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陇南老军人
热烈庆祝建军92周年
从年到年
92年的长度
英雄的中国军队迎来了第92个生日
自豪的中国人民
致敬这些最可爱的人
壹
关于建军节
每年的8月1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俗称“八一”建军节。
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带领北伐军三万余人,在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领导下,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 枪。
年7月11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月30日的建议,决定8月1日为中国工农红军(中国人民解放军前身)成立纪念日。
年6月15日,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发布命令,以“八一”两字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和军徽的主要标志。新中国成立后,将此纪念日改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
贰
关于军旗
军旗,是象征军队或建制部队的旗帜。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为红色,上缀金黄色八一军旗的五角星及“八一”两字,表示中国人民解放军自年8月1日南昌起义以来经过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终于在党的领导下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武装力量的标志,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荣誉、勇敢和光荣的象征。它激励全体指战员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党,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来捍卫祖国的神圣领土和尊严。
叁
诞生之地
年8月1日,在瑞金叶坪红军广场举行了历史上 个“八一”纪念活动并且当日傍晚在瑞金城南竹马岗举行了红军阅兵式和分列式。从此,8月1日正式成为人民军队的建军节。因此,可以说南昌是军旗升起的地方,而瑞金是八一建军节诞生的地方。
从弱小走向强大,从苦难走向辉煌——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人类历史上永垂不朽的丰碑,塑造了中国人民传承至今的性格底蕴和红色基因。
陇南人民说陇南
好听的故事说不完
因此小编要说一说和“八一”建军节有关的故事
年8月
红二十五军部分领导同志与警卫员合影于两当县城
前排左起:吴焕先、郭述申、徐海东、戴季英、赵凌波
为了庆祝部队进入甘肃,红二十五军参谋长戴季英特别找到了当时两当县城北街一家由叔侄俩开办的照相馆,并让他们把照相机带到了部队驻地(今天两当城关小学院内),给徐海东、吴焕先和其他领导拍了几组照片,将此作为部队庆祝第三个“八一”建军节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小编由此推想,当年的两当老县城,还是比较繁华与时髦的。据史料记载,这是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长征期间仅存于世的一组照片,尤为珍贵。十多天后,在泾川的四坡村战斗中红二十五军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吴焕先是红军长征部队进入甘肃牺牲的 别的领导人之一。
年8月,吴焕先(左)与徐海东合影于两当县城。
当年红二十五军进入两当的时间要比毛主席率领的红一方面军进入哈达铺早47天呢。当时中央红军长征途中电台坏了,无法与共产国际取得联系,也无法得知外界信息,而徐海东率领的部队尽管已经抵达两当县城,却也无法得知中央红军其实很快会从草地走出来进入甘肃。47天后,毛主席才在哈达铺邮政代办所的报纸上看到了徐海东和陕北刘志丹红军会师的消息,从而坚定了北上的信心。也就才有了《故乡陇南》歌词中“长征路上报纸一张”的故事。
从以上史料来看,红二十五军东进两当其实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中央红军的困境,为中央红军走出草地、进入甘肃作出了贡献。两当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最早进入甘肃并在甘肃境内解放的 座县城,是红军长征“入甘”的 站,是名符其实的“红色两当”。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当年两当人民对红二十五军的支持与贡献。
