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一路rdquo走来陇

从“不与人间通阡陌”到“条条大路畅全国”

——陇南公路四十年“一路”走来

  陇南有陈仓道、古青泥道、古木皮道等入蜀古道,古道遗迹众多,这些古道遗迹承载着陇南的历史,同时也承载着陇南人痛苦的回忆。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诗人李白曾这样嗟叹。

  路,是陇南人的希望;路,也是陇南人伤痛所在。

  陇南人向天要路,一座座连鸟都无法飞越的大山,被硬生生开出了一条条路来。

  陇南人为路付出的不仅是汗水与泪水,还有鲜血与生命;路,就是铺在陇南的无字碑。

  “三分建,七分养”。复杂的地质结构,使得修路难,护路更难,一场暴雨一条路瞬间就被淹没。为了守护好这些来之不易的路,陇南公路人,年年岁岁坚守在路上,用责任与信念为路“护航”。

01

从雨雪不通车,到时时保畅通

公路应急抢险这样走来

“以前,最怕跑宕昌到武都的这条线路了,路是搓板路,新车跑个三四年就快报废了,而且一下雨路就断了,有一年路断了半个月,车队上的车只能两头接人,中间车不能通行的路段还要乘客自己走过去,再换乘另外一辆车。现在好了,路平整了,车速也提快了,公路抢险应急的速度也提高了,堵路的时间越来越少,现在这条路我是越跑越顺心。”开宕昌班车的冉师傅对记者说。

“保通、保畅、保洁”是公路养护的三大根本任务和要求。在自然灾害频发的陇南,这个标准极具挑战性。

陇南,被著名的地质学家李四光称之为“宝贝的复杂地带”。同时,陇南市是甘肃省唯一的长江流域地区,境内山大沟深,河流纵横,由于特定的地形地貌和特殊的地质构造,以及南北过渡的气候,形成了夏季多暴雨的天气,因而经常发生滑坡、泥石流、暴洪等自然灾害,给全市交通道路基础设施造成重大损失。

公路水毁是陇南屡见不鲜的灾害,抢修水毁公路,更是陇南不同于其他地方公路养护的繁重任务。以国道线为例,国道线陇南段,是我国著名的泥石流区之一,尤其是两河口至临江段,冲积扇密布,雨后经常滑坡,这一区域也成为甘川公路的“盲肠”,养护成本也是其他地方的数倍。

陇南,左手牵四川,右手握陕西,是西南与西北的枢纽与咽喉,如果陇南道路不“通”,那么全国将“痛”。为“保通、保畅、保洁”,陇南公路人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灾情就是命令畅通就是承诺

应急抢险、救灾保通,是陇南公路管理局工作的重中之重。

年入汛后,陇南境内降雨频繁,局地出现大暴雨、特大暴雨,部分村镇降雨量超过毫米,致使陇南管养的7条普通干线公路和G75武罐高速等3条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发生路基垮塌、塌方、山洪泥石流等严重灾害,部分线路交通中断。

碧口告急!国道线告急!省道线告急!成武高速告急!武罐高速告急!

灾情就是命令,集结号响起!

年,“7·10”暴洪灾害导致甘川公路彻底中断,重灾区碧口镇沦为“孤岛”,救灾物资与人员无法进入。收到险情通知后,抢险机械和人员向碧口集结,经过16个小时的昼夜抢修,道路被打通,救灾物资源源不断地运往了灾区。

省道线严重受损,沿线多个乡镇的交通中断,受灾群众被困。险情出现后,陇南公路管理局组建了6个抢险分队,从6面交替作业挺进灾区,经过4个昼夜的抢修,路终于通了,群众生活恢复正常。

王文革是陇南公路管理局应急抢险保障中心的机械操作手,也是公路保畅战线上的一个老兵,参加了年“7·10”暴洪灾害的抢修工作,他向记者介绍,像去年这么大的灾害,如果在以前,没有十天半个月是通不了车的,然而,这次打通碧口路段只用了16个小时,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现在,有了完善的应急保障措施,发生险情后,应急抢险队与大型抢险设备在第一时间到达,先“保通”,抢修出应急便道,保障车辆通行,然后继续抢修“保畅”。现在的公路抢险速度与过去相比,已是天壤之别!

