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解读2016年陇南市经济运行情

年,面对国内经济环境严峻复杂、下行压力持续加大的大环境,陇南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落实“”发展战略,真抓实干、以干克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经初步核算,陇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亿元,同比增长8.4%,全省排名第三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9亿元,同比增长5.5%;第二产业增加值73.3亿元,同比增长7.7%;第三产业增加值.7亿元,同比增长9.9%。三次产业结构由年的22.3:23.1:54.6调整为21.7:21.6:56.7。城乡居民收入持续提高,陇南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同比增长8.4%。

一、经济运行的基本态势

(一)农业生产趋于平稳。年,农业虽受暴雨、高温干旱等自然灾害影响较大,但各县区积极恢复农业生产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农经作物综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的推动下,农业生产趋于平稳。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74.2亿元,同比增长5.5%。粮食总产量.3万吨,同比下降7.38%。

一是农作物种植结构小幅变动。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5万亩,比上年增长0.24万亩,同比增长0.05%。其中:夏收农作物播种面积.70万亩,比上年减少0.76万亩,同比下降0.46%;秋收农作物播种面积.45万亩,比上年增长1.01万亩,同比增长0.33%;蔬菜园艺播种面积58.57万亩,同比增长2.51%。

二是畜禽养殖基本稳定。牛存栏35.58万头,下降0.31%,出栏10.68万头,增长5.39%;猪存栏88.23万头,下降3.61%,出栏98.24万头,下降3.98%;羊存栏35.96万只,下降2.36%,出栏21.02万只,增长6.95%。

(二)工业生产低速增长。受经济下行、主导产品价格下滑、环保达标等因素影响,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低开低走,保持新常态下缓慢回升的趋势。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8.6亿元,同比增长7.8%。

一是主导行业增速支撑明显。轻工业累计完成增加值10.3亿元,同比增长22.4%。其中主导陇南市轻工业的白酒制造行业同比增长24.7%、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4.1%。重工业完成增加值28.3亿元,同比下降1.4%,其中以铅锌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业同比增长7.9%;以铁合金为主的黑色金属冶炼业同比增长8.1%。

二是县区间增速落差逐渐缩小。除西和县增速为-36.9%,落后全市水平外,其余各县有较好增幅,文县、徽县、宕昌县、两当县、康县、成县、礼县、武都区增速分别为14.2%、13.7%、10.6%、10.4%、7.7%、7.3%、5.6%、3.9%。

三是主要产品产量增长缓慢。铅金属含量生产.9吨,同比下降16.8%;锌金属含量生产.5吨,同比下降21.4%;铜金属含量生产.9吨,同比下降3.3%;金属锌生产吨,同比下降0.6%;白酒生产.2千升,同比增长4.7%;中成药生产.4吨,同比下降38.4%;水泥生产.5万吨,同比增长7.3%;铁合金生产吨,同比增长11.6%;黄金生产千克,同比下降3.9%。

(三)固定资产投资回升明显。年陇南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02亿元,同比增长10.74%。

从投资分类看:万-0万元完成投资.86亿元,同比增长1.64倍,0万元及以上完成投资.32亿元,同比下降61.15%,房地产项目投资完成17.84亿元,同比增长38.59%。

分县区看:除成县、康县、武都区、文县低于全市水平外,两当县、宕昌县、礼县、徽县、西和县都较好的完成了目标任务,分别为79.96%、21.69%、13%、12.51%、12.24%。

(四)市场消费保持平稳增长。今年陇南市消费品市场整体趋于稳定,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平稳回升的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5亿元,同比增长9.6%。

分地域来看:城镇实现零售额71.6亿元,同比增长10.1%;乡村实现零售额27.9亿元,同比增长8.2%。城镇消费好于去年同期,城乡实现同步增长,城乡间总量差距明显,增速差距逐渐缩小。

分行业来看:批发业实现零售额9.6亿元,同比增长9.3%;零售业实现零售额74.4亿元,同比增长9.2%;住宿业实现零售额3.5亿元,同比增长13.7%;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0亿元,同比增长10.9%。

(五)财政收支波动明显。财政收入开年以来保持较高增长势头,全年波动明显。陇南市完成大口径财政收入53.84亿元,同比增长4.56%;完成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6.69亿元,同比增长10.7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4亿元,同比增长6.68%。

(六)金融运行总体平稳。人民币贷款余额逐月提升,中长期贷款增长迅速;人民币存款余额平稳增加,个人存款提升明显。截止12月末,陇南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为.6亿元,同比增长8.26%。其中:非金融企业存款.1亿元,同比增长17.41%;住户存款.5亿元,同比增长12.83%。金融机构贷款余额为.4亿元,同比增长16.66%。其中:短期贷款.7亿元,同比下降0.44%;中长期贷款.7亿元,同比增长22.01%。

(七)文化产业增势良好。年,陇南市文化产业增加值达到6.64亿元,同比增长16.29%,增速位居全省第二,占GDP的比重为1.95%。

1-12月全市共有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家,同比增长21.73%;法人单位从业人员有人,同比增长14.71%;相关文化事业资产36.33亿元,同比增长34.85%;文化产业法人单位增加值6.64亿元,同比增长16.29%。

