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逵夫教授陇南金石校录座谈会在陇南召

8月14日,市文广新局组织召开赵逵夫教授《陇南金石校录》座谈会,相关市领导及市区文史专家出席并发言。

赵逵夫教授为陇南籍全国著名学者、西北师大文学院原院长、博士生导师,他历时12年编纂《陇南金石校录》,足迹遍布陇南山山水水。《陇南金石校录》全书4册,多万字,内容丰富翔实,有效地弥补了陇南史料的不足,为陇南历史文化的研究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我市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区,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丰富的文化遗存,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希望我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增强文化自信、树立文化自觉,不断推进陇南地域文化的挖掘、研究、传承、发展,努力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使陇南文化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效。

与会专家学者认为,赵逵夫教授情系家乡、学识渊学深厚,既有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也有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编著的《陇南金石校录》既有历史意义,又有现实价值,富有教育意义,是对陇南历史文化的重大贡献。

赵逵夫教授《陇南金石校录》

引起强烈反响

下面,让我们听听专家学者们

是怎样评价的

高天佑(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情系桑梓学术楷模

《陇南金石校录》的出版,是陇南文化史上的一件大事,是陇南学术史上的一件盛事,是有史以来关于当代陇南金石学的集大成之作。与其之前的各种同类或相关著作相比,无论内容之丰富、体系之博大、考记之精严,还是学术视野之开阔、研究方法之严谨,《陇南金石校录》均超迈前贤,自成一格,堪称集大成之作。

《陇南金石校录》是人们研究陇南历史的第一手珍贵文献资料。历史上,由于陇南山大沟深,地处偏远,四塞阻隔,远离中原,所以自古以来人们对陇南的了解非常有限;正是有了这些珍贵的第一手资料,无论当今还是以后的人们,对于陇南的过去都有了进一步研究和想象的空间。

《陇南金石校录》是我们深入探寻陇南历史、文化、艺术、科学、宗教、生态、民俗等方面的一座文化宝库。今天的学者达成了共识,留存至今的金石碑碣就是活着的历史,就是珍贵的石头书,是我们探寻过往历史真相的百科全书、学术金矿和文化宝库。

赵逵夫先生及其陇南地方文史研究成果,是值得我们陇南人民珍视珍惜的宝贵财富。作为陇南市西和县人,赵逵夫教授为人耿介,治学严谨,是从陇南走出去的文化人和学术大家。在退休后的这十多年以来,他情系桑梓,回馈故里,在乞巧文化、秦文化和陇南金石文化方面精心研究多有建树,对于传承陇南历史文化做出了宝贵贡献,称得上是我们学术的楷模,人生的榜样!

文丕谟(原地区政协工委副主任):一部厚重的陇南金石百科全书

《陇南金石校录》作为一部不可多得的研究陇南文史的盖世之作,是赵逵夫教授送给陇南人民的一份大礼。简单谈以下三点感受:一是搜集全面,无一挂漏。《陇南金石校录》共收集金石铭文篇,摩崖碑碣篇,全面真实地再现了陇南两千多年光辉灿烂的碑石文化的整体面貌,是一部研究陇南金石文化的集大成之作。二是校录规范,不失经典。该著作文字简洁,精准扼要,简而不疏,倾注了赵教授大量心血。每篇碑文都做了缜密的推敲研究,还原了碑文的本意,是一部继承前贤又高于前贤的学术著作。三是鉴古知今,古为今用。该著作透过大量碑石,对碑文中展示的陇南历史作了全面而生动的论述。既是一部金石录,又是一部评论集,揭示了陇南金石的历史价值,并从中寻找陇南金石独有的地方特色和时代脉搏,有着十分重大的认识作用、借鉴作用和教育作用。