陇南公路管理局在年的“7·10”暴洪灾害中,累计清理塌方、泥石流余立方米,打通便道36处,临时加固受损路基处,共投入抢险人员余人、抢险机械车辆台,全力保障了管养公路的安全畅通,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肯定和沿线群众的高度认可。

一条条道路被打通,一次次险情被排除,专业的抢险队伍,高效的抢险机械,陇南公路人全力保畅,从未“食言”。

平时勤练兵战时是精英

由于陇南特殊的地理地貌,陇南公路人时刻紧绷着神经,预防与练兵两项工作常抓不懈。

应急演练现场

年8月29日,陇南公路管理局应急抢险保障中心年战备钢架桥架设演练在武都区吉石坝国防战备库房院内举行。此次钢桥架设应急演练,旨在练就一支应对突发事件能力强、反应速度快、抢险技术精湛、救援及时的突击队,确保在发生突发事件时,保证公路交通安全畅通。

年9月份,陇南公路管理局组织开展了应急机械拉练、水毁抢险、消防应急、地震灾害、泥石流灾害和塌方灾害等不同类型的应急演练活动13场,达到了检验预案、锻炼队伍、磨合机制、科普宣教的效果。

平时强训练,重点抓演练,陇南公路管理局为提高公路应急抢险能力,紧抓岗位练兵,锻造了拉得出、打得赢的公路抢险队伍,在历年来的应急抢险保畅通大战中,连续战胜了年“8·12”、年“8·17”陇南暴洪灾害,年“7·21”陇南特大公路水毁灾害,年以来的“6·20”、“7·8”、“7·25”、“8·7”等公路水毁灾害,为全省抢险救灾保畅工作,树立了典范。

制度有保障后勤很给力

为了让公路应急保障工作规范高效,陇南公路管理局先后制订了《陇南公路管理局公路地震灾害应急预案》《陇南公路管理局冰雪灾害应急预案》等一系列公路应急管理制度。

年,陇南公路管理局成立了路网监测与应急指挥中心,专门负责全局的应急信息报送和应急值班等工作;整合了各类应急资源,充分利用现有应急指挥平台、泥石流视频监控点、手持终端、视频巡查车等信息化手段,加强养护工作信息管理;严格落实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值守和事故信息报送制度。同时,实现对陇南重点路段、特大桥梁和隧道运行状况和运行环境的动态监控。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应急抢险物资储备库的建立使应急抢险有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陇南公路管理局已建成中心实验室0平方米,在灾害频发路段设立应急储备库房4个,现有型战备钢架桥2座;储备应急机械有炊事车、宿营车、装载机、挖掘机、油罐车、洒水车、工程自卸车、破碎锤等各类大中型施工抢险机械设备。

02

从洋镐、铁锹到科技兴路

陇南公路养护这样走过

宕昌公路段的政工干事伍丽霞与父亲伍先勤是陇南养护战线上的“父女兵”,两人见证了陇南公路养护的发展。

伍先勤,今年75岁,年进入陇南公路行业,他向记者讲述了他的公路养护经历。

“那时我们的养护工具就是一条扁担、两个箩筐、一把镢头、一把铁锹,被群众风趣称为‘’部队。在一个地方干完活,到另一个地方,全靠双脚走路,一根麻绳、一条扁担就是撼动大山的工具,连一辆架子车都没有,住在窝棚,睡在帐篷,喝着凉水、啃着馒头,这就是养路人的生活。”

