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已经多岁了,看一下Ta的三生
这两天
一曲陇南版的《凉凉》
让四海八荒的陇南人意犹未尽
这个你我从小长大并热爱着的家乡
对于她的历史
大家又了解多少呢?
今天,小陇就化繁为简
为大家介绍一下陇南的三生三世
新石器时代
陇南距今多年前就有人类活动。
西和县长道镇宁家庄遗址与秦安大地湾、天水市赵村遗存时代大体相当,在我国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宁家庄附近,古代陶器碎片具有早期陶器的典型特征。这些陶片证明,宁家庄遗存的上限最早可达多年前。
上古
据《史记》记载,华夏人文始祖伏羲,“生于仇池,长于成纪”,仇池即今西和县,现西和县有仇池山伏羲崖。
商朝
文县县城故称文台。县城西北有天牢山,相传为故羑里,上有羑里城,文王西伯侯就囚禁在这里。文县县名也由此而得。
周朝
大堡子山是中国秦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大堡子山遗址发现了大小各类遗迹近处。
到了周朝,陇南的礼县又成了秦国的发祥地。秦先祖非子因在礼县养马有功,被周天子赐为“嬴”姓,始有秦嬴。自秦庄公被封为诸侯之后,秦庄公、秦文公、秦襄公等都在礼县红河一带建国立郡,其中礼县大堡子发现的古墓群,被专家一致认定为秦先祖的第一陵园——西垂陵园和《史记》所载秦人发祥地“西犬丘”所在地。
秦朝
《秦始皇本纪》中记载:“二十七年,始皇巡陇西、北地,出鸡头山,过回中”,鸡头山即鸡峰山。
秦昭王二十八年(前),在氐羌聚集地骆谷(今西和县南洛峪),建立了陇南第一个行政建制武都道,这是陇南的雏形。又在陇南境内建立了西县(今礼县北)、下辨(今成县广化)、古道(今两当杨店,含今凤县之境)、羌道(辖今宕昌、武都区西北、礼县西南及舟曲、岷县、迭部)等县。
汉朝
《西狭颂》于东汉建宁四年()六月刻,与陕西省汉中市的《石门颂》、略阳县的《郙阁颂》同列为汉代书法“三颂”。
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年)设置武都郡,治地在骆谷(今西和县南洛峪)。武都郡辖9县:武都、上禄(治今西和六巷乡)古道(治今两当杨店,含今凤县之境)、河池(治今徽县银杏)、平洛(治今康县平乐)、沮(治今陕西略阳)嘉陵(治今礼县雷坝)循成(治今成县镡河)、下辨。境内之西县与羌道属陇西郡。又设阴平道(治今文县西北,为广汉郡北部都尉治所)。武都郡所辖陇南北部绝大部分地域。
东汉,武都郡移治下辨(今成县境内),辖7县:武都道、下辨道、上禄、河池、古道、沮、羌道。羌道归属武都郡后,陇南社会由西汉水、嘉陵江流域扩展到今白龙江流域的宕昌及武都西北。
三国时期
礼县祁山堡建于西汉,是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统帅三军,挥师北上进攻曹魏的营堡。
三国时期,武都郡是魏、蜀两国的边界。建安二十四年(年),刘备攻取了曹操军的汉中郡,阻断了武都与雍州的联系,于是曹操弃武都郡,迁治至右扶风小槐里。
此后,魏、蜀两国于武都展开多次大战,最著名的是蜀相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并于年攻取武都、阴平二郡,自此武都郡为蜀所据,直至蜀国被晋所灭。
魏晋南北朝
公元年,氐族首领杨茂搜在仇池山建立政权,至年杨纂时为前秦符坚攻灭。
西晋武帝泰始五年(),阴平归武都郡所辖。隋初,原西县改属长道县。此时,陇南地域所属县皆归陇南。
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武都郡治移至今武都区石门乡,太平真君九年()在城关旧城山设武都镇。陇南社会的演变经历了余年,其政治中心武都郡最终落脚在白龙江畔。
东晋、南北朝时期,全国各地割据政权林立,四方战乱不已。在全国大环境的影响下,从公元年到公元年的年中,陇南先后出现过仇池国、宕昌国、武都国、武兴国、阴平国等5个氐、羌民族的地方政权,通常称为陇南5国。
隋唐
杨坚建立隋朝后,采取了诸多兴国强民政策,陇南也都受益。
为防止权力重迭,杨坚罢天下诸侯,以州县统之。隋初,陇南的宕昌(治今南阳)、甘松(治今舟曲峰迭)、祐川(治今理川)、永都(治武都)、武阶(治福津今武都旧城山)、芦北(治长松即文县)、两当(治两当)、广化(治河池)、广业(治同谷)、仇池(治上禄)、汉阳(治长道)诸郡皆费。置迭州总官府,废宕州总管府,陇南的西南州县多数归迭州总管府所辖,西北多州县归秦州总管府所辖。数年之后,复置汉阳(治上禄今礼县西南西汉水东岸。)、宕昌(治良恭今南阳镇)、武都(治将利今旧城山)、河池(治梁泉今陕西凤县凤州镇)四郡。
隋朝太短命,唐朝出现了,行政规划又有了变动。武德元年,武都、宕昌等郡皆降于唐,整个陇南为唐所有。唐朝以汉阳郡置成州,同谷县置西康州,宕昌郡置宕州,武都郡置武州。阴平郡改为文州,河池郡改为凤州。第二年,置秦州总管府,秦、渭、岷、洮、迭、文、武、成、康、兰、宕、扶等12州,归秦州总管府所辖。