吴焕先(左)、徐海东(右)
拍摄于年的《白莲花》这部电影,因为这部电影剧本就是根据红二十五军抵达两当时的真实故事而创作的。《白莲花》主要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期间在陕甘交界处如何改造争取当地绿林武装、并将他们引上革命道路的故事。当时,有很多两当籍的干部群众积极参加了这部电影的拍摄,承担了群众演员的角色。这部电影还有一大亮点,那就是宣传了两当的秀美山水,首次将两当的大美风光推上影幕,推向全国。据说这部电影放映时,可谓摩肩接踵、万人空巷。时至今日,在两当张家森林公园入口处依然矗立着《白莲花》的拍摄广告牌。
拍摄于年的《白莲花》剧照
漫步在今日的广香河畔,看着秀美别致的两当县城,看着两当老乡们幸福安逸的生活,再回首革命历程,我深感红色江山来之不易。试想,如果我们生活在那个年代,我们会做什么,我们会怎样做。作为一名热血女汉子,小编的 想法便是参军,因为在小编心里,再没有比参军更能让人热血沸腾与热泪盈眶的事了。作为新一代的党员干部,我们应该牢记长征精神,不忘历史,不忘初心,不忘自己的使命与责任,以此缅怀长眠于此的红军战士。
今日秀美别致的两当县城解放军解放陇南
年12月9日,国民党--九军副军长蒋云台在武都率部起义
年的夏天,陕西扶眉战役之后,人民解放军 野战军进军甘肃,国民党甘肃省政府仓皇南逃,决计在入川要塞武都作垂死挣扎,同时在武都成立了警备司令部并携运去大批枪弹。
年11月25日,国民党广州行政院任命少将、军军长王治岐为甘肃省政府主席,撤销武都专员公署,改为省政府,原专署人员一律提升一级为省政府职员。国民党甘肃省政府地址选在了武都师范学校(今武都第七中学)。国民党希冀据守秦蜀咽喉,保住四川门户,阻止解放军入川进军西南。但这最终成为反动派在甘肃的 一幕闹剧,而且,这幕闹剧只维持了短短十几天。
年12月9日,驻防在武都的国民党军起义,晚8时,解放军62军先遣队在军团的掩护下,从西城门进入武都西关一带接防。10日凌晨,武都四城门大开,各族各界群众夹道欢迎解放军进城。
是日,王治岐、蒋云台等联名通电武都地区所辖文县、康县、成县、徽县、两当等各县分别就地起义。至此,甘肃全境宣告解放。武都起义,使得四川乃至西南门户洞开,人民解放军由西北南下的咽喉要道基本打通,挡在解放大军面前的只剩天险摩天岭。
解放军轻取摩天岭
摩天岭是进川的必经之地,国民党用一个师的兵力在此防守。 为了不让敌人有喘息机会,解放军第62军派该军师团3营担负进军摩天岭进川的先头部队,准备立即翻越摩天岭。12月18日黄昏时,在一个回族老大爷的引导下,3营营长刘尚武、教导员杨应春率领部队连夜向摩天岭进发。
由于连续下雨,道路泥泞,但3营官兵克服困难,一口气追击两天两夜,于第三天黄昏时,终于赶到了摩天岭下。侦察排长报告:“前面河滩上发现埋锅做饭的痕迹,估计敌人刚离开这里不久,可能正在翻越摩天岭。”
这时,夜幕已经降临,雨夹着雪下个不停。3营立即召开各连干部会,讨论今晚上不上摩天岭。大家 一致认为:“此时的敌人比我们还困难,在天已全黑的情况下,一定在某个地方停下来宿营,这正是出击的好时机。”
部队稍事休息,便沿着一条羊肠小道艰难地向白雪皑皑的摩天岭攀登而上。深夜3时,3营登上了山顶,接着开始翻山向下挺进。
随着拂晓临近,被敌人发现的可能性逐渐增大。3排长王彦斌带着两个战士把枪一抱,顺着积雪向山下滚去。不一会儿,山下传来了3声击掌声,这说明王排长他们滚下山的办法是成功的。为了抢时间,大家都沿着王彦斌滚出来的“路”,向山下滚去,很快就全部在山下“着陆”。
营长刘尚武派侦察员侦察了一遍周围的地形后得知,山下不远是一个名叫底儿坎的小山村,国民党军师的溃退部队正住在这里。
9班长刘作娃带着一个战斗小组,悄悄地摸了上去。迅速制伏了敌哨兵。9连连长王太元随即带着战士们冲进房间内,满屋正在打着鼾声的敌人还没来得及反应就当了俘虏。
解决了敌警戒排后,营长刘尚武立即兵分两路:7连和师侦察排分工打上底儿坎村的敌团主力,9连分工打下底儿坎村的敌师部,争取天亮以前解决战斗。
正在睡梦中的国民党军听到枪声后,不知解放军究竟来了多少部队,早已吓得晕头转向,魂飞魄散。几个企图顽抗的敌人被当场击毙。天破晓时,3营全歼敌师,押着多名俘虏走出村庄。
就这样,天险摩天岭被3营战士们一战“轻取”。攻占摩天岭后,解放军62军继续南下,随即解放了四川青川、广元、苍溪、巴中等地,12月30日解放了成都。
聆听抗美援朝老兵的浴血故事年10月,为保家卫国,中国人民 奔赴朝鲜作战,抗美援朝由此拉开大幕。大批甘肃军人也义无反顾地奔赴前线作战。14日,康县义工联合会党支部组织党员志愿者走进居住在城关镇三官村的抗美援朝老兵赵德义家中,聆听他当年的战斗故事,还原那段战火纷飞的浴血岁月,感受一代军人深厚的爱国情怀。