年,伍丽霞从父亲手中接过了养护工具,也成为一名道路养护工。当时,养护工具有所改进,路面上配了架子车和拖拉机,但还是以铁锹、洋镐为主。

伍丽霞所在的宕昌县官亭养护段路况非常差,汽车行驶过后,扬尘漫天,班长常常带着伍丽霞和其他职工一起挑水浇洒路面,下雪天他们拿着扫把、洋镐上路扫雪、除冰。

“现在路面养护已几乎见不到架子车,取而代之的是公路养护车、平地机、撒盐机、清扫车、洒水车,养护工人的交通工具都变成了东风小霸王,公路质量也越来越高。如果说父亲那一辈是人工化养路,上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是半机械化养路,那么现在就是全机械化养路模式。”伍丽霞对记者说。

洋镐、铁锹下岗,机械维护上岗

洋镐、铁锹、架子车,是过去养路工手中的“常规武器”,如今在陇南的养护路面上很难再见到,取而代之的是道路清扫车清扫路面,洒水车清洗护栏、护柱,平地机修补路面……陇南也进入了机械化养路护路时代。

为了做好高等级路面养护,实现由传统养护向机械化养护转型,近年来,陇南公路管理局多方筹措资金,为基层单位配备大量养护机械,努力提高养护效能。截至目前,全部更新了上路作业的双排座自卸车、通勤车,报废了年以前购置的车辆,有力保障了职工上路作业安全。为养管站配备小型装载机和扫路机,为公路段和高养中心配备了大型扫路车、洒水车、装载机、挖掘机、除雪车等设备,路面修补方面为养护工区配备了沥青拌合楼、摊铺机、压路机、铣刨机、热再生车等现代化的养护机械。

陇南地貌特殊,有些先进的机械设备在这里有些“水土不服”。陇南公路管理局创新思维,用“巧劲”对现有设备改造升级,改装了洒水车,自制了油路快速修补机等。与此同时,陇南公路管理局还加强机械操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每进来一批机械,都要举办机械操作技能培训班,而且利用培训与比赛相结合的方式,使培训见实效。通过加大机械配备和操作培训力度,基本实现了“一人多技”和“一技多能”的目标。

“互联网+”模式为公路发展保驾护航

“陇南地区山大沟深,地形地貌复杂,养护里程较长,上路巡查多年来一直困扰着陇南公路养护管理工作。过去一变天,一线养路工要赶紧往路上跑,冒雨巡查路况,然后将情况向局里汇报,应急办24小时值班,以防漏掉一个水毁讯息的电话,领导们神经紧绷着,唯恐贻误战机。现在,我们采用高速红外摄像头,在泥石流频繁发生区域24小时不间断采集视频图像,传送到自然灾害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陇南公路管理局路网中心负责人刘琴宝向记者介绍。

“数字多跑路,工人少跑腿。”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应用,陇南公路管理局已经初步探索建立了包括公路自然灾害监控系统、机械车辆GPS定位监控系统、路况信息发布系统、动态视频会议系统和OA自动化办公系统“五位一体”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目前建成视频监控点83个,配置移动式监控车19台、手持终端51个,平板调度台17部、安装LED显示屏61处,并对36台公务车辆安装定位设备,陇南公路养护“智能化”工作取得了实质成效。

现在只要自然灾害应急监控指挥中心和路网监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守着大屏幕,轻点鼠标,不断切换各个不同监控点的画面,就可以知道重点水毁滑坡泥石流路段的情况,陇南公路管理局可以迅速调兵遣将,变被动抢修为主动抢修,降低水毁损失,保障路面畅通。

03

红心向党

公路人不忘初心在前行

雷雨田是一位公路养护战线上的老兵,也是一名老党员,他用镜头记录了陇南交通半个世纪的变化,也记录了陇南公路人的奋战精神。他对记者说:“陇南公路人为保道路的畅通,付出的不仅是汗水,还有鲜血与生命。路是陇南人的生命线,更是陇南人的希望,作为一名陇南公路人,我很自豪。”

