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动态短期内,陇南又一次在人民日报

                    导读

近日,陇南频频在《人民日报》“刷脸”!

年06月29日,由记者刘海天深入康县采写的通讯《甘肃康县: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在《人民日报》刊发。“陇南经济”于6月30日全文转载以飨读者。文章主要描述了甘肃省“联村联户”启动后,特别是精准扶贫开展以来,康县借助国家政策支持,依托秀丽风光,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旅游,用诗情画意破解贫困难题,百姓的日子越过越好。

年7月11日,《人民日报》又在头版“治国理政新思想新实践·新理念引领新发展”专栏,刊登了题为《扶真贫真扶贫——甘肃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的重要文章,其中陇南的“核桃书记”“80后副县长”作为电商扶贫的成功案例受到了充分肯定。今天,我们就一同看看这篇重量级稿件。

扶真贫真扶贫——甘肃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实践

年6月9日—10日,甘肃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会议在兰州召开。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和17个专项配套实施方案。

一、背景

甘肃自然条件不佳,经济基础薄弱,历来是贫困多发地区。到年底,全省仍有贫困人口万,排全国第七;贫困发生率33.2%,排全国第二。

一方面,甘肃省扶贫开发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另一方面,甘肃扶贫开发形势依然严峻。

习近平总书记到甘肃视察时强调,连片特困地区党委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要放在扶贫开发上,把扶贫开发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甘肃省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甘肃围绕对象、目标、内容、方式、考核、保障“六个精准”,制定出台了“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坚决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攻坚战和大决战。

二、做法

1.对象精准:在建档立卡、建立数据库的基础上,甘肃省建立了精准扶贫大数据管理平台,省、市、县、乡实现贫困户和扶贫信息的共享。国务院扶贫办将甘肃省列为全国第一个大数据管理平台试点省份。

2.目标精准:“1+17”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方案,确定了脱贫攻坚两步走的阶段目标。第一步,从年到年,集中攻坚,确保到年减贫万人以上,贫困地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以上,其中扶贫对象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以上,基本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升。第二步,从年到年,巩固提高,确保到年稳定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消除绝对贫困,实现所有贫困县全部摘帽、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3.内容精准:紧盯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生产生活中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贫困群众获得感最强的项目,整合全省优势资源集中投入、重点攻坚。在富民产业增收方面,集中培育壮大草禽畜、马铃薯、蔬菜、苹果、中药材等富民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作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陇南市成县有大约50万亩的核桃林。年6月,成县县委书记开通新浪微博,代言成县核桃,探索电商扶贫之道,被网民称为“核桃书记”。年,成县电子商务协会建成陇南网货供应平台,初步形成溯源体系。年,以成县核桃为代表的农特产品走俏热销。与此同时,陇南市礼县“80后”副县长也发动一批农村“90后”搞电商,主推礼县苹果。山大沟深的陇南市全面走上电商扶贫“高速路”,仅年就销售特色农产品10多亿元。“互联网+电子商务”,为甘肃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路径。

甘肃省的实践证明,电商扶贫是壮大富民产业,发展特色农牧业、农产品加工业、劳务经济、现代服务业、新型经营主体的有效形式之一。

此外,《关于扎实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还明确提出,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全面开展村道硬化、饮水安全、危房改造、农电保障、信息网络、易地搬迁、生态环境建设、村容村貌整治等八项工作,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有效做好教育扶贫、卫生扶贫、文化扶贫、科技扶贫、社会救助保障等工作。

4.方式精准

把各项改革举措贯彻到脱贫攻坚上,加大扶贫投入,整合涉农资金,加大驻村帮扶、金融扶持、社会帮扶力度。

为了进一步缓解贫困户融资难,甘肃省为每一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下、3年以内、免抵押、免担保、财政全额贴息的精准扶贫专项贷款。围绕这项贷款,甘肃省创新了三项扶贫金融工具,即建立贫困户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完善贷款贴息政策,发展扶贫互助资金。

建立精准扶贫专项贷款是方式精准的重要内容之一。除此之外,方式精准还包括:全面创新改革扶贫机制,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建立省对县资金竞争性分配机制,用好财政产业扶贫资金。由联村单位牵头,整合双联干部、挂职村干部、大学生村官、县乡包村干部名,在全省个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全部组建起了驻村帮扶工作队。同时,按照精准脱贫的要求,对全省双联帮扶力量进行了重新调整汇聚,实现了全省建档立卡贫困村都有县以上单位联系和驻村帮扶工作队、万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都有干部联系三个“全覆盖”,把双联力量进一步聚焦到了脱贫攻坚上。创新投入方式,省级和片区县按当年地方财政收入增量的20%以上、市级按10%以上、“插花”县按15%以上增列专项扶贫预算。统筹社会帮扶,鼓励、调动和吸引省内外各类社会组织和个人有愿望、有渠道、有平台参与多种形式的到村到户精准扶贫。

5.考评精准

甘肃脱贫攻坚,首先瞄准“关键少数”,消除恋戴“贫困帽”的惰性。年,甘肃取消了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GDP考核,重点考核减贫增收、生态治理、公共服务和党建。年11月,对年扶贫开发业绩突出的8名县委书记予以提拔重用、10名县长转任县委书记,对考核“一般”的3个县6名党政主要领导进行了组织调整。

通过精准考评,健全了正向激励机制。对抓精准扶贫成绩突出的市县乡领导干部予以重用。对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干部,严格执行“逢提必下”制度,拟提拔的必须有一年以上的基层工作经历。

通过精准考评,健全了惩戒约束机制。对在脱贫攻坚中认识不到位、精力不集中、措施不聚焦、作风不扎实、效果不明显的县级党政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组织调整或问责。对完不成阶段性扶贫任务、在扶贫工作中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给予严肃处理。对挂职锻炼考核不合格的干部不予重用并进行批评教育。

6.保障精准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强化基层人才支撑,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开展政策宣传,逐级分解任务,落实责任,传导压力。着力打造带领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加大贫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扶贫专干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干部队伍建设力度。实施千名干部挂职精准扶贫行动,选派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及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党员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

建立省委常委牵头联系市(州)、省级领导包抓县(市、区)脱贫攻坚制度。实行党政一把手扶贫责任制,省、市、县逐级签订脱贫攻坚目标责任书,省、市(州)、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为扶贫开发第一责任人。强化县级主体责任,贫困县(市、区)党政主要领导担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组长,实行责任、权力、资金、任务“四到县”制度。

三、启示

其一,要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

其二,要把“精准”作为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

其三,要树立系统思维,加强统筹协调。

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市政府研究室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好呢
白殿病初期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3487.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