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攻坚看陇南中央省级媒体记者眼中的
“甘肃康县利用生态好、有山有水、绿色全覆盖的优质条件。建成“美丽乡村”升级打造,既改善了百姓居住坏境,精准扶贫百姓脱贫致富,又保护了生态坏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是前不久省委网信办组织11家中央驻甘及省内主要网络媒体深入我县开展年“党亲·暖村”大型采访活动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记者在稿件中写到的我县脱贫攻坚新成就。他们还对我县电商扶贫、美丽乡村建设的进展、成效和经验进行了全方位采访报道,现将部分稿件刊登如下。
新华网
康县凤凰谷
农户入股新“玩法”脱贫致富成效显
以前的甘肃省陇南市康县城关镇凤凰谷村,不像凤凰那样展翅高飞、美丽动人,而是一个深藏在县城边的穷山沟,是属于典型的贫困村。通过“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工作的扎实推进,如今的凤凰谷,如同凤凰涅磐,变成了甘肃省内外小有名气的生态旅游精品村。
近年来,凤凰谷村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因地制宜,为每户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计划,充分利用城关镇特殊的区位优势,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积极帮助群众发展核桃、板栗、畜禽养殖等原有农业产业的基础上,结合全县生态旅游大景区建设战略目标,指导和帮助群众大力发展旅游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年的元增长到年的元,目前全村贫困户已全部脱贫。
据悉,年11月份,凤凰谷村以村集体和农户入股的方式,成立了集乡村旅游、休闲娱乐、农家客栈、餐饮于一体的凤凰谷乡村旅游度假有限公司,市委组织部下拨帮扶资金5万元,协调镇上落实帮扶资金5万元,这10万元一部分作为集体股由村级组织持有,另外一部分为村上19户贫困户每户注入元股金,帮扶的入股资金在年终分红时,一部分留给村集体,一部分按比例给村上特困户分红,公司自年4月份运营以来,年终总营业额已达多万元,盈利元,分红及奖励总金额达90多万元,股东分红至元,全村19户贫困户每户分红元,持续有效地解决了困难群众的生活问题。
目前,该公司拥有9家农家客栈、3家农家乐和1家农土产品销售中心,可同时供80多人住宿,多人就餐。
与此同时,村上还建成80亩农业观光采摘园,主要种植樱桃、中华猕猴桃、无公害蔬菜,既可以供游客体验采摘观光,又可以作为公司的蔬菜供给。旅游公司固定吸纳本村管理和服务人员38人,并带动村上多户群众收益,促进了返乡青年创业和留守妇女的就近就业。(《新华网》记者王生元)
人民网
甘肃陇南
村子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4日,甘肃省陇南康县凤凰谷村,孩子们在家门口小河边玩耍。位于甘肃陇南的康县,自然风光优美,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当地政府致力于美丽乡村建设,在“不砍一棵树、不埋一眼泉、不挪一块石、不毁一株草”的前提下,36个村先后完成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建设,在改善人居环境,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的同时,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生态文明新农村。(银燕、牟健摄影报道)
央广网
吃水不忘挖井人
康县扶贫建设美丽乡村不忘生态保护
甘肃陇南康县打造“不要门票的生态旅游大景区”,通过建设美丽乡村,打造旅游经济,引导农民脱贫致富。康县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吃水不忘挖井人,甘肃陇南康县长坝镇党委书记黄治说:黄治:“我们坚持不挪一块石、不砍一棵树、不毁一株草、不埋一眼泉,保持原生态,像我们花桥村一些卵石被没有把它铺平,仍然存在,在上面种一些花草,使得更自然、更美丽。”康县扶贫建设美丽乡村在政府扶持下开了农家乐和农家客栈的康县长坝镇花桥村农户蒲袁清说:蒲袁清:“没建农家乐的时候收入不行,主要靠核桃和花椒,一年才收入几千块钱,不到一万元。从我们花桥村美丽乡村建起来基本上我们村里的收入都可以,现在确实好啊,我们家光经营农家乐和农家客栈,加起来一年就能收入40多万了。”康县扶贫建设美丽乡村甘肃康县利用生态好、有山有水、绿色全覆盖的优质条件。建成“美丽乡村”升级打造,既改善了百姓居住坏境,精准扶贫百姓脱贫致富,又保护了生态坏境,做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央广网记者孟永辉岳菲菲)丝路明珠网
陇南市
美丽乡村建设演绎“耕读传家”新故事