不忘初心,多种形式抓党建。

历史的血脉赓续传承,行动的脚步铿锵有力。陇南公路管理局有着不怕吃苦,攻坚克难,一心向党的优良传统,在陇南的公路养护战线上,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支部就是一个堡垒,在危险的抢险救灾一线,党员永远冲锋在前。

党的十八大以来,陇南公路管理局坚持“五位一体”抓党建,自觉担当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完善党建工作制度、基础管理工作制度、廉政工作制度、公路文化制度等“四大制度”,努力形成用制度管权、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长效机制,在廉政建设中筑牢防线。

党的十九大之后,陇南公路管理局更是将抓党建作为重中之重,以党建促进业务发展,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建工作要求,狠抓党支部建设标准化工作、“作风建设年活动”和“党建工作提升年活动”,着力在从严治党中凝心聚力,在急难险重中锤炼作风,在廉政建设中筑牢防线,全面强化行业文明创建工作和群团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紧盯目标任务努力拼搏,为陇南公路养护管理工作稳步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政治保障。

公路文化自信与党建教育相结合。近年来,陇南公路管理局紧紧围绕公路养护中心工作,加强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书香化“四化”建设,打造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四位一体”的陇南公路文化,提炼形成“抢险救灾、勇往直前,保通保畅、甘于奉献”的陇南公路人精神,为推动陇南公路养护事业科学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

同时,围绕文明长廊建设,初步建成了独具陇南特色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亮美化的“四化”班站,极大改善了一线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建设标准化养管站37个。各基层单位办公和生活条件得到极大改善,对基层段、站、所实施“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建设,使独具陇南特色的段站所融入“美丽乡村”,使“文明长廊”穿行“美丽乡村”。

不忘初心,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陇南公路管理局从扶贫攻坚大局出发,突出行业责任,持续助力精准扶贫工作,全面完成了贫困户“一户一策”工作,年增加了驻村工作队员帮扶力量,对2个帮扶村第一书记进行了调整;3月份购买二胺化肥袋,还购买了水管等农资,帮扶春耕生产;6月上旬完成对帮扶村农业灌溉水管米的铺设工作,使多亩旱地变成水浇地;投资加宽新修产业路2.8公里,为帮扶村主导产业党参的种植发展提供了便捷的交通条件。在积极做好帮扶村易地搬迁宣传工作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对帮扶村产业合作社扶持工作。同时积极配合宕昌县两河口镇政府加强了曹下村、新声村党组织建设。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抓党建,满载荣誉。

年初,陇南公路管理局被授予“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连续五年获得“全省公路行业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公路职工先后有3人获得国家级表彰、14人获得省部级表彰奖励、人获得地厅级荣誉称号,达到历史最好水平。独耀奇和尚德养管站分别入选我省“十大最美交通人物”、“十大优秀班组”评选并受到表彰,朱芳玲等4人获全省公路系统第七届五“十佳”称号,其中十佳养路工佘小梅参加全省巡回演讲;2个支部分别荣获陇南市市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和省交通运输厅“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3名同志荣获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6名同志分别荣获陇南市委和省交通运输厅党组“优秀党员”称号;2名同志分别被授予“全省交通运输系统优秀共青团团干部、优秀共青团员”荣誉称号;陇南公路管理局团委荣获“陇南市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

04

新的征程

公路人一直奋斗在路上

以前武都山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不增产不得了,增产了了不得”。生猪不敢喂肥,粮食不敢增产,因为猪肥背不动,余粮运不出。公路没修通之前,武都迷坝供销社每年有多斤鸡蛋因运输困难而坏掉。

年12月26日,武罐高速公路的贯通,让陇南结束了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年11月29日,成武高速公路建成,年10月1日,十天高速开通,渭武高速开始修建、武九高速修建.......一条条高速公路的开建与开通让陇南从闭塞走向开放。

“高山挡不住,天堑变通途”,随着兰渝铁路的开通,武罐高速、成武高速、十天高速的贯通,陇南成县机场的投入运营,陇南的交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陇南人行路不再难,条条大路通全国。