张金生(市政协原副主席):一部陇南通史一部传世之作

《陇南金石校录》已拜读,更增深了对赵教授的崇敬之情,此书可称之为一部陇南通史,是一部传世之作。《陇南金石校录》第一次把文献研究和田野调查成果结合呈现给了广大读者,全书编排科学、考证翔实、校注精准、设计古朴,是赵教授献给陇南的一份厚礼,提供了研究陇南各方面历史的第一手资料,揭示了陇南在中华文明建设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赵逵夫编纂本书体现出的精神也为我们树起了一座丰碑。同时赵教授深厚的家乡情怀、诲人不倦的高尚品格、奋斗不止的奉献精神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陇南文化建设需要做的事还有很多,当地的文化需要当地人挖掘宣传。当前,随着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传统民间文化正在快速消失。我们要学习赵教授的精神,当好文化自愿者,搞好田野调查,记录优秀传统民间文化,为陇南文化建设尽绵薄之力。

刘高潮(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陇南金石文史学的丰硕成果

《陇南金石校录》这套厚重的集子的份量和价值非同一般,是赵逵夫教授在文史研究上的又一丰硕成果,更是对陇南金石研究和文史研究的一大贡献。浅谈三点感受:首先,《陇南金石校录》的内容非常丰富。这套集子将陇南九县(区)的重要金石史料几乎全都收录其中,是迄今为止收录陇南金石史料最全的文献资料。从其《前言》和《后记》中不难看出,赵教授及其他编著人员为收集考证碑刻做了大量艰辛细致的工作,付出了不少心血。其次,《陇南金石校录》的内容非常精准。正是由于赵教授和他带领的团队在校录环节中以精益求精的科学治学精神解决诸多难题,才成就了这套图片清晰、内容厚重精准的学术专著。再次,《陇南金石校录》的价值非常厚重。作为目前陇南最全、最厚重的一套研究金石史料专著,这套集子不仅填补了我市全面系统研究金石史料的空白,而且系统地提供了研究陇南政治、经济、军事、文教等历史文化的第一手资料,弥补了陇南正史中由于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史料的缺失和不足,有利于加快陇南这块宝地的开发和建设。

夏青(市文联原名誉主席):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辉煌

由赵逵夫教授领衔主编的《陇南金石校录》经十几年劳作终于付梓发行,这在陇南的历史文化研究领域是一个巨大的成果,很有“毕其功于一役”的辉煌。

赵教授在学术上多有造诣,不仅蜚声陇上,而且饮誉华夏,他已经发表学术论文多篇,出版专著多部,在全省绝无仅有。他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没有忘记对家乡历史文化的研究。我很佩服先生的精力和能力,他以老骥伏枥的精神意志,在很短的时间内出版了《陇南金石校录》。我有幸作为第一批读者,感慨良多。首先是《前言》提纲挈领,多万字,成为陇南历史文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应该为出现这样一个优秀的本土学者点赞、宣传。其余三册是对铭文、碑文的注释与考证,赵先生引经据典、拨乱反正、一丝不苟的精神让人从心底里产生佩服和感叹。

总而言之,赵先生典籍的问世,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他让陇南两三千年的历史向世界作了一个完整的交代。

张昶(市移动公司原总经理):对陇南文史学宝库的最大贡献

作为一名金石爱好者,初读《陇南金石校录》后我感到非常震撼。当我在这部著作中看到自己家乡的祖先坟前的墓碑有关的内容时,内心非常感动。过去,我们陇南整理、保护和挽救碑石的学者较少。为了挽救陇南历史文化,赵逵夫教授满怀对家乡的挚爱之情,带领研究团队主动担负起了整理、研究、考证陇南金石文化的重任。《陇南金石校录》一套四册,是对陇南文史学宝库的最大贡献。著作中的碑石具有十分重要历史价值,多数碑文也是书法艺术的杰作。我们应该认真研读《陇南金石校录》,既要学习金石文化和书法艺术,更要学习赵教授精益求精的严谨治学态度。