“雄赳赳,气昂昂,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许多往事都已淡去,战争的炮火声也已远离,但人民从未忘却,是他们当年,用鲜血,灌溉出盛世和平。
赵德义,年出生于陇南康县三官村(原康县第四区斜花坡村三官殿)一个贫困的家庭,家里穷困,父母无力供他读书,他5岁开始就给富人家当放牛娃,吃尽了 苦头。为了生活,年3月,17岁的他独自乞讨飘零,流落到了四川。正走投无路时,遇到部队招兵,于是自愿报名参军,成为一名光荣的解放军战士,编在刘伯承、邓小平率领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师直辎重连任战士,参与了 的“成都战役”——新津大战。年10月报名跟随中国人民 赴朝作战,分配到第十五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三营十二连后勤担架营任战士,和“中国人民 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一个军、和“革命烈士”邱少云同为一个团(陇南徽县抗美援朝老兵锁德成——邱少云的班长口述资料)。在一次护送伤员中右眼被炸伤,由于赵德义的英勇表现,荣获三等功。
结束后,赵德义仍在朝鲜呆了三年,为朝鲜战后重建奉献 战士的热血和力量。年回国后退役,安排在西北建筑安装工程公司工作,因记挂父母年事已高和身体不好,便放弃原有工作,回到家乡务农。回到村里的赵老很少给人提及这段往事。由于文革期间遭批斗,更不敢声张,害怕被扣上造谣的帽子。在地方建设上,赵老时时、事事、处处冲在最前面,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军人,积极发挥“退役不褪色”的革命精神和模范作用,年10月当选人民公社的社员代表。改革开放后,赵老更是带领群众勤劳致富,书写了一代军人在地方建设上的奋斗业绩。
陇南老军人
康县抗战老兵郭聚山郭聚山,年生于河北束鹿县陈位村。因为家庭贫困,郭聚山从小就靠给地主打长工为生,经常吃了上顿没下顿。
年卢沟桥事变后,年仅19岁的郭聚山参加当地抗日游击队。
年,郭聚山所在游击队被编入冀中军区三纵十七团。不久,便在团长闵鸿友的指挥下,参加了宣村伏击战。
抗战胜利后,郭聚山参加了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解放兰州。
成县籍老红军梁骥
梁骥年参加红军,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梁骥历任红军野战司令部电台报务员,八路军总部无线电中队副中队长,晋冀鲁豫军区通信学校副校长,第14纵队通信科科长,中原军区通信三局政治处主任,第二野战军通信处政治处主任。他参加过红军西征、山城堡战役、平型关战役、上党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南京、解放大西南等 战役和战斗。
徽县锁德成老班长
年农历正月初五,锁德成出生在徽县麻沿乡节梨树沟村,父亲姓“成”,因生活艰难,就把他过继给了锁家人。
年农历十一月,锁德成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刘伯承、邓小平领导的第二野战军第十军二十九师八十七团三营九连二排六班。在简阳县的阳马河剿匪时,锁德成冲锋一线战斗,荣立三等功,战斗结束后被任命为副班长。
年6月25日, 爆发。10月19日,中国人民 遵照中央军委的指示,雄赳赳、气昂昂 。
锁德成于年10月离开部队,转业回到家乡,先后在徽县供销社、商业局工作。年春天,锁德成选择了回家务农。
两当抗日英雄杨松林
杨松林,年6月出生于甘肃省两当县兴化乡红庙村杨家咀。年10月1日,在两当县城跟随红二方面军六军团入伍。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年9月起,在八路军一二〇师三五九旅历任侦查员、副连长、连长。年5月起,在四野十纵队二八师历任侦查参谋、连长、区队长。年10月起,在四十七军一三九师四一六团历任连长、副营长。年12月起历任湖南湘西沅陵军分区司令部情报科副科长、溆浦县武装部部长、兵役局局长等职。年,因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突出贡献,获得“八一奖章”、“独立自由奖章”和“三级解放勋章”等荣誉。年转业至地方工作,历任广州海运局南海轮政委、广东省航运厅革命委员会主任、广东省交通厅办公室主任等职。年,享受正厅级待遇离休。年12月16日因病在广东省广州市逝世。
两当抗日英雄李民德
李明德老人回忆,年当时只有14岁的他为寻找当兵的父亲参军入伍,经历了抗战、内战以及 ,并获得了解放西藏奖章和抗美援朝奖章。老人拿出军功章,讲述抗战经历,当年的他在部队当过勤务兵、侦察兵,通信员、两次受伤,两次立功。
烈士姓名:王仁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生卒年:—
烈士籍贯:甘肃徽县(属于陇南市)
