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陇蜀之城等你陇南旅游景点传
石达开是太平天国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16岁受访出山,19岁统帅千军万马,22岁获封翼王,32岁英勇就义于成都。一生轰轰烈烈,体恤百姓民生,生平事迹为后世传颂,被称为是“中国历代农民起义中最完全的形象”。据史料记载,年6月27日,石达开被清政府四川总督骆秉章凌迟处于成都,临刑之际神色怡然,身受凌迟酷刑,至死默然无色,令观者不无动容,称“奇男子”。然而,兴许是民间老百姓过于喜爱石达开这个人物的原因,所以在民间流传着有关石达开没有死,被处死的是他的替身,真正的石达开流落在民间的各种版本的传说。有的传说石达开流落到四川峨眉山,削去青丝,遁入空门;有的传说他远在走异地他乡,成为布衣,耕田打樵。
在陇南文县也流传着一则有关石达的神奇传说。
清同治三年(年)农历十月的一天,文县丹堡场逢集,赶集的人熙熙攘攘,摩肩接踵。街道两旁的货铺、摊点鳞次栉比,卖凉粉、饼子的,卖水果、蔬菜、山货的,比比皆是;叫卖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好不热闹。
这天中午,正值赶集高峰,丹堡场上不知从何方来了一位气宇轩昂的壮士。此壮士年约三十有余,身高七尺,浓眉大眼,相貌堂堂,气宇轩昂,头戴一顶土布帽,身穿大襟袍子,手拿一把破伞。其装束与气质,与当地乡民截然不同,引起众人侧目而视。
壮士坦坦荡荡,举止潇洒,对众人侧目而视不屑一顾。他径直走进一家酒店,沽酒而坐,捧起大碗,一饮而尽,连喝三碗,面不改色。
壮士喝完酒,付了银钱,向酒家打探:“请问东家,你们这里有读书人没有?”
酒家是本地人,对当地情况了如指掌,当即回答:“有!”
随即,酒家领壮士走出酒馆,用手指了指前方,对壮士说道:“客官,你朝东,尽管往前面走,有个郭家坝。转过一个湾就到了,村里有一家姓郭的读书人。”
壮士告别酒家,掖下夹着破伞,信步走出丹堡场,眨眼来到郭家坝。果真,村头上有一高门大户的庄户院,与周围房舍相比,如鹤立鸡群,显得十分气派。壮士站在大门外,朝里一望,看见院里房屋上的对联和匾额,断定酒家所说的读书人家,就是这家。
壮士站在门外正张望时,从房间里走出来了一个仆人,去给牲口喂草料。壮士随即向仆人招手,待仆人走到跟前后,便问道:“请问,你们的东家在家吗?”
仆人回答说:“在家。”
壮士说:“烦请劳驾,把你们的东家请出来一下。”
仆人欣然允诺,转身进入前院,去向东家禀报。
一会儿,东家走出门来。这位东家,是个监生,名叫郭少林,人称“郭老爷”。此人在丹堡河一带很有名望,不仅学识好,而且为人厚道,热情好客。
壮士向他恭手作揖,说道:“东家,祝福你福寿双全。我想扰烦你一下,在你府上住些时日,不知行否?”
郭监生见面前的这个人,一脸正气,气宇轩昂,非同凡响,忙客气地说:“行行行,请进!请进!”
壮士跟随郭监生步入前院,只见院里花草满院,芳香醉人,又进得二院来,见院里挂满了匾额,熠熠生辉,一看便知是读书人家。
壮士问道:“东家,你家有书房没有?”
郭监生说:“有!”
他遂领壮士穿过一段翠竹掩映的石板路,来到一个宽敞向阳的房间,对壮士说:“这就是鄙人的书房,让壮士见笑了。”
壮士进屋一看,柜橱里、桌子上摆着许多书籍,除《四书》、《五经》外,还有其它一些歌赋诗词之类的古书,自然喜不自禁,便说道:“东家,我在你这里暂住一段时间,每日就在书房里看书。另外,还请每天把饭菜送到这里,不知行否?”
