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悦远来,陇原乡村绽放美丽经济甘

新华社北京7月5日电7月5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近悦远来,陇原乡村绽放“美丽经济”——甘肃夏季乡村旅游一线见闻》的报道。从河西走廊到黄土高原,从“陇上江南”到甘南草原,盛夏的陇原乡村如同一颗颗“绿宝石”,镶嵌在东西延绵多公里的丝绸之路景观带上。游客纷至沓来。近年来,甘肃下大力气唤醒沉睡在陇原乡村的美丽风景,拓宽山乡群众增收渠道,探索出了一条“美丽战胜贫困”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如今,甘肃正以景区扩容升级、文旅新场景营造等多途径持续壮大乡村旅游业,使其成为新时代促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最美产业”。图为积石山县吹麻滩镇油菜花田景色(6月29日摄)。新华社发(史有东摄)古韵乡愁绽放“美丽经济”盛夏日落,“蓝调”夜幕降临。隐匿于秦岭南侧褶皱里的中国传统古村落朱家沟收敛了白天的湖光山色,显得幽静又神秘。漫步万籁俱寂中,黛瓦泥墙的古建民居与青石板铺就的小路相得益彰,潺潺溪流将依山错落的村庄对半分开,一座泛着橘色灯光的廊桥又把两边串联,一步一景,皆是最抚人心的归园田居景象。这是甘肃省陇南市康县美丽乡村,带给游客最极致的古韵乡愁审美体验。不同于人们印象中干旱乏绿的甘肃样貌,陇南市全境属于长江流域,气候温润,森林覆盖率高,素有“陇上江南”的美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让陇南“千万工程”推进更有底气。近年来,当地持续开展“拆违治乱”行动,统筹推进厕所、垃圾、风貌革命,建成多个人居环境优美的美丽乡村,一批宜业宜游的乡村旅游示范村也应运而生。年,按照古村修复型开发的朱家沟村完成了美丽乡村建设,并成功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名录。“村庄变美丽,绿水青山就成了最大的资源。”年,“东北媳妇”曹艳跟随丈夫朱彦杰回到他的老家朱家沟,创办了全村第一家民宿“五福临门”。他们用“采菊”“东篱”等富有诗意的舒适客房和椴木木耳、柴火鸡等乡野美味招待八方来客,闲暇时间则陪客人喝茶聊天,听鸟叫蝉鸣。四周林木环抱,山野鸟语花香,曲径通幽处石碾、石磨等旧时农耕文化符号触手可及,朱家沟仿佛是凝固了时光的世外桃源。“客人们来了都很喜欢我们这里,他们说朱家沟真是一个适合发呆、让人忘记烦恼的地方。”曹艳说,朱家沟没有过多商业气息,古朴的风貌反倒能唤起乡愁、缓解焦虑。年,朱家沟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五福临门”民宿入选全国首批甲级民宿。“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他们走进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朱家沟,遇见自己向往的生活,也为世代蜗居深山的村民换了个活法。”如今已是朱家沟村产业发展“领头羊”的党支部副书记朱彦杰说,朱家沟景区年游客接待量从年的8万人次增加到现在的68万人次,超高人气带动周边20个村近人融入乡村旅游产业链,其中固定从业者人均旅游年收入可达元左右。开门迎客绽放“美丽经济”,文旅融合汇聚山乡巨变之光。听闻朱家沟村西南20多公里有一个新打造的乡村旅游示范村,记者欣然前往探访。夕阳下,沿途绿化带蝶舞纷飞,溪流水面波光粼粼,采访车行驶在平坦的旅游公路上,不一会儿目的地便映入眼帘,村口条状标识牌上写着:山根村——文旅康养产业开发型美丽乡村。山根村中心并非一片广场,而是由青石板筑起的九层平台,每层平台通达各自街角人家。拾级而上,处处是巧思。昔日喂猪的石槽今日盛满鲜花,两块磨盘拼装上木板竟构成一把长椅,农家舀水的马勺画上戏曲脸谱往墙上一挂,活脱脱一件艺术品,眼前既熟悉又陌生的体验令游人啧啧称奇。“以前的山根村可不像现在这般诗情画意,村里近百座老房子年久失修,路是烂泥路,家家户户散养的猪满村跑,就在年还有基层干部下村时被猪撞了一身泥。”康县长坝镇镇长王光星道出了山根村旧时面貌。年,当地投入多万元补齐基础设施短板、改善人居环境,柏油马路环绕全村,青石步道贯穿大街小巷,老旧房屋焕然一新,抖落灰尘的山根村如同涅槃的金凤凰一般光彩照人,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游玩。推门而入,院落里叠石成山水自流,绿植花卉造景美,台阶上传统木楼的门窗被玻璃材质的落地门窗代替,古朴雅致中透露出一股轻奢风。为了破解“人旺财不旺”难题,山根村打造了这座叫“桃园喜居”的高端精品民宿。“年,我们对这座因地震坍塌而荒废的大宅院进行了提升改造,共建成了4座高端民宿、1个音乐酒吧和1个茶餐厅。”梦里山根旅游管理公司负责人葸志涛说,自“五一”假期试营业以来,订单源源不断,仅一个月营业额就突破10万元。葸志涛告诉记者,不久前,一支来自知名大学的研学团队入住桃园喜居,他和同事们认真设计了接待方案,力争让远道而来的师生们有宾至如归的感觉。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朱家沟、山根村一样的陇原古村落走出深闺,让美丽不再“孤芳自赏”,变独特风景成致富“钱景”。“甘肃乡村地域广阔、生态美好、民风淳朴,原始纹理保留完整,发展乡村旅游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韵味独具的乡土文化、生态完整的后发优势。”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厅长何效祖介绍,“十三五”期间,甘肃以景区带动型、城镇辐射型、产业依托型、通道景观型、乡村休闲型、创意主导型等6种开发模式,打造了个乡村旅游专业村、个乡村旅游示范村,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和综合收入年均增幅25%以上,撑起了甘肃旅游业的“半壁江山”。年,甘肃省乡村旅游游客接待量万人次,实现乡村旅游收入亿元。打造文旅新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夏日炎炎,坐落于天水市区南山顶上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李官湾村迎来一波又一波消暑纳凉的市民和游客。今年刚开业的楠山李露营烧烤基地,凭借“露营+”的新玩法火出圈,迅速成为当地周边游市场“顶流”。四周草木葱郁,一张天幕下,31岁的天水市民赵思路和闺蜜正坐在椅子上煮茶,享受午后惬意时光。“我们是从抖音上刷到这儿的,很喜欢这种户外露营的氛围,有空就想过来体验一下。”赵思路说,平时忙于工作,像这种建在城市周边的露营基地,是她触手可及的“诗和远方”。楠山李烧烤露营基地负责人李恒介绍,原本计划“五一”开业,不料随手拍的一张基地新貌图片引爆了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97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