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坛名家大写陇南崔鸿文先生书画

书画家简介

崔鸿文,字江山,号沁雪轩主,年生于武都,祖籍河南孟津,现任陇南书画院院长,陇南美术馆馆长,陇南市文联副主席,陇南市美术家协会主席,陇南市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陇南美术》主编,甘肃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甘肃省中国画学会顾问,甘肃省金城画院副院长,甘肃省九源书画院副院长,甘肃省政协书画研究院常务理事。

欣读崔鸿文先生《水墨画语》有感

山顶洞人庞凤智

风神

鸭暖花溪蒸润圆

鹤羽飞流气奋然

渲沉写实平稳意

黑水点过衬雪天

法度

半干空钩蚕食叶

焦重阴阳妙渲染

凝重浓处湿见秀

竭欲断时苍润间

盈虚消长逝水波

勾渲有度奇锋变

意中藏工点龙睛

墨恰好处泼一遍

性道

师法自然两不厌

造化手中成自然

心眸洞开千山骨

物我两忘锋指间

不拘一格求变道

摄魂点睛成大观

博采苦践笃宏志

冰火同炉写大千

格调

明月清风入盏酌

一席万顷沂心光

阅尽千山理情态

禅悟一指泼墨妆

但凭诗情写画意

浓墨重彩出简章

平实鸿毅朴诚妙

焦重浓淡奇简香

意蕴

山瓣亭蕊点荷韵

黑水枯勾一统天

泉流梅花反衬峰

树梢落瀑湿客眼

三笔写成云华胜

浓翠送客月牙边

溪开危岩官娥娇

苍鹰未及仇池半

西狭栈迹苍岩老

银光闪翠玉垒关

丘山马蹄成幻影

晴雨梨花香满天

年6月1日夜陇南

墨润心迹

——崔鸿文其人其艺

文/沈文辉

  陇南处处是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卷,这是一块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这里既有美丽的北国风光,又有灵秀的江南景色,素有“陇上江南”之美誉,实为美术家的创作天堂。

  陇南的山山水水是我市艺术家的创作源泉,更是艺术家们创作灵感的诱惑地和心灵洗礼及净化的诗意家园。

  崔鸿文就是在陇南这块艺术天堂成长起来的富有传奇色彩的书画艺术家。

  崔鸿文,祖籍河南省孟津县。其父亲年抗美援朝转业到武都,并举家落户武都。年崔鸿文生于武都县金厂乡。他自幼喜爱书画。14岁时就被选调参加首届武都县美术学习班,其作品入选“首届甘肃省青少年美术作品展览”。年参加工作后,从事中小学美术教育。年调入陇南地区群众艺术馆,从事书画艺术创作与辅导工作,并担任书画摄影部主任。年发起组织成立“西狭书画研究会”,担任副会长、会长职务。年组建成立陇南书画院并担任院长。年组建成立陇南美术馆并担任馆长。

  他的成就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其一是因为他在艺术创作道路上涉猎的面很广,主要包括书法、国画、摄影、诗歌、艺术评论,还有艺术随笔。可见,他是一个文化艺术学者;其二这位取号为沁雪轩主的人,致力于青少年书画艺术教育,翰墨薪传,积极热心培养书画艺术人才。可见,他还是一个文化艺术教育者。

  最近,崔鸿文一直在酝酿大事,今年启动的两件事尤为鲜明:一是启动实施“中国画家画陇南采风写生创作活动”暨“锦绣陇南翰墨香优秀作品展览”,揭开陇南美术事业繁荣发展新篇章,着力打造具有陇南地域特色的艺术画风画派;二是举办“庆祝陇南书画院成立20周年展览讲座研讨宣传系列活动”,以责任、担当、发展、繁荣为主题,树立陇南书画创作在全市文化艺术领域的重要作用和地位。

  崔鸿文在艺术创作之路上坚持从继承传统中走来。一个没有继承传统的艺术家是没有根基的,同样,一个没有创新的艺术家是没有出路的,传统是根脉,创新是枝叶。崔鸿文对传统的认识是非常深刻的,花鸟、人物、山水等无不入画。他坚守传统,把自己对绘画的执着痴情都融入其中,根植传统技法,狠练基本功。在形式上,看看《水墨画语》《水磨坊》系列的小品,在线描、写意,设色、造像,墨法、构图、意境上都进行了系统的修炼。再看看《花鸟系列》《诗意家园》《五凤松涛》等作品,他更注重画的气韵完整凸显,注重墨的枯湿相间,讲究画的韵味,真正能达到用色彩、线条和形体的组织表达自己的思想,表达自己对传统书画的理解。

