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的外地人太可怕啦他们居然
你不觉得么?陇南的外地人太可怕了!
“——陇南的外地人口有多少?”
“——多了去了!”
由于陇南的户籍政策还算比较宽松,因此户籍人口中也有较大比例的新陇南人。不知不觉,原来老陇南已经成为了这个城市中的稀有群体了......
先来看看北上广的外来人口占比:
上海常住人口突破万,外来常住人口占39%。
广州常住人口为.19万人。外来常住人口为.98万人,占37%。
北京常住人口多万,外来人口的比重约占35.9%。
其实只看数字,看不出有多少人,想要直观的知道陇南的外来人口有多少的话,那你就坐坐陇南的公交,到陇南的各个景点看看你就知道人到底有多少了!
所以,陇南的外地人真的太可怕了!
不光是人口,还有……
陇南的外地人太可怕了!没有他们,陇南的美食……陇南人有很多引以为豪的美食:洋芋搅团、粉蒸肉、棒棒面、罐罐茶......
但现在也有不少陇南人钟爱外地美食,就不说别的什么川菜湘菜鲁菜上海菜广东菜,港式下午茶小吃点心或火锅涮羊肉……就拿随处可见的成都串串、西安肉夹馍、兰州拉面、武汉鸭脖,在陇南也是暮然回首,它就在灯火阑珊处~~一切美味的诱惑,都是因为陇南外地人的到来!
就连中国好多的特色美食,在陇南也都能找到!!!
陇南的外地人太可怕了!没有他们,陇南的住房……如果没有这么多陇南的外地人带来购买力,陇南就不会吸引如此多的房地产开发商,我们原来的房子是这样的——
正是陇南的外地人的辛勤建造,以及外来人口带来的源源不断购买力,所以,很多的房子都变成了这样——
陇南的外地人太可怕了!没有他们,陇南的生活……如果陇南的外地菜贩都走了,
饭馆也不开门了,吃货们也就没有美食了。
越来越“离不开”的快递小哥也不送快递了,
清洁工叔叔阿姨也走了,
21世纪最需要的人才也随着他们离去了。
还有许许多多现在察觉不到,
却对于我们的生活至关重要的都会消失不见……
陇南的外地人太可怕了!因为他们都在陇南这座城市坚持自己的梦想……当“北漂蚁族”已经深入人心,却没注意到大陇南还有这样一群“陇漂”。他们从全国各地相涌而来,或老或少,或贫或富,但问及他们为何要留在大陇南时,答案却又不经意的雷同……
60后陇漂:年轻时就在陇南创业,已经把这当成是自己的第二故乡!
60后的熊先生虽然年轻时四处闯荡学到了不少经验,但他最后还是选择留在陇南。已经不惑之年的他在陇南的一个小县城里做自己的小生意,他的妻儿以及小孙子全都扎根在了陇南。
70后陇漂:创业是为了体验不一样的人生
刚满四十岁的李先生是典型的70后“陇漂”,他留在陇南的原因是为了完成人生仅剩的梦想——创业。不再是为了收入,而是想体验不一样的人生,在获得财务相对自由的同时,精神上也获得不一样的收获!
80后陇漂:“我们的故乡,已经容不下我们的梦想”
雷先生,大学毕业3年,从事室内设计。曾经,家人要他回老家找个国企,舒舒服服的上班过安稳日子。可由于从小就与陇南这座城市结缘,作为80后的他,希望通过自己所学的专业和努力可以留在陇南,成为一名室内设计师。他说:“我的故乡,已经容不下我的梦想。”家永远都在那里,但梦想还要继续。
90后陇漂:为了爱情,我选择在陇南奋斗
王姑娘是90后的洪流中不显眼的一叶扁舟,她来自天水,因为来陇南上学的缘故与陇南结下不解之缘,并认识了那个他。这个姑娘毅然决然的选择了“陇漂”生活,在陇南一切从头奋斗,因为认准了他,要和他组建一个家。
大陇南给了生活在这个城市的每一个人
风景、历史、机遇;
陇南人用他们的陇南话、生活特色、历史记忆,
维持着陇南这个独一41无二的存在;
外地人,这群陇漂们用他们在各行各业的努力,
让这座城市越发现代、更富生机。
他们,都值得更好的对待。
他们,都值得更好的未来。
加油,陇南,加油,陇南的外地人!
陇南到底哪里好?
让“可怕”的外地人如此留恋陇南……陇南四季分明
我和我的小伙伴们都在陇南……
交通方便,出门就有公交、出租
有了铁路
建了机场
小商品城里,想买啥都能买的到
也可以骑自行车乱逛
能吃到咱陇南所有的美食
有生态廊道,湿地公园就有几个:
有这样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县的“池哥昼”、“玉垒花灯戏”;西和县的“乞巧节”、“春倌歌演唱”、“影子腔”;武都的“高山剧”、“武都木雕”;康县的“锣鼓草”、“木笼歌”、“毛山歌”、“唢呐艺术”、“寺台手工造纸术”;两当县的“两当号子”;礼县的“春倌歌演唱”、“盐井制盐技艺”;徽县的“河池小曲”;宕昌县的“羌傩舞”;成县的“竹篮寨泥塑”等19个项目进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中“高山戏”、“乞巧节”、“池哥昼”进入国家级名录。
《路史》载:“伏羲生于仇夷,长于成纪”。仇夷即仇池,成纪即天水。也就是说,人文初相伏羲出生于今陇南市的仇池山。
所以,陇南需要“外地人”
他们的辛勤劳动为陇南创造了更多的财富
每天有很多人拉着箱子来陇南寻找梦想
每天有很多人在陇南收获生活的喜悦
每个生活在陇南的人都有对陇南独特的爱
这份爱让陇南越来越好!为陇南点zan,为生活在陇南的我们点zan!
合作投稿
-
邮箱:
qq.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5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