两宋
徽县栗川白塔始建于宋代,高约25米,现存九层,通体砖砌。
北宋时陇南北接大夏,西邻吐蕃,是边陲也是要塞。至道三年(年),宋分全国为十五路,成、凤、岷、阶四州属秦凤路,文州属利州路,陇南长道、大潭二县隶属秦州,亦属秦凤路。北宋后又以武力收复被吐蕃占领年的岷、宕二州。
南宋时期,陇南又变成了宋金对峙的前沿,吴玠与兄弟吴璘、侄子吴挺以河池为屯军基地,坚持抗金斗争达六十余年,通过大小数十次战役,不仅有力拒金兵于蜀口之外,扭转了宋军几近溃败的被动局面,而且大量消灭了金朝的精锐兵力,粉碎了金朝统治者得陇望蜀的野心,进而东下覆灭南宋王朝的进军计划,保护了陇川蜀和南宋朝廷。“绍兴和义”之后,宋金西部疆域之所以能够以大散关为界,吴氏兄弟起了决定性作用。
元朝
公元年,战功卓著的蒙古征行元帅安竺尔的铁骑破宕昌,攻占文州,转而攻西和,定成州,攻占了陇南。在礼县设置礼店元帅府,率领5个蒙古千户统领的一支蒙古劲旅镇守在陇南地区。
按竺尔于礼县置礼店蒙古军元帅府,管辖蒙古千户5人,南戍沔州(今陕西略阳)之石门,西戍武都之两水。后收复文州及川北番族又兼领其地,更名为礼店文州番汉军民元帅府,这是元代土司设置之先河。
元蒙统治时期虽然在陇南历史的各个阶段中时间最短,从公元年蒙古兵占领,到公元1年明将傅友德攻占陇南各州县,共年。影响却是很大的,一方面是宋代经济发展的成果遭受一定破坏,高潮中断;另一方面是元朝在陇南推行的土司制度一直延续到明、清两代。
明朝
康县平洛龙凤桥经考证龙凤桥始建于明代洪武三年(年),桥全长为16米,宽3.3米,桥房高3.6米。
明代以后,陇南州县名称和治所趋于定型,除今宕昌、康县尚未置县,分属岷州、阶州。
“高筑墙,广积粮”是朱元璋的治国之策,明太祖间,陇南的阶、文、成、徽、两、礼、西以及岷州、西固之城墙全部筑起,各县区老城的位置基本就在此。同时为了防范羌番犯境,明朝在西北边境广修“屯堡”。陇南地处边关,为羌番变乱要冲之地,屯堡、屯城遍及山川,许多地名也打上了屯堡的“烙印”,比如宕昌县的大堡村、小堡村,武都区城西的大堡村。
清朝
礼县何氏宅院是清晚期建筑,坐落于祁山乡何台村,土木结构硬山顶,现存11间,加院落共平方米。
康熙盛世,陇南颇得其惠,社会比较安定,经济得到了发展。然而,自顺治到康熙近20年的兵祸,使陇南横遭破坏,自然灾害频发这些都加重了人民的负担,洪水肆虐屡屡毁城,阶州城屡次被洪水冲毁,不断地修筑堤防。
民国
康县大南峪镇窑坪廊桥跨度7米,总长11.88米,宽5.4米,距河床高2.2米,始建于民国二年()八月。
民国初,陇南各县隶属渭川道。
新中国成立后
年7月26日,经中共中央西北局批准,武都分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隶属于陕甘宁边区政府甘肃行政区)在西安组建,辖武都、西固、文县、康县、西和、礼县7县,武都专署驻武都县。
年5月25日,甘肃省人民政府撤销岷县专区,岷县划归武都专区。
年4月,武都分区行政专员公署改为武都区专员公署。
年2月,“武都区专员公署”改名为“武都专员公署”。年,武都专区的礼县、西和县、成县划归天水专区领导。
年4月,国务院决定撤销两当县,原行政区域并入徽县;4月8日,国务院决定撤销武都专区,所辖武都、岷县、宕昌县、文县、康县划归天水专区;7月1日徽县与成县合并为徽成县,县址设徽县;8月23日西和县与礼县合并为西礼县,县址设礼县;12月20日国务院决定撤销康县、宕昌县。
年11月2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武都地区;12月15日国务院决定恢复宕昌、康县、徽县、成县、礼县、西和县、两当县、撤销徽成县、西礼县。
年10月23日,经国务院批准临洮专区撤销,岷县重新划归武都专区管辖,这次调整后,直至年6月,武都地区下辖武都、岷县、宕昌县、文县、成县、康县6个县。
年5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武都地区更名为陇南地区,管辖武都、宕昌、文县、成县、康县、西和、礼县、徽县、两当9县,原属武都地区的岷县划归定西地区管辖;6月1日,武都地区正式更名为陇南地区。
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陇南地区更名为陇南市,全市现辖武都区和文县、成县、康县、宕昌、西和、礼县、两当、徽县八个县,市委、市政府驻武都区城关,从此翻开崭新的历史篇章。
推荐阅读
大秦帝国是怎样炼成的?看陇南人自己画的小人书就秒懂了……
(文/记者张霞参考文献:《陇南五千年》、《陇南古代人物》,部分资料来自陇南公众信息网)
监制:石鼓责编:杨丽君
编辑:王芳校审:张卓宁
我们致力于让更多的朋友喜欢和了解陇南,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lnfbwx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s/4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