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陇南无限的陇南

?

陇南市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纪实

  在陇南,有两本“无字书”很流行,一本是《陇南政务   扫一扫,你会知道,陇南,一片生机盎然的田野。动植物资源丰富、品种繁多……

  扫一扫,你会明白,陇南,一方开放的热土。互联网破除了发展的壁垒,铁路、高速公路、机场架起了通向外界的桥梁……

  在顺应时代变化“新常态”的同时,陇南积极理性地拥抱“互联网+”大潮,不断探索招商理念与模式创新,向南开放!形成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陇南,这个善于把梦想变为现实的地方,正像一个磁场,吸引着一个又一个客商来此投资兴业,演绎着一出又一出招商大戏,不断汇聚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这座城市在跨越之路上奋力向前,呈献给世人,一个包罗万象的陇南,一个无限变化的陇南。

  开放,向南开放

  建设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是陇南潜力与希望所在,魅力无穷,活力无限。

  陇南是古老的,触摸千年的印记,“白马人的图腾在燃烧,六出祁山旌旗在飘摇”,醇厚得像一缸老酒;陇南又是如此的年轻,建市只有短短十年,“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处处生机勃发。

  多年来,陇南人从来没有片刻停留。两年前,市委、市政府领导班子胸怀发展大局,顺应时代要求,结合陇南发展实际提出“”发展战略。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后发赶超,在扶贫开发、生态文明、产业培育、城乡一体等方面快速推进,在基础设施、改善民生、社会治理等方面着力夯实,在电子商务、金融支撑、非公经济等方面集中突破,全面深化改革,加强党的建设,把陇南建成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甘陕川接合部重要的交通枢纽联结地、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和全国扶贫开发示范区,努力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

  紧紧围绕这一发展“航标”,陇南处处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局面。

  而加快建设甘肃向南开放的桥头堡,是陇南潜力与希望所在,魅力无穷,活力无限。

  “向南开放,不仅是陇南全方位开放的战略布局,更是一个战术重点的调整,是在不减弱向其他方向开放力度的基础上,开启一扇新的窗口。”市委书记孙雪涛说。

  陇南是国家确定的全国31个成长型的资源型城市之一。的确,从资源禀赋看,陇南矿产、水力、农特产品、旅游、文化等资源较为富集;

  从生态环境看,陇南气候温润,物种多样,植被覆盖率高,生态环境良好,这是我们最具战略性的优势;

  从区域位置看,陇南地处甘陕川三省接合部,南倚成渝经济圈,东连关天经济区,北靠兰州新区,西接大九寨旅游经济圈,地处三大经济区的几何中心和旅游经济圈的重要结点上,是联结大西北和大西南的重要枢纽。

  来到陇南,你绝不会后悔,如今的陇南,是一片开放的热土,充满希望的城市。

  而放眼长远,陇南发展后劲十足。

  思路是行动的先导,于是在陇南大地——

  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围绕融入成渝经济区和长江经济带,以路网互通为基础、经济合作为依托、产业开发为抓手、人文交流为纽带,加强与川渝、陕南地区政治、经济、生态、商贸、旅游、文化、信息等各个领域的务实合作,努力建设“金三角”地区开放开发共同体……

  全方位加强与四川广元、绵阳、成都和重庆、陕西汉中等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先后与绵阳、广元、阿坝、汉中签订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与一批大型企业集团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同时在成都成立了陇南商会,在重庆甘肃商会建立了驻点招商机构,搭建招商引资平台,积极开展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网络招商,迈出了向南开放的实质性步伐。

  交通,曾经的“瓶颈”被打破

  立足实际,打造立体综合交通网络,对外开放的路基越铺越宽广。

  置身陇南,山是绕不开的话题——

  即使进入到陇南境内,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依然要翻山越岭。

  曾经大山,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拦路虎”,也成为对外开放的“瓶颈”。

  面对开放“瓶颈”,陇南没有退缩,乡村公路、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经过陇南人多年的不懈努力,一个个在陇南由期盼变成蓝图,由蓝图变成现实。

  历史正在悄然改变之中——千年天堑正在因公路、铁路、机场的快速建设变为通途。

  武罐高速公路,陇南史上第一条高速公路,历时5年多的建设,建成通车,昔日被困在大山之中的陇南开始显现出它连通西北和西南的交通枢纽地位——武都城西的两水镇,是武罐高速公路的起点,往宕昌方向,将建设渭源—武都高速公路;往文县方向,将规划建设武都—九寨沟高速公路;成县—武都高速公路也在这里汇聚通车。在陇南北部,十堰—天水高速公路陇南段今年通车。

  在拥有了第一条高速公路的同时,兰渝铁路、兰成铁路、成武高速、十天高速陇南段、成州民用机场等重大交通项目也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之中,武九高速纳入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渭武高速即将全线开工建设,全市立体交通网雏形已现,“中国大西北和大西南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联结地”的愿景即将变为现实。

  如果说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重大项目建设将陇南带进了发展快车道。那么,农村公路建设则把大山深处的一个个村庄连接起来,把美丽的自然风光串珠成链,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预计“十二五”末,全市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公里,境内9县区之间将实现高速联结,对外可快速入川、通陕、北上兰州。统筹规划、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结构优化、管理现代、衔接顺畅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真正成为连接西南西北的“黄金通道”。

  制约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将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同时乡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以每年公里的建设速度在强力推进,外联大市场、内接千家万户的交通运输网络正在形成。

