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三国文化遗迹

  文化使山川秀丽,文化于人文增辉,文化为历史溢彩,文化赋地理情韵。博大精深的三国文化蓄意大概就在这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品三国文化之陇南。

宕昌三国遗迹--邓邓桥

据《三国志注》载:公元年,屯兵沓中的姜维(沓中:今岷县、宕昌、舟曲交界处),得知老对头邓艾、锺会率大军又进攻来时,便退守剑门关,以阻魏军入川。但有智有谋的邓、锺二人吸取已往正面交锋之教训,由锺会去攻剑门关牵制姜维,邓艾与其子邓忠率大军取道陇西、漳岷,想从背面入川。他们到达宕昌境内顺岷江而下行至邓桥时,但见两山峙立,高耸入云,中间只有一道天然石峡,滔滔岷江从峡谷底湍湍急流,涛声如雷,大军不能前行。面对眼前的这座天然屏障,邓艾父子没有绕道而过,而是下令在此安营扎寨,让一部分人开凿山崖,一部分人上山砍伐林木,经两万多兵士数日昼夜奋战,修成了30多里的栈道,使大军顺利南下。此栈道因邓艾父子所修,便起名叫“邓邓桥”。

姜维点将台

三国蜀将姜维置“点将台”于将台乡的巴山沟,距宕昌县城20公里。“将台”由此得名。“点将台”位于将台乡西北约7公里的将台村。“点将台”残留部分长约5米,宽约3米,黄土人工筑城。据《甘肃省志.大事记》载:“魏元帝景元三年(公园年)八月,蜀汉姜维进兵魏洮阳(今临潭县西南)”。以此推断,沓中包括舟曲、迭部、宕昌三县交界处的营盘山一带。民家也有姜维曾在营盘山安营扎寨,屯田养兵的传说,营盘山与将台相距不远,姜维在此置“点将台”是完全有可能的。

文县--阴平古栈道遗址

阴平古栈道,是远古时期陇蜀先民开凿的一条沟通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因纵贯阴平道、郡全境,故称阴平古栈道,自西北向东南绵延余里。

姜维城遗址

三国时,魏将邓艾屯兵阴平,在文县城以东约2公里白水江北岸的清水坪筑城。《水经注》:白水径邓至城南,即邓艾所屯处。蜀汉延熙12年,姜维引军救麴城,不克而还。魏将邓艾留屯白水北。姜维派遣其将廖化在白水江南岸(今文县城关贾昌村)筑城屯兵,与江北岸的邓艾城对峙。

邓艾城遗址

三国时,曹魏大将邓艾屯兵阴平,在文县城以东约2公里白水江北岸的清水坪筑城,称邓艾城,与江南岸姜维城对峙。

郭淮城遗址

三国时(年),魏雍州刺史郭淮遣夏侯霸等追姜维于沓中。郭淮率魏军扑阴平攻廖化,于阴平之东南玉垒“阴平桥头”之下,白龙江与白水江汇合之处筑城成以截蜀军后路。年,碧口水电站建成后,郭淮城故址淹没于库区。近年,曾有当年郭淮城兵士后裔,依据家谱记载从巴蜀来此地寻根凭吊。

礼县--祁山武侯祠

祁山乡地处天水、礼县、西和的金三角地带,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和由甘入川的锁钥之地。位于祁山中部的诸葛亮“六出祁山”前沿指挥部祁山堡,远看像茫茫大海中的一叶孤舟,万里平原上的一座丘陵,四周不粘不连,全国五大武侯祠之一的祁山武侯祠就建于其山顶。

六出祁山

建兴五年(公元年)三月,诸葛亮于成都向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后,进入汉中设临时丞相府。建兴六年(公元年),诸葛亮六出祁山,六出祁山是指诸葛亮晚年北伐战略行动的整体,也是其百折不挠、鞠躬尽瘁精神的象征。

西和长道空城计

继蜀汉建兴六年()正月,诸葛亮首出祁山,攻取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后,七年()春,亮又亲自统军北伐,沿陇蜀古道进军,如果历史上真有过诸葛亮的《空城计》,在长道边上就是诸葛亮上演《空城计》的空城。所以传说中的空城计上演的地方,就在今天西和礼县交界处、长道边上的新城村。这里是通礼县进天水的必由之道,又是过成县去武都下四川的要道。西和境内现存很多有名三国古战场遗迹便是明证。

三国古战场

站在堡顶四望,茫茫古战场尽收眼底,堡东北1公里处有一小平台,为诸葛亮的点将台,东有天水关、卤城、盐井、木门道、九古堆(长蛇阵)和“藏兵湾”,东南有当年埋藏伏兵的“圈马沟”。西汉水南有观阵堡,为诸葛亮种草观长蛇阵之地。县城西南15公里处有铁笼山,为姜维大战司马昭之地。祁山堡上原有古洞,直通西汉水畔,是蜀军汲水古道,诸葛亮巡营时也从此洞出入,西汉水河心有块巨石,是诸葛亮的上马石。

壮烈的故事,留给人无限的遐思,古老的遗迹,带给您直观的感受。三国的历史虽然已经远去,但英烈的精神将永世长存。

来源:陇南市旅游局

监制:杨东红      责任编辑:李荃

编辑:梁倩倩

赞赏

长按







































北京白癜风专科医院咨询
成都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y/120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