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当文史薛李玉两当方言中的ldqu

两当方言中的“子”尾

薛李玉

两当县位于秦岭山脉的南麓,属于甘肃省的东南部,地处陕西、四川、甘肃的交界处,北连天水,西连徽县,东连陕西宝鸡、南邻汉中,两当方言属于中原官话中的秦陇片。许多语法特点与普通话的差异较大,比如两当方言中的“子”尾。在两当方言中“子”尾构词能力强,语用功能丰富,子尾可以表小、表贬义或者是中性的感情色彩,甚至替代儿尾表亲昵的感情色彩。这样的语法特征与普通话中的“子”尾相差较大。

一、两当方言的“子”尾描述

(一)重叠式小称词缀

两当方言中存在着重叠式小称词缀“子子子”与“子子”,一般只用在名词后,例如:

A、纸子子子石子子子碎子子子

B、纸子子石子子碎子子

C、纸子石子碎子

A中的“子子子”表示体非常非常小的意思,如,石子子子表示石子非常非常小。说的时候的节奏为名/子/子子,后面两个子连读。这里的小是相对而言的,并不表示在某个特定的范围下才算小。B类名词后只加了两个子表示非常小,小的程度比A类的轻,C类只有一个子,表示小的程度比B类还要轻。所以说,当名词后面跟的子越多表小的程度就越深,但一般名词后面最多只能加三个子。

(二)名字中的“子”

张文强→文强子

李小霞→小霞子

王雯雯→雯雯子

一般都是在姓名的名后面加子,这种叫法一般存在于长辈对晚辈称呼,或者是熟人朋友之间的称呼。

(三)AA子

A、箱箱子盒盒子桶桶子勺勺子

B、横横子斜斜子歪歪子竖竖子

C、舀舀子盖盖子提提子耙耙子

普通话中“名+子”是表示某种物体的名词,在两当方言中会将名词重叠然后再加子,如A中的箱箱子、盒盒子、桶桶子、勺勺子。但在方言中存在着箱子、盒子、桶子、勺子这样叫法,二者的区别在于普通话中的箱子、盒子、勺子表示是单数,物体的体积较大,而方言中的箱箱子、盒盒子、桶桶子、勺勺子表示数量多、物体的体积较小。B类是性质形容词重叠后加子,意思上的表达依然是性质形容词原本所表达的意思,只不过在方言中性质形容词重叠后加子可以独立应用并且不能用副词修饰。C类是动词重叠加子,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加子构成了名词,“舀”本来是指用瓢状物体舀水的动作,但舀舀子指的是瓢状物体;盖盖子指的是普通话中的盖子;提提子指的是舀酒勺;耙耙子指的是锄地的农具。

(四)量词重叠后加子

两当方言中量词可以按AA子式重叠但并不是所有的量词都可以重叠后加子使用:

1.个体量词。例如:“个个子、只只子、条条子、把把子、位位子、台台子、件件子、架架子、根根子”等

2.集体量词。例如:对对子、双双子。

3.度量衡量词。例如:尺尺子、寸寸子、升升子、分分子。

4.动量词。例如:趟趟子。

5.不定量词。例如:点点子、滴滴子、坨坨子等。

可以按AA子式重叠的量词中个体量词最多,在集体量词中只有对和双可以重叠后加子使用,在普通话中度量词和不定量词都不可以重叠使用,但在方言中有大量的不定量词可以这样使用,度量词中只有“尺、寸、升、分”可以重叠后加子尾使用,动量词中仅仅只有“趟”可以重叠后加子词尾。

(五)动物幼崽后加“子”

例如:鸡娃子猪娃子狗娃子猫娃子

在两当方言中,“娃”本来表示小孩子的意思,但依然会在“鸡娃”、“狗娃”等词后加“子”尾,来表示动物的幼崽。

(六)蔬菜名称和食物名称后加“子”