  完善的交通运输发展框架,铺设的不仅是道路,也是陇南对外开放的新路基。

  互联网+,万水千山变咫尺

  立体综合交通网络不断完善的同时,陇南也没有局限于一条道路,而是后发赶超,借助互联网,打开了另一扇窗。

  如果你来到陇南,你会发现互联网的应用是如此的普遍,它为陇南人和“外来客”提供着更多、更便利的渠道和平台。

  翻开《陇南政务   我们把政务微博、   这是一本活的新时代的陇南百科全书,薄薄的一本书里,容纳的是整个陇南。

  而这仅仅只是互联网在陇南为你带来便利的一个小小缩影。

  从年底开始,陇南试水电子商务,让农特产品触网,解决了农特产品卖难和有量无价的难题,一年多来,发展的0多家网店轻轻松松就可以送货到顾客的家门口。

  电子商务与扶贫攻坚的碰撞,让陇南成为全国首个电商扶贫试点市,这意味着将有一大批项目和机遇垂青陇南。

  当网络与旅游相遇,你拿着手机,不管在不在陇南,或者在陇南的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轻轻松松畅游陇南。

  全市村级组织和各级干部自发开通了上万个政务微博、   为了大力宣传和有效推介电子商务,市商务局坚持把传统节会营销与电子商务有机结合。

  年,陇南市先后成功举办了武都花椒、成县核桃、礼县苹果、徽县苗木、宕昌中药材产销对接暨电商营销洽谈会和暑期促进网络团购发展项目等一系列活动;

  通过一系列措施,陇南苹果、花椒、核桃、橄榄油、中药材等声名远播,并成功签约引进了成县陇南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成县顺通物流园、武都区江南市场等项目。带动了后续的种植业、加工业和包装、仓储、物流等相关产业的发展,真正把当地的资源优势变成产业优势,在促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全社会的创业激情。

  如今在陇南,互联网带来的是贫困群众“互联网思维”的树立、自我发展理念的转变。贫困乡村农户、农业合作社负责人等积极变身网商,正在利用电子商务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一些乡村试点,拓宽服务领域,创建乡村两级电子“党务、村务、商务、农务”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陇南曾经因贫困而不被人重视的良好自然环境和非物质文化,这些“新”的绿色资源,正在转化为巨大的财富。据统计,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陇南全市共接待游客42.67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6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4%和20.58%。

  如今,这些数据不再是一看而过,它会被录入到陇南的大数据库中,作为后续的陇南发展和“您”投资分析的研判依据。

  服务,良好的发展环境激活无限活力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增添创新动力。

  今年6月3日,陇南仁济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法人代表赵青秀领到了全市首张注册号、组织机构代码证号、税务登记证号“三证合一”的营业执照。“我6月2日提交了注册登记申请,6月3日就办出了营业执照,效率很高。”赵青秀说,“以前要跑三个单位,最快也需要一个多月时间才能办好。”

  “三证合一”是陇南市不断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

  作为西部偏远地区,陇南市经济社会欠发达。因此,全市把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制定和落实各项优惠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发展活力,增添创新动力,作为工作重点。鉴于此,陇南市大打“服务牌”、“政策牌”,积极营造良好的开放投资环境。

  发展靠服务推动,优势靠环境提升。

  陇南市委、市政府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了“第一要务、重中之重、一号工程”的重要战略地位,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结合实际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招商引资工作的意见》、《关于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相关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的通知》、《陇南市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三个政策性文件,有力推动了对外开放、招商引资工作顺利开展。

  市、县区都成立了党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研究和协调解决招商引资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同时,陇南进一步加强对招商引资项目的协调服务。继续在职能部门和窗口单位实行规范化管理、标准化服务,全力为投资者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实行市级领导干部和市直相关部门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并实行一年一考核,两年一兑现奖惩的激励机制。并从项目洽谈、签约、落地、建设、运营各个环节,一包到底,全程搞好协调服务。

  不仅如此,陇南还发展普惠金融产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优化金融生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中小企业和低收入人群提供良好金融服务,探索符合农民群众实际的质押贷款品种,落实好惠农信贷政策,支持农村发展。

  积极引进和发展新型金融主体,有序发展民间融资服务主体,组建融资性担保公司,帮助市内骨干企业上市直接融资,做大做强政府融资平台,组建市旅游发展集团公司和市、县区扶贫开发公司,破解政府投融资“瓶颈”。

  涉农贷款、“三权抵押贷款、双联惠农贷款实现较快增长;

  市、县区融资平台和土地储备中心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中药材、易地搬迁、畜牧业、设施蔬菜、电子商务等信贷扶持政策得到落实;

  中小微企业融资“资金池”试点工作启动实施,34户企业在甘肃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交易;

  与此同时,各银行机构灵活制定各类信贷政策,研发推广了“徽苗旺”、“秦果宝”、“椒红宝、“金橄榄、“陇商通、“金菌宝”等多项专项信贷产品,进一步提高了信贷支农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思路决定出路,实干决定实效。陇南大地上解放思想、开放发展的气息越发浓厚,一场以大开放促进大发展的热潮迅疾奔涌。

  企业慕名而来,项目相继落地,盛夏时节,走进陇南大地,扑面而来的是开放、开发的滚滚热潮,处处感受到的是创业、兴业的浓厚氛围……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全市签约招商引资合同项目9个,签约资金5.2亿元;续建项目和新签约项目到位资金30.1亿元,同比增长66.8%,其中省外到位资金28.8亿元,同比增长60%。

  笙箫九奏,有凤来仪。毫无疑问,陇南的明天正在开辟新天地、实现新发展!

  (来源于陇南日报记者靳淑敏图片冉创昌)

赞赏

长按







































白灵片价格
呼和浩特最好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3290.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