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区小学教育发展现状调查
陇南都市网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关键的阶段,尤其对于培养孩子良好习惯和思维能力尤为重要。这一阶段是孩子基础、性格等养成的关键时期,对学生今后的学习、性格、能力以及思想道德等综合素质具有巨大的影响。因此,浅析小学教育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学生未来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价值作用。一、武都区小学教育基本情况截止年3月,武都区共有小学83所,其中城区小学14所、镇区小学20所、乡村小学49所。小学教职工总数名,其中城区教职工人、镇区教职工人、乡村教职工人。在校学生总计人,其中城区在校生数人、镇区在校生数人、乡村在校生数人。全区义务教育稳步发展,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控辍保学力度,有效巩固和提高了“两基”成果,小学生入学率达到%。年9月,政府统一规划,统筹布局,新增两所城区小学,分别是城关小学和江北小学。二、武都区小学教育行业基本现状(一)小学招生人数不断回升数据显示:年—年,武都区小学每年秋季招生人数不断回升,由年招生人上升到年的人。(二)大班额问题国家规定小学班级人数标准为不超过45人,由于各地实际情况不同,甘肃省规定小学班级人数在45—55人之间为正常,56人以上为大班额。武都小学大班额现象普遍存在于城区小学,在均衡化建设前有7所城区小学存在大班额,学校占比达50%;大班额班级数为,班级占比高达62.8%。为了消除大班额,教育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新增城区小学、各校将大班额人数进行分流。截止年9月,西关小学、教场小学、钟楼小学共分流学生人到城关小学,葆真小学、莲湖小学、西关小学、教场小学、钟楼小学共分流学生人到贡院小学,基本消除了大班额现象。(三)教学质量明显提升年全区小学六年级教学质量测试三科合格率(语文、数学、英语)54.5%,比年增长6.3个百分点。(四)小学城乡教师队伍整体情况1.小学教师队伍年龄结构情况小学城乡教师队伍结构总体以中青年教师为主,40周岁以下的占到67%,40—49周岁的占16%,50周岁以上的占17%。2.小学教师队伍职务结构情况3.小学教师队伍分课程教师结构情况数据显示:小学普遍存在传统学科教师多,短线学科(信息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比例小的情况。很多农村学校存在音体美等学科教师不充足,一名老师通常要身兼多个学科的教学任务的情况。小学教师分课程结构比例图4.小学师生比情况甘肃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细则规定小学教职工编制数按照师生比为1:19的基本标准科学配备。截止年3月,城区小学共有个班,教职工人,在校学生人,师生比为1:19.9;镇区、乡村小学共有个班,教职工人,在校学生17人,师生比为1:13。(五)教育信息化成效显著一是硬件建设,“三通工程”成效显著。截至年底,全区小学全部实现互联网接入,网络覆盖率达到%,网络带宽都达到了省定标准。“班班通”实现全覆盖。二是信息化水平应用能力不断提升。三是信息化应用竞赛广泛开展。先后举办了“电信杯微课大赛”,“多媒体课件大赛”,“创客教育大赛”等活动,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提高,也培养了中小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三、存在的问题(一)小学布局不太合理学校布局调整是办好教育长期的工作,目前武都区小学仍需优化调整。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快速扩张,城区小学的规划和建设却未能跟上步伐,小学布点不足,不能适应城区发展的需要。例如:东江新区目前只有两所小学(东江小学、江北小学),并且这两所小学是由原有的东江小学拆分形成的,学校地址集中在一处,目前政府没有在东江新区成立新小学的规划,这样学校数量满足不了新区适龄儿童的上学需求,并且由于目前两所小学集中在一处,同时也没有满足学生就近上学的需求。(二)素质教学理念尚未完全落实近年来,要求各学校贯彻落实国家的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但是由于旧教育观念的固化、教育评价体制的影响(对学校和教师主要以成绩为主考核),目前武都区的小学在素质教育方面良莠不齐。1.当前现状城关小学,除正常语、数、英、体、美、道德与法制外,开设了健康课、书法课,开展少先队活动、第二课堂(课外兴趣小组)——足球、呼啦圈、麦秆图画等。江北小学,开设书法进课堂、生理健康教育。在综合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方面比较单一,课程安排相对较少(每周一节课)。实验小学,英语一年级开始进入课堂,打造了“实验英语”这个质量品牌,凸显学校特色。目前实验小学在素质教学方面有着自己的理念、方式——“全面发展、主动发展、个性发展、持续发展”。一是开展校本课程。全校开辟特色校本课程十个,包括一年级的写画一体教学、书法天地(低年级的铅笔书法课、中年级钢笔书法课、高年级毛笔书法课)、诵读国学课等。二是开展社团课程。现开设42个社团,分为科技类、人文类、艺术类和体育类四大类。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社团活动,能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三是开展特色课程。比如每个班轮流有2周(2周中每天下午)的学习时间去游泳馆学习游泳课。