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风情陇上江南美食传说
宕昌官鹅沟
陇南地处甘肃南部,是甘肃、四川、陕西三省交界的地方。陇南市的宕昌县是古代羌族人聚居并建国称王的地方,官鹅沟被当地人称为“小九寨”。
不到官鹅沟,等于没来陇南,不吃官鹅腊排,等于没来官鹅沟。居住在官鹅沟的羌藏人家,从过年杀年猪起,家家户户都要做腊肉。每户人家都会把猪肉腌制后挂起来,并且一挂就是一年半载,作为全年的肉类食品备用。经过腊月霜冻过的腊排,味道最为好吃,时间再长也不会坏。
据当地人说,木香是熏腊排的原料,它是生长在海拔米以上的一种柏树,腊排独特的香味就来自木香。
做腊排要有两样佐料——盐起防腐的作用,花椒用来保持香味。当砸成细末的花椒粉和盐和在一起,就可以作为香料涂抹了。
涂抹好之后,就要开始用木香熏肉,木香枝的油脂在火里劈啪作响,随着火势,烟向上窜,挂在房顶的腊排被裹在了烟雾中。木香的烟气俗称“烟王”,能够深深的浸入肉的里面,从而使腊排的味道更加鲜香独到。而且这满屋的异香,在几里路外都能闻到。用这样的大火熏烤一天一夜的时间,腊排就制作完成了!
杠子面仇池山
西和县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定居、生息、繁衍。仰韶、马家窑、齐家文化遗址遍及西汉水及漾水河流域。世人注目的“仇池古国遗址”因其悠久历史,神奇传说,俊秀景色而中外驰名,早在五千年前的上古时代,《开山图》云:“仇池山四绝孤立,太昊之治,伏羲生处”,华夏人文始祖伏羲就出生于仇池山主峰伏羲崖,今日仇池山,突兀特立,千峰浮动,红岩如霞,奇峦竞秀,山下江河奔涌,峡谷古秘幽深,是游人步行探险,寻古探幽的绝佳去处。晚霞湖水色绮丽,湖光山色,景色宜人,可供游客泛舟垂钓。
杠子面以其独特的爽滑劲道让人赞不绝口,它之所以爽滑除了有少份量的淀粉和在面里以外,还有最重要的一道工序,就是擀面了:
说是擀面,其实是用一根胳膊粗的杠子压,杠子的一头固定在墙里,人骑在另一头来压,把面压开后,再用擀面杖推擀,洒上一层粉面,折起来再擀。如此反复数次,直到把面压薄为止。
用根大杠子,前端插进墙上的洞里,前段压在面团上作为支点,压杠子的末端以把面团压扁。
大杠子压成的面片
再用擀面杖推擀,洒上一层粉面,折起来再擀。如此反复数次,直到把面压薄为止。
切面
配料
这样压出来的面,薄如纸,韧如绸,可切成宽细面条,单碗下锅,调料特殊,以酸辣为主,热吃凉拌,均皆适口。
这种面条祖上传下来时就是以素面为主,人们习惯在面条里加入韭菜和炸过的豆腐丝作为点缀,再加入盐、醋和辣椒后就能食用。
洋芋搅团武都姚寨沟
武都区是陇南市府所在地,姚寨沟坐落在武都城郊,沿着清澈的山泉水一路进沟,就能看到郁郁葱葱的绿色,农家地道的家常小吃洋芋搅团,是来旅游的城里人必选的美味。
武都的地形大多处于半山、高半山区,河谷地非常少,农家的田地得爬山涉水的走上几里路才能到达,但这里的环境特别适合土豆的生长,产出的土豆淀粉含量高,柔韧性强,当地老百姓多年以来都是以它为主食。
洋芋搅团在制作前,需要先把土豆煮熟,再用特制的木槽来制作。
农家做洋芋搅团有很多讲究,一是挑选出的土豆要大小适合;二是用水,这儿的人家都用山泉水做饭,蒸煮的土豆会更加香甜;三是用木柴烧火,火力更加有劲;此外,兑制调料的方法和砸土豆掌握的火候也会影响洋芋搅团的口味。
经过捶打,待到土豆泥渐渐变成了黏性极大的土豆泥,表面散发出淡黄色的光泽,美食终于大功告成!
洋芋搅团的调料主要是醋和辣椒:这是一种加入香料和水后熬制而成的醋,出锅香、麻、酸适度爽口;其次是油泼辣椒,加入生姜、青椒和香料的辣椒油泼后,入口的香味盖过了辣味,最后再配上油炸蒜泥,口味非常独到。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9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