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待在家池哥昼高山戏陇南多彩民
正月时节
伴着振奋人心的锵锵锣鼓声
陇南各地民俗文化演出齐上阵
共同组成了热闹欢腾的中国年
这一个个民俗节目是满怀祝福的乡土情结
也是根深蒂固的精神信仰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一下吧
踩高跷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它是陇南一门祖辈相传的民间表演艺术,也是春节社火中一个传统的保留节目。
武都区钟楼社区社火表演队的社火表演。(拍摄/才扬李董马迪宗明)
划旱船
摇花船又叫做“划旱船”,是常在过年、过元宵节时才进行的一种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人们用它来祝福新的一年福寿安康。
武都区、成县、礼县的花船表演。(拍摄/张平良宗明等)
唱秦腔
秦腔是流淌在西北大地上的天籁之音,震天动地的锣鼓、高亢激昂的唱腔、人头攒动的观众,将秦腔定格在人们的心灵深处。
成县、礼县的民间秦腔爱好者带来的秦腔表演。(拍摄/吴庭栋等)
高台
一架高台就是一个场景,一个场景就是一台戏。陇南的高台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它是靠造型技艺获胜的艺术,通过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和严密的构思,让演员扮演历史人物和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成一种故事组合,给人以艺术感染力。
礼县高台社火表演。(图/陇南礼县发布)
舞龙狮
龙狮表演是社火中的必备节目。从春节到元宵灯节,陇南一直有舞龙舞狮的表演。人们在喜庆日子里用舞狮龙来祈祷龙和狮子的保佑,以求得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武都、宕昌、康县、礼县社火队的龙狮表演。(拍摄/李董马迪等)
扭秧歌
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民间舞蹈形式,主要流行于我国北方地区。春节期间,陇南的秧歌队在街头广场表演,欢快喜庆的气氛将春节活动推向小高潮。
礼县、成县、宕昌的热情昂扬的秧歌表演。(拍摄/薛小平张平良陈东平陈昉昉高洁林等)
木偶剧皮影戏
木偶作为戏剧性的表演,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品种繁多、技艺精湛。木偶剧是用木偶来表演故事的方式。表演时,演员在幕后一边操纵木偶,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
皮影戏是中国民间古老的传统艺术,其表演有浓厚的乡土气息,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
徽县木偶剧表演和礼县皮影戏表演。(拍摄/何方等)
池哥昼
每年春节期间,在文县铁楼乡白马河畔的村村寨寨都有表演面具舞“池哥昼”的习俗。正月初五,白马人在寨子的大场里预习面具舞,正月十三开始正式跳,有的寨子正月十四、十五才开始跳,至正月十六结束。
白马人池哥昼表演。(图片/陇南文县发布)
高山戏
高山戏,又名高山剧,发源于武都区鱼龙镇等地,至今已有七百年左右的历史,年10月定名为高山戏,年确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都区鱼龙镇观音坝村的高山戏表演。“装身子”“圆庄”“演故事”“走印”等传统表演神秘又精彩。(拍摄/才扬)
花灯戏
文县玉垒花灯戏是甘肃汉族剧种之一,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玉垒花灯戏是在耍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不同于其他地方的“花灯戏”。
从正月初二开始,来自文县玉垒乡李家坪村、余家村、玉垒坪村、冉家村、黄路村等地的村民们欢聚一堂通过独有的玉垒花灯戏,喜迎新春佳节的到来。(拍摄/张红霞冉创昌杨小艾袁媛远罗艳)
文艺表演
在陇南城乡,文艺表演丰富多彩,为喜庆的春节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陇南各县区文艺演出。(拍摄/李董宗明等)
民俗闹新春
城乡年味浓
各类极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
一年比一年热闹
一年比一年精彩
极大了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也展现了我市城乡发展的新风貌、新气象
(整理/记者肖红)
监制:竹翠审核:苗树超
责编:杨丽君编辑:韩县银校审:陈晓旭
赞赏
长按鍖椾含娌荤枟鐧界櫆椋庡ぇ绾﹀灏戦挶娌荤櫧鐧滈鐢ㄤ粈涔堣嵂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4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