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崂山激活当地发展内生动力东西部协作结
齐鲁网·闪电新闻8月25日讯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当前,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完成后,“三农”工作重心历史性地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然任重道远。
开展东西部协作是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重大战略,是实现先富帮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决策。按照中央、省、市有关部署,自年开始,青岛市崂山区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开展东西部协作,帮助当地实现脱贫攻坚,全面推进产业振兴,共同打造东西部协作的成功范例。
礼县是农业大县,盛产苹果、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经济林果、中药材、畜牧养殖、劳务是礼县的支柱产业。要推动礼县更好更快的发展,激活其内生动力,就要推动当地利用好优势产业,发挥好自主能动性,崂山对口帮扶干部将农业经济发展作为发展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现代农业在礼县落地生根,促进区域发展的“造血”能力进一步提升。
礼县永兴镇文家村是当地有名的苹果种植大村,产出的苹果以花牛、富士为主,个头大、甜度高。而单一、老旧的种植模式,存在劳动力密集、产出效益低下、品种逐年落后等现实问题。文家村党支部书记刘华是一名退伍军人,他与青岛有着不解之缘,曾在青岛当兵的他练就了作风硬、工作实的精神,但是,面对百姓增收难,果园产出少等难题,这个硬汉子虽然想方设法寻求出路,但是,资金的问题缺给他带来非常大的压力。
今年,刘华决定改变传统粗放的种植模式,转型现代化种植,但是,数十万元的资金缺口却一直没有办法。崂山对口帮扶干部在了解到情况后,积极与他联系对接,一方面,组织村庄种植能手外出学习新技术,一方面,利用好东西协作资金帮助村庄打造现代化果园。
目前,文家村的亩“矮砧密植”苹果园刚刚建成不久,这处果园采用了最新的苹果矮化品种、全园滴灌系统,以及机械化生产模式,将原来粗放型管理的果园变成了现在的标准化、精细化、机械化果园,现代化的种植模式带来的不仅仅是生产上的改变,更重要的是百姓增收。原来,一亩地年产值仅有五六千元,而标准化果园的产值最高可以达到一万五千元。
标准化的果园带来的是百姓增收的希望,但是对于刘华来说,他并不满足于现状。为此,他经常邀请帮扶干部到村庄出谋划策,最终,谋划出了“农业+文旅”的发展模式,发展文旅经济就面临着再次投入,薄弱的集体经济显然很难做到这点。崂山区的帮扶干部再次注入帮扶资金,加速了文家村“农业+文旅”经济的形成,目前,已经建成了玫瑰长廊、沿河芦苇荡、果园风车等多个景观带,共同的努力,让文家村走出了一条采摘、观光、旅游、销售于一体的致富增收新路径。
崂山、礼县的山海情深,已经深深的融入到了当地的生活当中,文家村正准备从崂山引进大樱桃,在礼县打造樱桃友谊林,当大樱桃种到礼县的土地上,也将向所有人展示崂山与礼县东西协作工作的累累硕果。
闪电新闻记者辛鹏崂山台刘承波青岛报道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8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