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旅游精品路线三

陇南民俗风情游

01

成都/重庆—武都(体验高山戏、山歌对唱)—文县天池(体验洋汤号子)—白马河生态民族风情区(体验白马风情)—县城(欣赏“玉垒花灯”文县名歌“菜花调”、中寨琵琶弹唱)—成县—徽县——两当(两当号子)—成都/重庆

02

成都/重庆—武都(体验高山戏、山歌对唱)—文县天池(体验洋汤号子)—白马河生态民族风情区(体验白马风情)—县城(欣赏“玉垒花灯”文县名歌“菜花调”、中寨琵琶弹唱)—宕昌(藏羌表演)—成都/重庆

03

—成都/重庆武都(体验高山戏、山歌对唱)—文县天池(体验洋汤号子)—白马河生态民族风情区(体验白马风情)—县城(欣赏“玉垒花灯”文县名歌“菜花调”、中寨琵琶弹唱)——康县(康南民俗)—成都/重庆

陇南民俗

武都高山戏

武都高山戏,甘肃独有的特色剧种之一,又名高山剧,年以前鱼龙、隆兴等地人叫“演故事”、“走过场”、“社火戏”等。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年后其名被陆续载入《辞海·艺术分册》、《中国戏曲文化》、《中国戏曲曲艺辞典》等书籍中。年高山戏成功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年成功申报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文县洋汤号子

流传在文县洋汤河流域的洋汤号子,是我国劳动号子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裂云惊天的高亢旋律,以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享誉陇原。古老的洋汤号子,经过历代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的改编、整理、加工,从大山深处的洋汤河畔,一直唱到遥远的黄河岸边,多次在全省文艺调演中获得大奖。

白马风情

千百年来,在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居住着一个古老民族——氐族的后裔白马人,至今依然保留着白马氐人古朴而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悠久的历史、独具个性的民族特色,构成了独树一帜的白马人民俗文化。

池哥昼

白马人婚俗

白马人传统手工艺

白马人民族服饰

火圈舞

“玉垒花灯”戏

文县碧口和玉垒一带与四川接壤,这里的先民有许多是从四川迁居过来的,最早的花灯戏就是从四川带来的一种小秧歌剧,在长期的流传过程中,经过历代民间艺人的不断丰富完善,在表演程式上借鉴了秦腔、川剧的特点,使花灯戏从最初的秧歌剧中脱胎而出,成为一种较大型的民间戏曲。

中寨琵琶弹唱

陇南文县琵琶弹唱曲子浩如烟海,大多是流传在此陇南山区的民间小调,如《十二花》、《放风筝》、《十劝郎》、《十杯酒》、《孟姜女哭长城》等。散发着泥土芳香的文县琵琶弹唱,其中不乏经典之作,《十二花》等数十首被收录载入《中国民间歌曲集甘肃卷》。

中寨琵琶弹唱演唱的歌手,称为“唱把子”,数百年来涌现出现不少优秀的“唱把子”。长期以来,文县琵琶弹唱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两当号子

“两当号子”是两当民歌中的一个独特种类,自古拥有“陇南乐府”的称号。主要流行于嘉陵江以南深山林区的站儿巷、云屏、泰山、广金等乡镇,时至今日号子仍在林间回荡,是人们传递情感抒发胸臆的一种方式。“两当号子”曲调优美高亢,音域宽广,节奏明快,粗犷而极富变化,犹如咆哮的江河,飒爽的林涛,抑扬顿挫有致,歌者舞之,听者蹈之,犹有原始遗风。

宕昌藏羌风情

国家AAAA级风景区官鹅沟,景点繁多、风光奇特、加上独特的民俗民情、给多彩的官鹅沟锦上添花。居住在这里的羌藏人民,形成今日羌藏的独特民族风情。其中祭祠、年俗、婚嫁、服饰、民居等别具一格,均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对观光旅游者具有强烈的吸引力,也颇有社会研究价值。宣传宕昌羌藏民俗文化,让世人知晓宕昌羌藏民俗文化的与众不同之处。

羌寨日常生活

康南民俗

“女娶男嫁”婚俗是康县南部地区的主流婚姻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倒插门”不同,在这里,“男到女家,更名入籍”。这不是少数民族风俗,而是极为少见的汉族特殊婚俗。

按照当地的婚俗,有中意的对象后,女方会委托村中有威望的长者去男方家提亲,前后要去三次并有约定俗成的流程。彩礼多是米、面、肉和土酒,并要给男方备好几套新衣物。正式婚礼在订婚后半年左右,男方穿戴喜庆,骑马随女方迎亲队伍离开“娘家”。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582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2025年07月12日 12:49:19 星期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