(八)居民消费价格走势可控。年,陇南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同比上涨1.3%。"八大类"与去年同期相比,呈现六增两降的态势,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3.6%;衣着类价格下降0.9%;居住类价格上涨0.4%;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4%;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5%;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价格上涨0.2%;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1.4%;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1.2%。居民消费价格平稳,走势在可控范围之内。

(九)用电量呈上升态势。止12月底,陇南市全社会当月用电量为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5%,累计用电量为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49%。其中,第一产业用电量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83%;第二产业用电量万千瓦时,同比下降0.35%,其中:工业用电量万千瓦时,下降0.2%;第三产业用电量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8.85%;居民生活用电量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2%。

(十)工业能耗持续回落。1-12月,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吨标准煤(当量值),同比增长4.05%。规模以上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48%。以水泥为主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生产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同比增长3.45%;铁合金生产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同比增长19%;以锌为主的有色金属冶炼生产综合能耗23吨标准煤,同比下降4.82%;有色金属采选生产综合能耗吨标准煤,同比下降1.19%。四大高耗能行业总能耗为吨标准煤,占规模以上工业能耗的95.07%。全市7家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耗574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29%,占规上工业能源消费总量的90.8%。

(十一)产销衔接去库存效果明显。从规上工业的销售与库存情况来看,产品销售率从年初的76.4%,提升到目前的83.7%。1-12月份存货19.6亿元,同比下降3.4%,产成品9.0亿元,同比下降8.2%。工业企业库存积压低,随着经济的逐步回升,有望消化库存沉淀。从房地产经营情况来看,1-12月商品房销售面积32.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09%,全市房地产市场销售良好,房地产销售呈两位数增长,待售面积逐渐减小。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自然灾害天气变化对农业产生一定影响。陇南市农村经济运行虽然呈现平稳发展态势,但出现的问题不容忽视。以粮食、生猪为主的农畜产品产量呈现下滑趋势,影响全市农业经济的稳步发展。特别是秋粮的减产对农业增速产生不利影响。

(二)规模以上工业低位运行。年,陇南市规模以上工业与上年相比处于低位运行的态势。效益方面:企业亏损面过大,影响企业效益的有效提升。1-12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亿元,同比增长3.9%。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亏损企业29家,同比下降3.3%,企业亏损面为33.3%。生产方面: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总体呈增长态势,逐月保持稳中有升。然而,受流动资金、销售不畅、运营成本增加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截止12月底,仍有16户企业处于停产,部分企业生产不足。

(三)财政八项支出增速波动明显。1-9月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5.37%,1-10月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4.86%,1-11月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18.1%,1-12月财政八项支出同比增长6.06%,增速波动明显,成为影响第三产业增长的不稳定因素。由财政八项支出测算的非营利性服务业占第三产业比重较大,其对第三产业增加值及GDP增幅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商品房销售面积增速呈前高后低逐月下滑态势。1-12月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40.09%,对第三产业及GDP增长起到明显拉动作用,但与上半年相比增速下滑21.56个百分点,拉动度逐渐下降。

(五)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较大。陇南市固定资产投资构成主要以国家和省级投资为主,非国有及地方资金投资项目数量少,规模相对偏小。“5.12”地震重建任务已全面完成,武罐高速、成武高速、十天高速公路已经建成通车,开工建设的渭武、两徽高速公路处于起步阶段,国省重大项目投资比重有所下降,固定资产投资压力较大。

三、对策建议

(一)认真落实固定资产投资统计改革(试点)工作。为顺利完成全年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任务以及全省投资改革试点工作,建议相关部门全力配合,共同推进改革试点工作:一是项目主管部门要全面开展摸底调查工作。对年实施的续建、新建项目,尤其是新开工的项目,摸清投资规模、项目法人、到位资金、开工日期及进度安排等情况,确保项目及时入库。二是加大项目审批力度。加大项目前期工作力度,加快在线审批,确保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滑坡。三是加大项目建设进度。紧盯全年目标,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快国开行农村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能开工的尽快开工,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及时形成投资增量。对未开工项目查找原因、完善整改、督促其及时开工。四是明确法人职责按要求上报统计资料。继续坚持预警制、预报制、盯报制,严格按制度规定时间和要求上报固定资产投资相关数据,做到应报尽报、应统尽统。

(二)努力提升工业产能与效益。一是尽快帮助停产企业复产。各县区及企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完善企业帮扶工作机制,了解企业停产原因及生产经营方面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帮扶措施,力促停产企业尽快复产。二是积极帮助企业对接市场,要抢抓铅锌、黄金、铜矿、铁矿等工业产品价格上涨的有利时机,及时协调解决工业经济运行中存在的资金、原材料、劳动力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力促企业生产运营进度,确保企业满负荷生产。三是全力抓好新建工业企业入库工作。各县区要加大培育力度,积极落实企业入规奖金,力争新建企业入规,完成全年入库目标任务。

(三)进一步扩大消费市场。积极落实扩大消费优惠政策,积极引导旅游、物流、消费品市场有序发展,努力发展电子商务,提高贸易消费总量,提升消费对全市经济的拉动能力。加快全市以专业市场为主的农贸市场建设进度,切实打造全国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特色产品的集散地、信息发布中心和价格形成中心,带动核桃、花椒、油橄榄等特色产业快速发展。推进农贸市场改造,完善社区商业网点布局,不断扩展消费领域空间。

赞赏

长按







































北京中医治疗白癜风医院
中药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3466.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