  崔鸿文在艺术创作之路上从坚守本土中升华自己的主题。本土文化对一个艺术家来说是再也熟悉不过的文化了,然而却也是最难突破的文化了。对于一个成功的作家亦是如此,当代作家阎连科笔下的耧耙山脉,莫言笔下的山东高密乡、陈忠实笔下的白鹿原等等都无不是坚守本土又弘扬本土的成功范例。对于一个多年来长期生长生活在陇南这块土地上的本土画家而言,立足当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这样,画家往往会将自己最熟悉的心灵栖息地,通过绘画语言表现出来,崔鸿文先后余次赴宕昌官鹅沟,文县白马河、碧峰沟,康县阳坝,成县西狭,西和仇池山,两当云屏、三滩,武都琵琶、裕河等地写生。每一次写生都是加深一次对艺术与自然的理解和感悟。作为画家,写生是其一生注定要进行的一项艺术修炼。“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积累丰富的写生经验,真实地描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对自然的理解、感怀和认识,才能在创作中抵达美感追求的至高境界。

  崔鸿文经常邀约一些省内外画家来陇南写生,官鹅沟、昌河坝、铁楼沟、五凤山、仇池山、白龙江、白水江、嘉陵江、西汉水,到处都留下了他艺术道路上跋涉的足迹。陇南的春夏秋冬、老房子、旧水磨、廊桥、古树、飞瀑都无不成为其创作的素材,都无不呈现在他的笔端,他的确已经结结实实步入陇南的十万大山。

  古人云:书画同源。崔鸿文暗知其中三昧。与其说他是写书法还不如说他是在写意书法,创作中他很讲究线条的跳跃飞动,真正有一种杜甫赞张旭的“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的感觉。他每每书写时往往一气呵成,他的书法很独特,与众不同,往往能“用一条徒手的线条都要表达一种内在的情调”。乍看轻捷、飘忽、灵动,细读就会发现还有稳重、端庄严肃的一面。特别是他为陇南一中、康县美丽乡村、五凤山等题写的匾额楹联,大气超脱,融入了魏隶笔法,厚重恢宏,是他在书法上创新的见证。单字《飞》还真有飞动的感觉,删繁就简,造型独特,同时将绘画技法融入书法之中,用墨节制,创作的线条有运动感,是其单字创作的精品。更为难得的是他的书法似乎是专门为其绘画作品打造的,非常入画,与其画作搭配在一起往往会达到珠联璧合的效果。正因为其书法独特,往往会看到陇南许多青年画家的作品都请他题款。一些文友出版书籍也慕名请他题写书名。

  古代书画家很讲究文化修养,许多书画大师本来就是文学大师,往往是书画千古、文章千古,苏轼、黄庭坚、颜真卿、八大山人甚至现当代的启功、李可染、齐白石等都无不是文化大师。崔鸿文在外修书画的同时,很注重内修文化。他的许多书画评论往往中肯到位。另外还有一些诗作经常见诸报端。他的诗作《立春前后》非常优雅:“水不仅妩媚更有些矜酥酥的感觉,仿佛久别的恋人,我最喜欢的麻雀能听懂春风揉水的心声,在一颗白碱石上伫立,回头一望,就是立春的时节,情深意切温暖的日子就这样开始了。”这些文字自然灵动,在朴实无华的语言背后透视出他对书画的理解,对自然的认识,对人生的感悟。

  当我们走进崔鸿文的艺术世界才发现他的生活竟然是如此丰富。他喜欢游山玩水,喜欢养花,喜欢摄影,他更喜欢交朋友,待人豁达、幽默、真诚。其实,这些大大小小的因素才是构成他艺术世界的全部,这些才是一位艺术家最本真的展现。

  他在担任陇南书画院院长20年的时间中,组织主办了“全国名家书画作品邀请展”“柳营试锋将军书法展”“陇南市首届书法美术作品展”“走进深圳书画作品展”“天府之国?陇上江南书画作品交流展”“‘印象陇南———水墨家园’中国画作品兰州、金昌、天水、临夏、略阳、岷县巡回展览”及“中国书法学术报告会暨陇南书法作品点评会”“陇南茶语书画采风笔会”“两当云屏书画笔会”“白龙江之春书画雅集”“国家‘三区人才’支持书画培训”等各类展览、笔会、雅集、交流、培训、送书画下乡等活动千余次。创建了“中国白马人民俗风情美术创作基地”“中国康县最美田园风光书画采风写生基地”“陇南茶语美术采风创作基地”“瑶池风情书画采风写生基地”“武都石家庄樱花牡丹采风写生基地”“陇南一中书画辅导中心”“武都教场幼儿园艺术素质教育基地”“国家‘三区人才’支持辅导示范基地”“陇上江南云屏三峡采风写生基地”等20余个。

  组织书画家为汶川大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灾害、国家爱心水窖工程及贫困儿童捐赠义卖书画作品余幅。

  翰墨薪传,培养新人。崔鸿文曾经从事过十多年的中小学美术教育工作,对美术教育有着本能的关爱情怀,近年来,他倾心于培养辅导青少年儿童学习书画艺术,创办“水墨空间———书法国画培训基地”,坚持开展“送书画进校园进课堂”活动,被陇南市一中特聘为书画艺术专业教授。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培养艺术新秀作出了积极贡献。

  在人生道路上追求艺术真谛的崔鸿文,在社会中、在自然中学习实践,不断提升人生品质,在社会发展大潮中,中流击水、推波助澜,披荆斩棘,与时俱进,奋力前行。

书法作品

国画作品

欢迎您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里医院疗效最好
白癜风有什么特效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s/418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