监生满口答应:“行行行!壮士是贵客,来寒舍一栖,是鄙人的荣耀,住多少时日都行。”
壮士住下后,每日闭门不出,在屋里看书。清早起来便手不释卷,夜深人静还卷不离手,一日三餐,饭菜送到书房。
壮士一住就是三个月,从农历十月,一直住到了腊月间。这期间,他既不见外人,也从不与东家交谈,仿佛是个怪人似的。
郭监生是个本分的读书人,每日里好茶好饭招待壮士,从不过问份外之事,也不主动与壮士交谈。转眼间,到了大年三十,村子里,家家贴对联,挂红灯,放鞭炮,喜迎新春。
壮士吩咐仆人,给他找三个小钱来。
小钱找来后,壮士卜了一卦。卜完卦后,壮士对仆人说:“请你们的东家来一下,我们见个面。”
郭监生来后,打拱作揖,对壮士说:“这些天来,你日日读书,若有照顾不周的地方,还望多多包涵。今天是大年三十,我们一起吃个团年饭。”
盛情难却,客随主便,壮士和东家一家人,亲亲热热地在一起吃团年饭。
吃完饭,壮士问道:“东家,请问你们家中有纸吗?”
郭监生说:“有。”
监生随即吩咐仆人抱来了一摞烧香拜佛的烧纸。
壮士一见,“嘿嘿”一笑,连连摆手,说道:“不是这种纸,是写字的纸。”
郭监生听说壮士要写字的纸,心想:壮士在家住了三月,悄无声息,眼看着要过年了,要开纸了,一定是要写字,自然欢喜不尽,急忙拿出写字的纸,交给壮士,并吩咐仆人赶快研墨。
研好墨,展好纸,壮士挥笔疾书,一气呵成:
起来向壁不停手,
一行草字大如斗,
恍恍若闻神鬼惊,
时时只见蛟龙走。
壮士写完,也没有署名,把笔一放。郭监生一瞧这幅字,字字气势磅礴,又如行云流水,龙飞凤舞,尤其是最后的那个“走”字的一撇,如神来之笔,动感十足,真的如神龙行空一般,顿时对这副字爱不释手。郭监生正在欣赏字时,壮士对他说道:“东家,烦请你给我找一个灯笼。”
郭监生不解,问道:“请问壮士,今天是大年三十晚上,你要灯笼做什么?”
壮士回答说:“东家,不满你说,我今晚就要走!”
郭监生做梦不曾想到,壮士年三十要走,忙挽留说:“壮士,这怎么行呢?你来了这么长时间,我们还没有在一起好好谈一下。今晚不能走!”
壮士谢绝了郭监生的挽留,执意要走,说道:“东家,我今晚非走不可!刚才算了一卦,今晚出行是吉日,不可眈误!”
郭监生心想:这人一定是个了不起的人物,来了这么长时间,不露行迹,天天闭门读书,任何人不见,又写这么好的字。不能让他走,便再三挽留。但壮士说得斩钉截铁,非走不可。郭监生犟不过,只好依了他。郭监生吩咐仆人,提上灯笼,送壮士一程。
壮士临行前,再三感谢郭监生这些天来的关照,与监生依依惜别,离开了郭家坝。大年三十晚上,壮士与仆人同行,沿丹堡河而下。一路上,壮士向仆人打听,去四川怎么走,去峨眉山怎么走。
仆人给他指路,说道:“过了马泉桥,沿白水江而下,过了碧口,再往下走,就进了四川,再往前走,就到了峨眉山……”
仆人一直把壮士送出了丹堡河口,送到了田家坝,走过了马泉桥,才依依惜别分手。
壮士给了仆人一些碎银,并把掖下夹的破伞,交给仆人,说道:“你把灯笼给我,你回去吧。这把伞,送给你们东家,留个纪念。”说罢,壮士提着灯笼走了。
仆人手持破伞,感到伞很重,但却不知是何原因。他把伞拿回家中,交给了东家,说是壮士所赠。
郭监生将伞拿在手里,一掂沉甸甸的,顿觉是一把非同一般的雨伞。他仔细一看,伞柄是铁制,细看伞柄上还刻着“羽翼王府”四个字。郭监生这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在他家里住了三个多月的壮士,就是大名鼎鼎的翼王石达开。
众人皆知,史料明确记载,石达开在大渡河安顺场上,被清军包围后,为了“以一人而保全军”,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昂首坦然走进清营,后被四川总督骆秉章凌迟于成都。既然石达开已被凌迟致死,哪么为何他又出现在民间呢?原来,在民间却流传着另一种说法。
当年大渡河安顺场上,石达开部队被清军包围后,他收养的义女四姑娘韩宝英,让丈夫马望穿戴上翼王的衣服冒充翼王。石达开躲过劫难,从此流落民间,装扮成乞丐,沿路乞讨,途经文县丹堡场小住三月,后来一直流落到峨眉山,削去青丝,遁入空门……
据传,翼王石达开留在文县丹堡场的墨宝,至今流落在民间,为乡民珍藏,视为传家宝。
(采集者,刘启舒。采集地,陇南文县。)
监制:胡桂芸编审:王莉琴编辑:李心雨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40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