入伍时间:年12月
所在部队及职务:一二〇师独立 旅第七一五团二营六连三排长
牺牲经过:年2月10日在北杜庄村掩护部队转移时壮烈牺牲
烈士姓名:张文堂
烈士籍贯:甘肃康县(属于陇南市)
生卒年月:—
部队职务:三八五旅八连战士
牺牲经过:年四月在武乡马庄牺牲
烈士姓名:张兆青
烈士籍贯:甘肃文县(文县现隶属于甘肃省陇南市)
部队职务:上等兵
牺牲地点:山东台儿庄
亲属关系:其父张廷选
陇南 退役军人为弘扬拥军优属,拥政爱民的光荣传统,努力提升军人尊崇感。武都区区委常委、区人武部政委游成锋率领退役军人事务局负责人和甘泉镇政府主要领导来到了甘泉镇董沟村,看望慰问了在中印洞朗对峙任务中表现优异、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朱凤珍及其家属,并为其送去了立功奖状和慰问品。慰问过程中,游成锋为朱凤珍颁发了立功奖状,送上了慰问品,以实际行动和具体举措关心关爱军人军属,使十九大中“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这一精神落地落实。接过奖状后,朱凤珍一家倍感光荣,对党和政府的关心照顾表示感谢。
中国维和军人黄利红
他身处蓝盔战场,身处战乱环境,他是武都热血儿郎,他是中国维和军人,他叫黄利红,他是陇南人民的骄傲,更是武都征兵人的自豪。在异国他乡8个月来,他克服生活的种种困难和对亲人的思念,认真工作,创造了属于陇南儿女的铁血荣光。
缅怀英烈铭记功勋烈士姓名:孟军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生卒年:—
烈士籍贯:祖籍甘肃武威(出生于新疆伊宁市)
所在部队及职务:原兰州军区63师二十六团四连班长
牺牲经过:年夏,奉军区命令跟随刘登云副师长前来陇南武都抗洪抢险时英勇牺牲
年8月3日,一场百年罕见的洪灾袭击武都城,白龙江决堤,城区三分之一被洪水淹没,因撤离及时无一人伤亡。
洪灾过后,一场 的城防体系开始建设。弹指一挥间,武都城太太平平地过了30多年。由于武都城地理位置先天不足,白龙江、北峪河两条地上悬河像两把利剑,时时悬在我们头顶;又由于武都气候条件特殊,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夏秋暴雨集中,易发生洪涝灾害,城区防洪减灾这根弦一刻都不敢放松。
居安思危,看完这些老照片,希望每个武都人不要忘记那场灾难。记住,武都城的平安来之不易。马上又到汛期了,希望每个人都能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能为防汛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不要随意向河道内乱扔垃圾,更不要将塑料袋、杂物随意塞进下水道。
▲被洪水淹没的新市街▲看见飞机了没,当时的救灾物资都是靠空运进来的。▲汪洋一片的教场坝▲白龙江与北峪河一起暴涨
年8月3日,对于老武都人来说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
这一天,北峪河、白龙江同时暴涨,东江水沟的泥石流堵截了白龙江,洪水三面夹击城区,导致白龙江决口31.5米,城区三分之一的面积被淹。清真巷、新市街、教场等地势低洼地一片汪洋。
这场洪灾中,城区共倒塌房屋1.3万多间,多户居民和多个地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受灾,1.1万人无家可归,直接经济损失2.19亿元。交通四面受阻,武都城成了一座孤城。
接到紧急撤离任务后,干部敲打着脸盆,挨家挨户动员撤离。清真巷、西关等地的老人难舍穷家,不愿撤离。
时间就是生命。解放军战士连背带拉,将所有群众撤离到了安全地带。群众无一人伤亡,但一名年轻的战士孟军辉,却献出了他年仅21岁的生命,长眠在了白龙江边。
▲干部群众在竭尽全力加高加固北峪河河堤
▲水位还在上涨,干部群众都在一线加固河堤。
▲清水沟泥石流爆发阻断了江武路
▲当时的防汛指挥部也被冲毁了
▲人工截流白龙江
▲桥南的群众在临时修建的吊桥上出行
▲洪水退去了。解放军要走了,群众们热情相送。
致敬!威武之师!
陇南是一片红色的热土
是一幅可歌可泣的红色历史画卷回首往昔
每个人都会产生
一种仰慕、一种自豪、一种敬畏
在此向尊敬的革命老前辈们致敬
你们曾经为新中国的建立而抛头颅,洒热血
用你们的生命换来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是幸福生活的享受者
陇南,我们一直铭记
┃来源:陇南都市网汇编
┃图文编辑:编辑:冯丽霞审核:张玮监制:张扬
┃商务合作Tel:
┃转载授权请联系00
找工作找房子相亲上陇南都市网
▼:招聘|求职|租房|转让|顺风车|点阅读原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48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