实验小学在素质教育课程设置上注重多元化、个性化,语数英体美和特色课程的课时安排均衡(书法天地作为重点课程,安排每天中午20分钟课时)。各类不同课程的设置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全面发展加特长教育。2.形成原因由于教育评价体系以成绩为主,大多数学校、教师对素质教育理念的解读都存在偏差,还是注重文化课,在课时安排上语文、数学是重头戏,音体美是调剂品,特色课程更是可有可无的状态。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大多数的学校中难落实。(三)教师余缺并存1.教师退休和招考增减不平衡。—年教师退休人、招考新教师人,总数短缺人,由于教师入口小、出口大,再加上年比年增加中小学生多人,造成城区大部分学校教师紧张。2.城乡教师余缺并存。农村学区特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整体数量普遍有超编现象。城区部分学校由于学校规模扩大,学生数量剧增,教师增长受编制制约,致使教师缺口比较大,学校编制数量难以达到国家规定标准。比如城关小学和江北小学两所城区小学,学生人数增加,但是老师没有及时补上,造成学校缺少代课老师38人左右,导致老师每周代课量增加4—5节。(四)教育发展不平衡1.城乡班额反差。城乡一体化进程中,大量农村学生进城上学,使得城区学校十分有限的教育资源更加紧张,城区学校办学压力明显加大,与城区学校55人班额现象形成鲜明反差的是,许多农村学校班额远未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甚至出现农村教学点空壳化现象。比如鱼龙中心小学学生人,李庄小学6个年级学生86人,观音小学6个年级学生12人,秋林、刘桥、柏家3个教学点分别有学生4人、3人、2人。2.农村学校出现教育资源闲置甚至浪费的现象。近年来,随着农村孩子向城市的流入,农村小学的生源出现了自然的萎缩,加之农村学区教学网点分散造成班额小,甚至达不到班额的下限人数,但是还得配置相应的教师、教育资源。比如观音小学6个年级学生12人,至少配置3名教师,秋林、刘桥、柏家3个教学点分别有学生4人、3人、2人,各配置教师1名,这样配置相当于学生21人就得配置教师6人,这也是教育资源的一种浪费。(五)小学生家庭作业调查中反映的问题1.作业量:每个老师根据自身的教学方式和个人经验给学生布置的家庭作业量不同,在作业量上比较随意,一部分能在30—90分钟完成,还有一部分学生需要90——分钟。2.作业内容:大部分学生认为作业形式单一,总是在被动的情况下接受老师布置的作业,书面笔算作业占大部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类作业所占比例微乎其微,应试训练色彩浓厚,没有根据学生的个性和基础上的差异性来安排布置作业。教师觉得作业是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而设置的练习环节,主要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3.作业批阅:现今普通的现象是,老师批阅课堂作业,家庭作业由家长批阅,老师抽查。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此类现象认同为学校、家庭共同携手教育,文化程度低一些的家长对于家庭教育并没有很大的信心,过分看重“老师”(学校老师、课外辅导老师)的作用,对于家长辅导批阅作用寄希望于课外辅导班。四、建议(一)实施小班化教育,提高农村教学水平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孩子向城市流入,农村小学的生源连年减少,很多农村小学形成了人数少于25人甚至更少人的小班。在这种形势下,实施小班化教育就成了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小班化教育,由于班级学生人数少,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老师的辅导,能够真正做到师生互动,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强化学生的自主性,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小班化教育,正是能够体现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这样也就能够留住学生,做到教育的均衡发展。(二)加强素质教育,让学生健康和谐发展一是严格执行教育行政部门的有关规定,严格执行国家和省颁行的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开足开齐课程,重视语文、数学,突出艺体特长,活动类课程按规定开设,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效果,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全面发展。二是引导树立科学教育质量观和人才培养观,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三是转变教学方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转变传统的主导性地位,要更加注重师生间的互动氛围的构建,为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勇于主动探索,发挥主观能动性营造一个适合的环境。(三)学校
上一篇文章: 青岛日喀则安顺陇南菏泽五地教育扶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58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