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治理陇南日报陇南人的ldquo

治疗白癜风的知名专家 https://m-mip.39.net/disease/mipso_5951583.html
编者按:近日,《陇南日报》刊发了我市社会治理综述文章《陇南人的“和”与“合”》,现将其全文转载如下:“善于把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习近平总书记着眼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新时代政法工作的全面提升,以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擘画了宏伟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平安陇南、法治陇南、过硬队伍、智能化“四大建设”摆上重要位置来抓,着力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基础,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不断提升。

陇南人的“和”与“合”

——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系列述评(七)

陇南日报记者罗艳

社会治理工作怎么做?陇南的答案是,围绕老百姓最关心的问题做,贴着老百姓的心去做。实践中,陇南以平安陇南建设为总目标,以“创新创优”活动为载体,以防控风险、服务发展、补齐短板为着力点,不断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为全市脱贫攻坚、改革发展创造了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如今,一个个高清摄像头像天眼一样,全方位监控着重要路段街面;车站广场,警灯闪烁,公安民警全副武装进行巡逻,昼夜守护着城市的平安;街头广场上,能时时看到大妈们扭动腰肢、跳着欢快激情的广场舞……一幅幅画面体现着陇南的祥和、稳定、团结。城乡网格化全覆盖,把便民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时间追溯到56年前,一块社会治理领域的金字招牌——“枫桥经验”诞生。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是“枫桥经验”的时代精髓,更是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有事好商量,是中国的民主智慧,也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更是基层自治的一大法宝。网格员(综治信息员)已是基层自治的代名词。在陇南,千千万万的网格员为确保一方平安奔走不息,用忠诚和责任织成了一张大网,夯实了平安建设的基础,以基础稳支撑全局安。米兰是武都区的一名网格员,每天网格巡访时,她随身都带着一叠服务联系卡,见到群众就递上一张,“您有啥事,遇到啥困难,随时给我打电话”。她的民情日记已经写了厚厚的几本,每一次网格巡访、每一起纠纷化解、每一件事项办理、每一处隐患排查,她都详细记录在案。融入于群众中,奔波在社区内,时刻掌握着社情民意,和米兰一样的城乡网格员,在陇南有余人,已对他们集中进行了业务培训和综治信息系统应用培训20余场次,提高了网格员履行网格管理的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近年来,按照“一标三实”的工作要求,陇南市基层公安民警和网格员积极采集信息,采集导入居民基础信息.5万多人,采集完成率98.37%以上,采集事件信息条,处理条,采集矛盾纠纷条,处理条,采集特殊人群信息人,采集重点青少年信息人。