魏朝晖(市纪委副书记、市监委副主任):震撼之金石感动之校录

赵逵夫教授作为陇南人的骄傲,其对学术的执着、对家乡的挚爱,治学精神和做人品格都令人敬仰,值得我们学习。《陇南金石校录》博大精深,内容囊括浩如烟海,要领会书中的精华需要静下心来深入研读。这套书的出版发行是陇南历史文化厚重源远流长的铁证,是对中华金石学研究的重大贡献。手抚这套书,令我们亲切的是“陇南”,给我们震撼的是“金石”,让我们感动的是“校录”。《陇南金石校录》是陇南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陇南最为久远和可靠的记忆,在陇南金石研究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这套书缅怀的是创造历史文化长河的古人,敬佩的是辛勤劳作、默默无闻的学者今人,意蕴在书内,思索在书外。优秀传统文化对一个地方的作用是无法估量的,其当代价值也是无法估量的。天有了文化就神了,地有了文化就重了,人有了文化就慧了,家有了文化就长了,物有了文化就灵了,景有了文化就活了。如何使外面的人了解陇南?如何使未来的人了解陇南?陇南到底是老还是幼、是高还是矮、是美还是丑,我想,从这套书中能找到一些答案。

罗卫东(市委党史研究室主任、地方志办主任):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赵逵夫教授《陇南金石校录》的出版发行,是我市文化学术界和社会科学界的一件盛事,不仅是陇南金石研究的重要成果,也是全省、全国金石研究的重要成果,值得庆贺。

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认识:一是《陇南金石校录》的出版发行非常有意义。陇南的金石文化涵盖了陇南发展的各个时期,陇南的有志之士一直想编辑一部陇南金石录,但由于多种原因未能完成,赵先生积十余年之功完成了这部学术巨著,意义十分重大。二是《陇南金石校录》的编辑出版,非常不容易。包括收集资料、碑铭文字辩识、断句、释文都非常不容易,没有渊博的学识、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是无法完成的。三是《陇南金石校录》的编辑出版,非常有价值。其一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其二在陇南建制区划、军事斗争、人物考证等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价值,其三《前言》是一篇功力非凡、极具价值的学术论文,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总之,《陇南金石校录》的出版发行,对于进一步发掘陇南历史文化资源,建设文化大市,推动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张红霞(市文联主席):内容丰富全面,填补了陇南金石校录的空白

《陇南金石校录》是赵逵夫教授花十几年的时间和精力完成的,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其内容丰富全面,填补了陇南金石校录的空白,其成果来之不易。

赵教授是从陇南走出去的著名学者,也是甘肃的一张名片,他具有深厚的家乡情怀和文化情结,是他把甘肃深厚的文化推向世界,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我们的陇人骄子。作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古代文学专家,他的研究范围很广,著作等身,已远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他以古代文化为原点有很多的课题和很多方面的研究项目,但他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陇南,在先祖文化的研究、先秦文化研究、乞巧文化研究、西汉水的论证等许多方面都有很大的建树,在陇南地域文化的弘扬和传承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学术支撑,使陇南成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中先祖文化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赵教授对陇南文化作出的突出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金石碑碣摩崖是刻在石头上的历史。陇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聚焦区和古战场,也是金石碑帖较为丰富的地方,《陇南金石校录》不仅仅是陇南金石的汇集,而是应用古代文学、训诂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民俗学等多学科知识,在搜集整理的同时,把写在石头上的陇南五千年历史复活了,对一些校勘失误之处、一些解释不清的地方,一些具有歧义的地方进行校勘辨析,给出了权威性的解读,成为了解陇南历史的重要文献资料,为促进陇南旅游与文化的融合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焦红原(市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陇南碑石保护与研究最新、最全、最大的成果

《陇南金石校录》的公开出版发行,不仅是陇南文化建设工程中的一件大事,也是陇南地方史文化研究的一件盛事,更是陇南金石碑碣挖掘、整理、保护与研究方面最新、最全、最大的成果,着实令人欣喜。《陇南金石校录》的面世,对搞陇南地方史文化研究的同仁来说,可珍可藏;对陇南地域文化建设付出辛劳的编纂人员来说,可恭可敬;对所有热爱陇南地域文化的人来说,可喜可贺。《陇南金石校录》至少有三大特点,值得大家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全国治疗白癜风最好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465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