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陇南之社保砂锅美美成州味浓浓
社保出的是夜市摊,白天有充足的时间来准备食材,菜市场上鲜嫩的小白菜、豆腐都是首选。小白菜是为了做配菜用,而豆腐却另有使命。砂锅分素砂锅和荤砂锅,素砂锅也叫什锦砂锅,而在素砂锅中的主菜就是用豆腐做的丸子,这也是社保砂锅的一大特色。
将整块的豆腐放入桶中,加入肉馅,鸡蛋,用打蛋机搅拌均匀。再将打碎的豆腐攒成丸状,放入油锅煎炸。做丸子的豆腐以老豆腐最佳,等丸子炸至表皮金黄、自然浮起即可出锅滤油。咬开脆嫩黄焦的外皮,里面却依然留有豆类独特的醇香与豆腐鲜嫩的质感,让舌尖在一瞬间领略到不同的风味。
砂锅中的汤可谓其灵魂所在,砂锅之所以能被大众喜爱,就在于它不仅是一道菜,也有醇香的汤品。这已经不知道是社保熬的第多少桶汤了,但熬汤的方法、火候经年不变。
熬汤选用大骨与肋排,架大火煮沸,加入葱、姜、盐,而更重要的佐料就是花椒,这种花椒来源于社保的老家武都,是家里的老人种植的,色泽红润,颗粒饱满,能起到去腥提鲜的作用。等汤煮沸后,再慢炖2小时方可使用。
下午四点,社保开始出摊了,这里的夜市一直要持续到第二天的凌晨。砂锅有排骨、瘦肉、鸡腿、丸子等,也给食客们有了更多不同选择。
砂锅的特性是传热快,散热慢,保温能力强,砂锅能均衡而持久的把外界热能传递给内部原料,即使关火后10分钟,锅内的食物也能保持沸腾的温度。辛勤工作一天,要一份沸煮的砂锅,虽不比海鲜大餐,却也暖在舌尖,热在心头。
凌晨一点半,所有砂锅卖完后,整个城市都安静了。收摊回家,期待着新的一天。
社保的爷爷老冯头是武都查家湾村的老村长,90岁的他一个人居住,这片园子当年种植的是郁郁葱葱的苹果,在80年代,作为村长的他将花椒这种经济作物带到了村子,并在全村普及开来。
儿子儿媳一直想请老汉去成县居住,毕竟老汉一个人不方便。
其实孩子们知道,爷爷不愿意离开这里,这个他花了一辈子时间经营的园子。在这里他自己种菜,自己收获,日子过得悠闲。在快速发展的中国,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好,城市生活的节奏也不断加快,老冯头这种热爱清闲、热枕故土的老人无从适应。
砂锅,承载了上千年美食的器皿,掺杂着不同风格的肉菜料汤,是味道的汇聚,也是人情的挂念。20多年过去了,城市在变,时间在变,不变得是人们对味道的追求,对故乡的热爱。
编导:冯雪峰罗松康
监制:杨东红责任编辑:杨雪锐编辑:叶仰森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2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