宽厚。
张佳栋当年考上北京大学,后又到德国留学八年,爷爷对他的教诲影响很深:“爷爷督促我从小练习写毛笔字,他常说练字最能锻炼人的心性,这对我影响很大。”
▲五世同堂其乐融融
“爷爷一生阅尽人间沧桑,积累的最大财富就是勤劳正直,他宽厚待人,教育我们严爱有加。”孙子张佳梁从小在碧口长大,后来考取了重庆邮电学院,现在中国移动公司工作,爷爷的勤奋同样让他受益匪浅。
吐哈油田、徐工集团、中国移动、中石油、国税、供销、电力……如今,老人的儿孙在各行业各领域工作,一个比一个有出息,整个家庭团结和睦,蒸蒸日上。
▲张锡田老人的曾孙张睿雅献祝寿诗
2
饱经沧桑,一部活历史
▲张锡田老人在书桌前写字
生于年的张锡田老人是土生土长的碧口人,年—年担任过碧口的镇长,经历过解放前碧口的繁华与衰败,也见证了解放后碧口的发展,是当地人人皆知的“老寿星”、“活碧口”。
“南通重庆的水运与北达西北的驮帮逐渐集中后,碧口成为繁华兴旺的水陆码头。”
“民国元年的时候,碧口百货局给省上直接交税三万两银子,到最后增加到十万两银子,占到当时全省税收的三分之一。”
说起碧口古镇的历史,老人如数家珍。
▲张锡田老人的手写稿
老人一生干过镇长,当过教师,办过学校,搞过企业,阅历十分丰富。他曾经自费到江浙等发达地区取经,学习龙井茶制作技术,并联系权威农艺师来碧口培训,让不值钱的炒青茶增值好多倍,为文县茶叶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生活中的张锡田老人
“兴教禁烟掬诚桑梓,颠危砺洗寿域宏开”,一位亲朋为老人送上了这样一副寿联。
如今,期颐高寿、儿孙满堂的张锡田老人,仍然关心时事,每天坚持阅读,笔耕不辍,写了《甘川古道》《当年航行险》《陇门之光》《今昔豆家坝》等反映碧口当地发展的诗作。
3
仁者多寿,善者多康健。
▲张锡田老人在看书
“不言老、要服老,多达观,去烦恼,多思考,能知识,品自高,勿孤僻,有知交,常吃素,七分饱,戒烟癖,饮酒少,多运动,散步好,知天命,乐逍遥,此之谓,寿之道。”这是张锡田老人自己写的《长寿歌》。
张▲张锡田老人和家人
除了心态好之外,张锡田老人的生活作息也非常有规律,饮食上也很节制,至今还保持着每天外出散步两三次的好习惯。女儿告诉记者,父亲最常食用的是牛奶、饼子、清茶这些简单的食物。
老人对子女的慈爱、尊重,也赢得了所有儿孙的爱戴和孝顺。这次寿宴,14个孙儿孙女尽管多在外地,但大多都特地赶回来参加,带来了祝福的寿联、新鲜的水果等孝敬老人。
▲祝福的寿联
在老人家,让人感受最深的是子孙对他的照顾非常细致。老人居住的卧室陈设简单,但收拾得干干净净。在碧口生活的儿女就住在楼上楼下,照顾起来非常方便,而且还专门请了护工作为陪伴,尽量让老人过得更自在。
▲慈祥的百岁老人
长者慈,子孙孝。好的家风家训,不仅让张锡田老人收获了健康,收获了长寿,更收获了一个团结和睦、蒸蒸日上的大家庭。
弘扬好家风
传递正能量
愿我们每个家庭都像老人家一样
长者慈、子女孝
家庭和睦得长寿
良好家风育后人
(记者石鼓杨丽君肖红李董)
监制:尚学英责编:杨丽君
编辑:马海涛校审:李董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陇南,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lnfbwx
.北京治疗白癜风权威医院北京白癜风专科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s/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