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追求带血的GDP市委书记孙雪涛
1月10日上午,省两会期间,“贯彻绿色发展理念,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专题协商议政会在兰州召开。市委书记孙雪涛受邀作了题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言。他说,陇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确立了“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不追求“带血的GDP”、“污染的GDP”,探索实践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在省政协专题议政会上的发言
中共陇南市委书记孙雪涛
(年1月10日)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将生态战略平台纳入三大建设平台之一,全省上下采取一系列措施有力推进,使甘肃严酷的自然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
近年来,陇南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重大部署,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的发展理念,把“生态文明要快速推进”作为全市脱贫攻坚之后第二位的工作来抓,确立了“把陇南建成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发展目标,不追求“带血的GDP”、“污染的GDP”,探索实践了一条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新路子。
我们深化了三大认识:
一是深化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陇南地形地貌复杂,山洪、滑坡、泥石流易发多发,这本来是一种自然现象,之所以带来灾害,就是人类自己对大自然不合理行为不得不付出的代价。在陇南宕昌境内国道上,矗立着一颗巨石,严重影响通行,曾几次想炸掉,但我们正视其客观存在、珍惜其旅游价值,最后决定为其让路,留在原地不动,刻上“尊重规律、敬畏自然”八个醒目大字,成为知名景点,让各级干部受到了“谨慎开发、注重保护”的生动教育,引导全市上下树立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理念。按照这一理念,我们在白龙江河道内建设了湿地公园,既解决了城区空间狭小、群众活动无去处的问题,又不占用行洪空间,探索出了人水和谐的路子。
二是深化了对良好生态环境重要价值的认识。当今社会,特别是一些大城市,呼吸清新的空气、喝干净的水、吃无公害的食物,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幸福。这本身就是生态价值的体现和生活质量的保障。陇南连绵起伏的群山、蜿蜒曲折的河流、垂直分布的植被,构成了“一幅原生态的山水画卷”。这里是我国南北的交界地带,复杂的生态系统,纵深的广袤地域,形成了物种气候的多样性、地形地貌的独特性,“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亚热带、暖温带气候同在。这种良好的生态环境不可复制,其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不可估量。通过这几年的生态建设,我们更深刻认识到,好生态的无形价值是陇南儿女赖以生存的根本,是我们实现后发赶超的希望所在。
三是深化了保护生态是最大政绩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算大账、算长远账、算整体账、算综合账。有的地方“一任县长一种树”栽了砍、砍了栽,“一任书记一条街”建了拆、拆了建,可谓是“你方唱罢我登台、各领风骚两三年”。在生态环境问题上,保护是第一位的,是最大的政绩。陇南的一滴水、一片蓝天、一草一木都是生态要素、都有潜在价值,一丝一毫的污染都是对后代、继任者和下游的不负责。近年来,我们没有新批水电站,没有审批破坏环境的项目,抬高了环保门槛,对高污染项目实行“一票”否决,尽管影响了经济增速,但为子孙后代留下永不枯竭的“绿色银行”。“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欠发达地区能守住好生态,是对人民群众的负责,是对长远发展的负责。
我们强化了三大措施:
一是加强生态环境修复。大力开展生态建设,实施整山系整流域造林,持续推进生态文明长廊建设,绿化美化国道省道干线公路,走进陇南的不少县区,公路两旁绿树成荫、鲜花成行,令人心旷神怡。我们在白水江、小陇山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生态脆弱区内全面落实各项保护措施,不乱采、乱挖、乱伐,尽管还存在一定差距,但有效抢救保护了水杉、珙桐、白皮松、红豆杉等珍贵树种,营造了珍稀物种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现在陇南清澈的小溪更多了、天空更蓝了,去年空气优良天数居全省第一,候鸟飞来栖息了,几乎绝迹的亚洲金猫出现了,大熊猫、金丝猴等珍稀动物群体的数量越来越多。
二是加快发展绿色经济。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土地流转、林权改革等重大机遇,大力发展核桃、花椒、油橄榄、苹果、苗木等特色产业。特别是着眼于延长产业链条,大力培育白酒酿造、农特产品加工、现代制药等优势产业,形成了一批绿色、有机、无污染的农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了绿色经济发展效益。
三是加大集约开发力度。我们针对矿资源较多的现状,按照用少量资源获取最大经济社会效益的原则,关小矿、建大矿,摒弃粗放开发模式,推动土地、矿产等资源的集约开发、节约使用。关停并转一些矿山企业、尾矿库和小煤窑,整合资源改扩建厂坝铅锌矿,新建的徽县郭家沟铅锌矿实现了资源开发的减量化和重复、循环利用,成为世界领先、国内一流的环保绿色旅游矿山,引领了陇南未来工矿企业的发展方向。同时,我们坚持“不欠新账还旧账”,既对过去的环境问题自觉担责,又对后任不出问题主动尽责,摸清了全市座尾矿库的“家底”,特别是找到了无主矿企业主,制定了“一库一策”方案进行治理,最大限度降低了对土地的污染、对环境的破坏,着力营造安全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我们夯实了三大基础:
一是夯实了如期脱贫致富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把生态建设与扶贫开发相结合,大力发展农业特色多元富民产业,把绿水青山逐步变成了“金山银山”,满山的核桃、遍地的花椒、成片的油橄榄和苹果等,鼓起了农民群众的“钱袋子”,圆了“脱贫致富梦”。随着特色林果进入盛果期和农产品电商的迅猛发展,绿色生态富民产业必将为贫困群众带来更多的收益,为陇南实现脱贫致富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二是夯实了陇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良好的生态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灵魂,也是发展旅游产业的独特资源。我们按照习总书记“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要求,立足良好的生态基础,突出农村山、水、建筑等原生态资源的保护利用,不搞大拆大建,“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地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康县凤凰谷等一批新农村被评为全国美丽乡村。我们依托美丽新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高标准打造了多个旅游示范村,成为了展示陇南农村形象的靓丽名片。特别是充分利用原生态旅游资源,突出绿色主题,注入文化元素,发展中医养生养老保健产业,建成了宕昌官鹅沟等10个4A级景区,提升了文化旅游发展效益,为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
三是夯实了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中华民族发展的重要支撑”、要“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陇南地处长江上游嘉陵江流域,肩负着保持水土流失、保护长江中下游地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历史责任。近年来,我们牢固树立大局意识,通过实施禁林开荒、封山育林、退耕还林、长防长治、江河治理等一系列保护措施,生态环境较快修复,极大增强了生态功能区、自然保护区的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流入长江的泥沙量每年大幅下降,正发挥着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坚持绿色发展,不仅使陇南走上了一条健康稳定可持续的发展道路,而且让老百姓尝到了甜头。我们坚信,随着“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绿水青山”的陇南一定会在新的起点上实现后发赶超的新跨越。
摘自:陇南日报
监制:燕海潮
责任编辑:刘敏本期制作:马炤元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3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