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人注意这样东西千万别采别买更别吃
“近期气温湿热,降雨量大,各种真菌生长迅速,野生蘑菇也迎来了生长旺季,这一时间段也是食用野生蘑菇中毒的高发期。”武都区食药监局负责人对记者说。
武都区食药监局负责人还对记者说:“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且不易分辨,中毒严重者可致死亡,广大群众要不采、不食、不买、不卖野生蘑菇,以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
为防止群众误食毒蘑菇
武都区食药监局
还专门下发了
野生毒蘑菇防控通知
温馨提示
我市地处甘肃南部,夏雨多气温高、湿度大,十分适合各类蘑菇的生长。随着温度的升高,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误食野生毒蘑菇的风险加大。由于野生毒蘑菇鉴别困难,而且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武都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提醒市民:切勿采食野生蘑菇,以防中毒发生。对于野生蘑菇是否有毒,目前还没有明显而统一的识别标准,科学家至今仍未找到通用的区别方法,事实上食用蘑菇和毒蘑菇很难分辨,不借助显微镜等专业工具,无法确定。鉴别野生蘑菇是否有毒需要专业机构和人员的帮助,目前尚无简单易行的鉴别方法,民间流传的识别方法并不可靠。
为避免误采误食,广大市民,特别是在有采食野生蘑菇习俗的山区群众,不要随意采摘、购买或食用野生菌类。市民在市场上采购蘑菇时一定要谨慎,应向信誉良好的合法超市、供应商购买,对自己不认识或没有食用过的野生蘑菇不要购买和食用。毒蘑菇所含毒素非常复杂,经烹调加工或晒干均不能消除,因此不要在移动商贩处购买新鲜蘑菇或干蘑菇。
市民、村民如果误食了毒蘑菇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类似不适症状,一定要立即催吐,并尽快到医疗机构救治,保留好毒蘑菇样品以便对症治疗或及时转院治疗,尽可能降低中毒危害。消费者在餐饮单位用餐后,一定要索取发票,一旦出现消费纠纷时可作为维权的依据。
陇报君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毒蘑菇:
毒蝇伞毒蝇伞因可以毒杀苍蝇而得名。其毒素有毒蝇碱、毒蝇母、基斯卡松以及豹斑毒伞素等。误食后约6小时以内发病,产生剧烈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精神错乱,出汗、发冷、肌肉抽搐、脉搏减慢、呼吸困难或牙关紧闭,头晕眼花,神志不清等症状。
狗尿苔狗尿苔又称“致幻蘑菇”,中毒后一般无胃肠道反应。发病较快,主要表现为精神异常、跳舞唱歌、狂笑,产生幻视,有的昏睡或讲话困难。其毒素为光盖伞辛等。由于中毒后引起跳舞、大笑,故群众称做舞菌或笑菌。生长在粪上又名粪菌。致命白毒伞致命白毒伞外形与一些传统的食用蘑菇较为相似,极易引起误食,其毒素主要为毒伞肽类和毒肽类,在新鲜毒菇中毒素含量很高,50克左右的白毒伞菌体所含毒素便足以毒死一个成年人。白毒伞毒素对人体肝、肾、中枢神经系统等重要脏器造成的危害极为严重,中毒者死亡率高达90%以上。
铅绿褶菇铅绿褶菇毒性比致命白毒伞弱,主要引起胃肠型症状,但也可能含少量类似白毒伞的毒素,对肝等脏器和神经系统造成损害,也有可能因误食而致命。
毒红菇毒红菇味麻辣,有毒,食后主要引起胃肠炎型中毒症状,一般发病快,病程短,除发生剧烈恶心、呕吐、腹泻、腹痛外,严重者还出现面部肌肉抽搐,脉搏加速,体温上升或下降,有的可因心脏衰弱或血液循环衰竭而引起死亡。毒红菇与可食用的大红菇样子很像,一般人难以分辨。
赭红拟口蘑赭红拟口蘑菌盖有短绒毛组成的鳞片。浅砖红色或紫红色,甚至褐紫红色,往往中部浮色。此菌有毒,误食此菌後,往往产生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炎病症。但也有人无中毒反应。大脑蘑菇大脑蘑菇一旦生食足以致命。它还因回旋状表面被称为“大脑蘑菇”。在西班牙、瑞典等地,仍有人将其煮熟后吃掉。鹿花菌通常被认为毒性不强。它还含有鹿花菌素,鹿花菌素可以产生甲基联氨。与其他许多种毒蘑菇不同,鹿花菌通常会引起神经性症状,包括昏迷和肠胃不适。
灰花纹鹅膏菌灰花纹鹅膏内所含的毒素主要是肽类毒素,会损害人的内脏器官,尤其是肝脏和肾脏。据说:只要误食这种蘑菇50克,就可使一个成年人死亡。
白霜杯伞白霜杯伞菌体中含大量毒蝇碱。另外含有胃肠道刺激物,中毒后引起恶心、呕吐等症。
墨汁鬼伞墨汁鬼伞与酒一起食用时是有毒的。征状包括有面红、反胃、呕吐及心跳紊乱,于食用后20分钟至2小时会出现。墨汁鬼伞有着鬼伞素,会阻碍乙醛脱氢酶的运作,使乙醛积聚在体内。乙醛是乙醇的代谢物,是造成宿醉大部份征状的物质。虽然有不适的征状,但却从未有致命的情况出现。
秋日小圆帽秋日小圆帽又名纹缘盔孢伞,世界各地气候温和的地方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表面看似光盖伞属的致幻真菌,事实上却含毒伞肽毒素,毒性很大。
无论你遇到的是什么野生蘑菇
最好避而远之!
动动手指,让更多人知道~~
(记者/张霞整理)
监制:苗树超责编:杨丽君
编辑:张霞校审:张卓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ly/5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