农村不美,何以有中国之美?农村人居环境是广大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选择。月4日至5日,“党亲·暖村”走转改采访组一行人前往康县、成县的多个自然村进行实地走访调研。眼前的所见所闻,让记者们深深地感受到,在陇南“美丽乡村”建设不是流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更不是曲高和寡的空中楼阁。当地政府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将改善人居环境、提高文化内涵和增加村民实际收入三者巧妙结合,借乡村旅游、电子商务的东风,建设出了中国新农村的生态之美、和谐之美与可持续之美,让“耕读传家”的老典故在今天演绎出了精彩的新内容。
花桥村位于白望公路沿线,距长坝镇政府驻地公里。年,花桥村被列为全市乡村旅游示范点,提出依托花桥村较好的地理位置和乡村文化旅游资源,率先探索发展陇南市乡村旅游新模式,为乡村旅游经济的转型跨越寻找突破口。目前花桥村建设区域功能划分包括,入口服务区,游客接待区、民俗体验区、农业体验区、养生休闲区、乐活采摘区等十三个区域,作为市级旅游示范村,已初现雏形。
在凤凰谷村史馆里,对比鲜明的两组照片,展现出短短几年间,村子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康县城关镇凤凰谷,原名史家沟村,是当地有名的穷沟沟、烂泥沟,通过美丽乡村建设,如今的凤凰谷如同凤凰涅槃,变成了县内外有名的生态旅游精品村,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比年的元,翻了一倍多。
图为村民自己组织的演出队正在向游客表演传统的羊皮扇鼓舞。
王坝镇大水沟村拥有山青水秀的生态环境,异彩纷呈的传统文化,和谐淳朴的村风民风。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水沟村成功蜕变成为全国最美乡村,在“寻梦·”中国最美村镇投票评选中,大水沟村获得中国最美村镇文化遗产奖。美丽乡村建设拓宽了农户增收渠道,更提高了群众生活幸福指数。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何家庄村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注重保护和开发,基础和产业,文化和旅游相结合,大力发展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游田园景,享休闲娱乐”为主的生态旅游观光农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积极引导和鼓励农民自办生态农家乐。今天的何家庄村正在实现全村户产业致富的道路上大踏步迈进。
王磨镇浪沟门村的文化广场上,就业技能培训师正在给准备外出务工的村民进行技能培训。近年来,为了让村民进一步实现脱贫致富,王磨镇多措并举——特色旅游、电子商务、技能培训等等一样都不能少。据介绍,这些技能培训对贫困村民是完全免费的,培训结束后通过考核可领到技术鉴定证书,并由人社部门协调、联系用工企业,优先录用。(丝路明珠网记者李媛)
中国兰州网
陇南康县
民俗文化传承下的致富之路
群山环绕的村庄,白墙青瓦的院落错落有致,清澈的小溪穿村而过,平坦的水泥路通往家家户户,大水沟村文化广场上更是热闹非凡。“自从建立了文化活动中心,我们年轻人也加入了传统民俗表演的行列,不仅可以将我们当地的民俗文化活动表演给广大游客看,还可以通过表演赚些钱,随着游客的不断增多,我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一个刚表演结束的小伙子兴奋的告诉记者。
康县地处西秦岭南侧陇南山中,地理位置决定了当地文化的多元性,大水沟村受秦巴文化和氐羌特色的影响,更是传统民俗文化的聚集地,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舞台建设之前,传统艺术缺失保护和传承,其中一些艺术表演形式面临失传的危机。保护和传承民俗文化成了当地政府的责任和行动。
王坝镇镇长李锐告诉记者,以前只是在节日盛会的时候才组织表演,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甚至不知道有羊皮扇鼓舞、霸王鞭、唢呐演奏、唱书、土琵琶弹唱等这些传统艺术表演形式,面对这样的问题,王坝镇党委、政府动员群众自愿出让闲置土地、筹资投劳建设融村史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图书室等为一体的文化活动中心两层共计00平方米,村史馆中精心复制和还原了农耕文化、传统文化实物,为村民开展学习、文娱、体育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让村民们能记得住乡愁,提升了群众幸福指数。
据了解,在王坝镇政府的指导下,大水沟村组织传统文化传承人、演艺人成立了“平信”演艺公司,以“公益加经营”的模式进行演出,既搭建了传统文化传播的平台,又以文化创收促进群众脱贫致富;组织群众在农闲和业余时间开展土琵琶弹唱、唢呐吹奏、羊皮扇舞演练,并成立了这三项民俗活动的群众演出队,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需求,同时,通过传统文化的渗透作用,达到寓教于民的效果。
(中国兰州网记者张洋)
监制:胡志文编辑:郭博焦杨红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白癜风该如何治疗临沂白癜风医院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