现代化的拌合楼,提高了公路养护效能。

适应新发展迎接新挑战

截至目前,陇南境内国省干线公路通车里程公里,其中国道公里,省道公里,其他路公里。较年,国省干线公路通车总里程增长了%,国道里程增加了%,二级公路更是从无到有增加到公里。管养G75武罐高速公路.公里,监管G平绵高速、G十天高速陇南段共.公里,国道.51公里、省道.32公里,基本形成以高速公路为主骨架,通络衔接、干支相连、互为补充的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

为适应公路养护的新变化,陇南公路管理局通过改革与创新,打开了公路养护新局面。

同步碎石正在摊铺中

解放思想,借力使力,共享公路发展成果。陇南公路管理局以开放发展的思维拓宽养护管理空间,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年5月整合原局属4家企业,成立了陇南通途公路养护工程有限公司,并于年元月移交省公路发展集团管理,顺利完成了事企分离,理顺了工作机制,优化了资源配置,提高了质量效率。同时,按照取消政府还贷二级收费公路的精神,江武公路收费所与江洛公路收费所于年5月30日全面停止收费。

陇南公路管理局坚持建、管、养、服并重,实现不同类型、不同区域公路养护管理工作整体均衡与协调,全面缩小区域间公路发展差距。同时,借助陇南高速公路和路网升级改造项目,建设养护工区11个,实现了一段一工区;年重点建设望关、架子山、祁山养护工区,共计亩,“保障高速公路养护,辐射干线公路养护”的陇南养护工区格局已初步形成。

陇南公路管理局积极推行适合陇南公路养护的同步碎石封层、开普封层、沥青路面再生、硅铝酸盐快速修补桥梁伸缩缝等“四新”技术,逐步实现传统养护向预防性养护转变。

安全才能畅达,陇南公路管理局以创建平安公路为契机,提高公路通行环境和通行能力,创建了平安公路养护示范路段国省干线.公里、高速公路.公里。

美丽的养管站是公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路通人和,经济腾飞

现如今,陇南辖区国道、省道、县、乡公路纵横交错,高速路、一级路、二级路互联贯通,兰渝铁路穿城而过,一条条大道犹如彩带飘舞在陇南大地上,公路段、养管站成为公路沿线亮丽的风景,陇南也因路而改变。

陇南地处甘陕川交界地带,历史上商贸往来频繁,道路的畅通为陇南打造甘肃向南开放桥头堡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为交通的便捷,目前,在全市的矿产开发、地产开发、建筑安装、广告传媒、装饰工程、家具生产销售、汽车贸易、餐饮服务等领域,都活跃着浙江、福建、上海、四川等地的商人。

一路繁华,一路希望,如今陇南的路,已经成了旅游之路、脱贫之路。

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陇南公路人将全面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按照省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和省公路工作会议安排,继续发扬不怕吃苦、甘于奉献的精神,抓好改革攻坚、养护转型、管理升级、服务提质,自觉融入服务建设交通强国、服务全省交通运输工作大局,不忘初心,为陇南养好路,护好路,让便捷的交通为陇南经济发展助力。

(记者张霞通讯员韩智琼)

往昔·今夕

洋镐、铁锹是以前养路工手中的“常规武器”。

新时代的公路、新时代的养护机械——扫路王。

没有陇南公路人撼动不了的大山,更没有陇南公路人抢修不通的道路。

专业的抢险队伍,高效的抢修机械,为道路通畅提供了保障。

上船渡车是以前陇南交通的一大特色。

关头坝大桥“一桥通三省”,是陇南公路管理局养护的唯一一座悬索桥。

以前陇南公路人全靠人力修养建公路。

养护机械越来越先进,公路养护质量也越来越高。

一把镢头,一把铁锹,被群众风趣称为‘’部队的养路工。

人在路上,路在心中,她们是最美的养路工。

监制:竹翠责编:马智泉

编辑:张霞校审:张卓宁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白癜风在北京能治好吗
北京白癜风能治好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s/4784.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