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创新,在发展前沿书写陇南奇迹
作为世界首个国家制度的诞生地,陇南从不缺乏创新的基因。
虽处西部偏僻贫困之地,却因为在实践中不断闪现的创新光芒,让众人感到惊叹。
特别是十八大以来,陇南立足自身实际,将中央、省委的精神陇南化、具体化,为共同的愿望,共同的理想,扬长避短、攻坚克难。以足够的定力和韧劲深化实施“”发展战略,在全面小康路上找准着力点,在共圆中国梦征程中增添新动能,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差异竞争、特色取胜,繁荣经济与保护生态融合互动、为民富民与强市兴市统筹推进的发展新路子,书写了富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的“陇南奇迹”。
1
“互联网+”:
身处深山,却开始“网络”全球
现在,黄彩霞每天都要点开手机上的“为村甘肃陇南冯家峡村” 黄彩霞所在的康县城关镇冯家峡村,有村民人,和她一样认证为“为村”村民的就有人。而在康县,已有19个村申请注册了“为村” 这是陇南在“互联网+”时代,抢抓先机、创新理念,破除发展壁垒,不断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后发赶超的生动实践。
年底,陇南试水电子商务,解决农产品销售难,探索出了贫困地区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的“陇南模式”。通过三年多的不懈努力,全市电子商务实现了跨越式发展,网店数量达到多家、微店多家,实现销售收入54亿元,直接带动8.2万人稳定就业,电商对贫困群众的人均收入贡献额达到元。陇南被命名为全国电商扶贫示范市,荣获“中国消除贫困创新奖”。
今年礼县苹果网销量已经超过了万公斤,“互联网+小苹果”走向俄罗斯、印度、印尼等32个国家。
在电商产品热销的同时,互联网思维深入人心,陇南开通个政务微博、个政务 对互联网时代的主动拥抱和有效“对接”,为陇南人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好处。青山绿水、特色文化成了“金字招牌”,带热了旅游经济。很多新的优势,正在不断显现。
2
金融创新:激活资本
让沉睡的资源流动起来
农户发展缺乏资金,项目建设融资渠道不通等诸多难题摆在眼前,必须立足实际用先进的理念、创新的思维破题解困。
唤醒农村沉睡的资产,可以掀起一场革命。陇南的这场革命从一开始目标就直指解决制约贫困地区发展的重要瓶颈——资金不足。
陇南把金融作为破解资金难题的“金钥匙”,从设立市县金融办、市长金融奖,举办领导干部金融培训班、引进金融人才、出台配套政策抓起,坚持“金”与“融”并重,以构建“3+1”立体化金融支撑体系为核心,推进农村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解决“三农”融资问题;设立中小企业融资基金,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完善政府投融资体制机制,解决重大项目融资问题;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夯实金融支撑的信用基础,着力推进金融改革创新。
在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的情况下,年7月23日,全省首家农村物权抵押贷款交易中心在西和县何坝镇挂牌成立,年1月15日,陇南市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也是全省首个农村产权确权抵押交易服务平台成功上线运行。这标志着农民的土地、林地和宅基地由“死物”变“活物”,可以在银行抵押贷款。同样,合作社、龙头企业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解决资金周转难题。
截至年底,全市累计发放“三权”抵押贷款61.3亿元。
为撬动更多的金融资金作用于贫困群体,陇南创新工作机制,采用扶贫资金互助协会、村委会和信用社共同参与的“互助资金担保+‘农村产权’反担保”模式,启动村级扶贫互助资金金融改革试点。组建成立了陇南龙江金融服务公司,通过整合地方政府各项企业发展扶持资金和统筹企业参与出资的方式。
如今,陇南已探索形成了互助资金共管共用新模式,实现了农村金融便民服务点业务范围行政村全覆盖。
3
脱贫攻坚:共建共享
让发展红利惠及千家万户
陇南历届党委、政府清醒地自知陇南要实现全面小康,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焦点是农村贫困人口,必须并拢五指,瞄准靶心,精准发力。
年以来,陇南立足现有基础,把脱贫攻坚放在“”发展战略的首位,将扶贫开发与驻村帮扶相结合、与发展电子商务相结合、与产业培育相结合、与金融支撑相结合、与旅游开发相结合。不断创新,勇于突破,一个又一个扶贫亮点蓬勃涌现:
创造性地实施了25个特困连片地区集中扶贫攻坚,整合资源,建档立卡,每年将90%以上的财政扶贫资金、80%以上的涉农项目资金投向特困片区。省市县帮扶单位三级联动,协调投入帮扶资金60多亿元,不断放大投入效应。
陇南走出一条具有陇南特色的扶贫之路,形成了片区扶贫、产业扶贫、电商扶贫、金融扶贫、旅游扶贫、驻村帮扶的陇南扶贫“六大品牌”,得到社会各界广泛中科UM-D北京公立医院里哪所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15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