例如:A扁豆子辣子蒜苗子辣苗子

B麻食子面皮子节节子末珍子

A类是蔬菜名称,在蔬菜后面加的“子”尾不一定表小,方言中的扁豆子指的是普通话中的扁豆,并不是指扁豆里面的种子,辣子就是指整个长条的辣椒,但方言中的蒜苗子、辣苗子不仅可以指蒜和辣椒的幼苗,也可以指长大了的蒜苗与辣椒。B类是在食物的名称后面加“子”,食物名称后面的“子”尾含小义,麻食子指的是形状和大小长得像豆子的一种面食;面皮子指的是切成小块或者小条的面食;节节子指的是比面条要短的面食;末珍子指的是玉米压碎成小颗粒熬成的粥。

(七)器官名称后加“子”

例如:胳膊子嘴巴子耳朵子腿子

器官名称后加“子”,一般是大人对小孩子说得时候后加子。

(八)表示某一类的人后加子

例如:背锅子烧料子癞子冷哥子

在两当方言中,“背锅子”意思是驼背的人,“烧料子”指说大话的人,“癞子”指得麻风病的人,“冷哥子”指冒冒失失的人。

二、“子”尾的语用功能

从上面列出来的几类子尾可以看出方言中的子尾颇具特色,语用功能有以下几点:

(一)小称义

“子”尾是表示小称的方式之一,在两当方言中有较为丰富的子尾词,大多数词后加“子”均有表小的含义。如,上文列举的第三类AA子式中的A类与B类,名词重叠后加子表示该物体的体积较小;第四类“子”用在词尾表示动物的幼崽。此外,方言中存在着重叠式小称词缀,“子子子”与“子子”,后加的子越多表示小的程度就越深,但“子”尾一般最多只能加三个。

(二)表亲昵的感情色彩

“小称”的基本功能或初始功能是“指小”,在“指小”的过程中,自然衍生出表示喜爱、亲昵、戏谵等功能,有时“指小”功能甚至已经不太明显了。①如在方言中亲戚之间长辈对晚辈称呼,或者是熟人朋友之间的称呼会在姓名的名后面加子,称动物的幼崽时后也加“子”尾,在说话的时候就自然就包含着亲昵喜爱的意思在里面。

(三)儿童用语或儿向用语

“子”尾可以表示出喜爱、亲昵的感情色彩,所以在方言中大人对小孩讲话的时候有些词后会加上“子”,如第八类的“胳膊子”、“脚丫子”等。

(四)含贬义的感情色彩

一部分“子”尾词用在表示人体缺陷的词后,含有一定的贬义色彩。如第九类的“癞子”、“冷哥子”等。

(五)包含中性的感情色彩

因为“子”尾词在方言中使用的频率非常的高,“子”含义虚化,所以有些词后虽然有“子”尾但并不表小,也不含亲昵、喜爱的感情色彩。如方言中的蔬菜、水果名,“辣苗子”、“扁豆子”等。

三、方言中“子”尾产生的原因

两当方言中子尾可以表小、表贬义或者是中性的感情色彩,甚至替代儿尾表亲昵的感情色彩。在两当方言中之所以产生“子”尾,有以下几点原因:第一,“子”尾本身的能产性较高。第二,与民俗有关。西北民俗豪爽,话中如果带“儿”尾会显得有些较弱,所以“子”尾在方言中替代掉了可以表亲昵或可爱感情色彩的儿尾。第三,受周边方言的影响。两当地处陕西、四川、甘肃的交界处,方言中的动词重叠再与“子”尾相加构成诸如“舀舀子”“提提子”“盖盖子”等“子”尾词,②这些“子”尾词的形成是受到了西南官话的影响。从两当方言中的“子”尾的描述可以看出,方言中的“子”尾比起普通话中的“子”尾有着更为丰富的构词能力及语用功能。

参考文献:

1、曹志耘.南部吴语的小称语言研究[J].语言研究,,(3):33-44.

2、周政.陕南平利方言的“子”尾词[J].语文研究,,(3):51.

作者简介:

薛李玉,两当县人,绍兴文理学院文学院语言及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生。

陇南两当政协

监制:张文军责编:邓静编辑:周喜龙

薛李玉

赞赏

长按







































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比较好
白癜风精细诊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2711.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