“网上村庄”“五队一卡”相融合走出基层社会治理新路子

陇南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城市,农业人口超过万,占总人口的70%以上,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等问题仍很突出,严重影响了基层群众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的提升。针对这一突出问题,陇南市坚持把“双查双整”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结合起来,不断丰富群众参与社会治理工作的载体,在全市农村探索推行了“五队一卡”工作模式,即:建好村干部队伍、便民服务队伍、热心调解队伍、群防群治队伍、自娱自乐队伍等五支队伍,把五支队伍负责人的联系电话、服务项目印制成一张卡片发放到农户,群众随时打电话提供上门服务。“通过连续几年的推动和提升,有效调动了广大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了农村社会活力,夯实了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市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说道。同时,为了使“陇南乡村大数据”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独有优势,市委政法委坚持推行“互联网+平安建设”,把“五队一卡”融入其中,让其插上信息的翅膀。“陇南乡村大数据”为全市3多个村建立了移动互联网门户,建成了“网上村庄”,把宣传、基层党建、综治维稳、法律服务、扫黑除恶、民族宗教、群团、扶贫、民生等职能下延到全市所有的村(社区)70%以上的家庭,走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乡村社会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可喜一步。到今年上半年,全市县(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和综治成员单位综治信息平台全面接通,实现了与省级平台的有效对接,“农村版”社会治理信息系统全面延伸,群众不用出村就能办完能办的事,打通了农村公共服务“最后一公里”。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公共安全筑起铜墙铁壁创新完善社会防控体系,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标志性工程,也是推动警务模式转型升级、提升驾驭复杂治安局势能力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能力重要载体。近年来,陇南市全力推进“雪亮工程”高标准建设,按照“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目标,计划利用三年的时间在陇南全市新建一、二类视频点位1路,升级改造路,实现市、县(区)、乡(镇)、村(社区)全覆盖。目前,在市级层面已初步实现了公安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公、检、法、司视频会议系统、综治视频会议系统以及政法部门部分应用系统的信息数据资源共享,“雪亮工程”的全面规划设计建设正在紧锣密鼓的进行中。改进警务运行模式,全市基层警务室总数达到了个。进一步加强了技防设施建设,建成了覆盖全市个乡镇(街道)重点区域的社会治安公共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实现了对县城区域、交通要道、重点部位和社会面动态治安情况的实时监控。与此同时,陇南市严格落实民航、铁路、公交企业安全生产经营主体责任,全面落实视频监控、快速安检、监测报警、应急处置等措施。健全寄递物流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机制,全面落实收寄验视、实名收寄、过机安检“三个%”制度。截至去年底,全市查处11类严重交通违法案件起,查处涉牌涉证、毒驾、逆向行驶、农用车载人、不礼让行人和行人闯红灯7种违法行为起。达标建成个乡镇交管站和个行政村交管室;全市“两客一危”车辆登记监控率实现%;全市道路交通事故起数上升了.8%,受伤人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了33.42%和6.04%。建立多元化解机制,将各类风险隐患化解在源头今年8月,礼县雷王乡两户村民为自家土地被损与责任方起了争执。眼看矛盾一触即发,调解员陈雪飞出面,把双方请到调解室,讲理说法谈人情世故,不到一个小时,双方达成了赔偿协议,历时一个多月的纠纷画上了圆满的句号。3年来,像“张思友调解室”这样的社会矛盾大调解中心(室)已涵盖县、镇、村三级,专断家庭、邻里纠纷。不仅于此,陇南搭建了县区阳光调解中心、乡村阳光调解工作站、县直部门阳光调解工作室、第三方阳光调解工作队和“互联网+阳光调解”窗口等五大工作平台,充分体现调解主体多元的特点,实现了阳光调解工作全覆盖。

陇南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从被动维稳转为主动介入服务,创新多元化解机制,形成社会矛盾大调解合力——

探索了矛盾纠纷阳光调解“5X5”工作模式,有效提高了矛盾纠纷化解的能力,全市信访总量连续X年呈现出下降态势。年,中央综治办将我市阳光调解“5X5”工作模式确定为全国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创新试点项目。实践中,陇南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五步工作法”,信访代理制、公开听证和公开答复,矛盾纠纷“稳调帮引”、分级分类管理,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效力保障和诉前确认等制度,保证了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有效开展。截止年底,全市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件,有效化解件,化解率99.7%,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人性化服务机制,让特殊人群得到更多关爱

让特殊人群得到更多关爱、认同和尊重,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基本要求之一。去年年初,陇南市委政法委牵头召开了全市预防青少年犯罪联席会议,印发了《陇南市进一步深化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方案》、《陇南市预防青少年犯罪专项组联席会议制度》等文件,进一步强化了组织,完善了机制。此外,各级各类学校制定了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制度、校园欺凌事件应急预案,明确了学校安全保卫部门(包括门卫、保安、校警)等岗位教职工预防和处理校园欺凌的职责。同样渴望得到关爱的陇南特殊人群,包括留守人员、重症精神病人、社区矫正人员等,党委、政府没有忽视他们。截止去年年底,全市安装各类监控摄像头个,覆盖率达到87%。加强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按照省综治办的要求,对全市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按照“一人一档、一人一策、一人一个监护小组”的要求进行了管理,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购买了意外第三者保险,对全市名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监护人发放了以奖代补经费,推动了监护人管护的积极性。司法系统全面启动了GPS手机定位系统和“智慧司法”建设,初步实现对社区服刑人员的全程监控,动态管理和刚性制约,对刑满释放人员安置帮教的报到登记、档案管理、了解考察、例会分析、信息情况报告等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陇南将“和”与“合”深度结合,社会大局稳定,治安生态和自然生态实现“双赢”,群众安全感、治安满意度实现“双提升”。这让身处这片土地的人们,展现出前所未有的从容和自信,更让准备踏入这个城市的人们心驰神往。

陇南市扫黑除恶举报专用-

陇南市扫黑除恶举报电子邮箱:lnsshce

.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529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