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市州首家丨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

日前,记者从市信息化办获悉

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已建成运营

这是全省市州首家建成投运的

大数据云计算中心

标志着我市信息化

从各自发展走向集约化建设

也标志着我市数据共享迈上了新台阶

近年来,我市在大数据建设方面提前布局,立足实际,积极运用大数据保障和改善民生,尤其注重推进大数据在广大农村的普及应用,建成了陇南市大数据政务中心,开发了“陇南市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指挥系统”、“陇南乡村大数据”等一大批优质大数据应用,为全市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新引擎、新动力。特别是今年,市信息化办与中国电信陇南分公司合作建设了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进一步夯实了我市大数据建设基础。

据悉,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一期于年正式开始建设,截至目前,硬件设备及附属设备已达余台,有效地支撑了我市大数据建设工作。年,由市信息化办牵头,甘肃电信提供相关技术支持服务,对陇南市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进行二期扩建,建成了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高性能政务云计算服务中心。中心占地总面积多平方米,实现了电信、移动、联通三大运营商千兆带宽接入;配置深信服、等高性能安全设备,建立一系列安全管理制度,由专业运维团队提供7×24小时服务,信息安全保护达到国家等保三级标准;采用灵活可扩展的“资源池”架构,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计算核心、存储等硬件资源的动态分配,为全市各单位、九县区信息化建设提供全方位的硬件服务。

中心建成后,全市(包括市、县、乡)行政事业单位现有的信息系统,除涉密系统和对安全保护等级有特殊要求的敏感业务外,按照统筹规划、先易后难、平稳迁移、快速推进的原则,分期分批迁入。截至目前,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已迁入18家单位的46个业务系统,共计开通云主机台、占用计算资源(vcup)、占用内存资源(G)、占用存储资源.6(T)。同时,依托大数据云计算中心集中托管业务系统的优势,结合“放管服”改革,积极促进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支持数据并联推送、串联推送,构造最快捷的审批通道,支持部门之间材料共享,实现提交一次,复用一生。

云计算中心

现已成为陇南推进

“放管服”改革

推进全市信息化工作的

“衣领子”、“牛鼻子”

核心提示

迈步新时代,网络走入千家万户,作为西部贫困偏远之地的陇南,凭着敢为人先的意识和干劲,不断推动“互联网+应用”的逐级深入,汇聚数据海洋,建设“中枢大脑”,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把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信息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走共享之路

步“云端”之巅建“数字陇南”

走进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迎面一个曲面显示屏上,用一个个数据、线图,精确展示着云计算中心的实时运行情况。不断跳跃、变动的数字和线图为我们展现出一个真实的“数据海洋”。

近日,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正式投入使用。作为全省市州内首家投入运营的云计算中心,它承载了太多人的期盼。

可以说,陇南云计算中心是陇南的“最强大脑”,在这里,一个个数据不是单独个体的存在,而是由点连到线,由线推及面,在空间上打破分割,在网络上实现互联互通,“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

置身陇南,置身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你会充分地感受到,如今的陇南,让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各领域广泛应用,经济发展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社会治理的精准化、科学化、高效化水平,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水平明显提升,初步形成深入融合、产业兴盛、共享开放、治理协同的数字陇南发展格局。

(一)

全市一朵“云”,汇集数据的“汪洋大海”,打造陇南“最强大脑”

陇南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处,曾经工业革命的滚滚车轮因为大山阻隔与陇南插肩而过,陇南被远远甩在了工业化的身后。

在“一部手机就能实现创业梦的时代”善于运用互联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开展工作,聚天下数据而用之,跨越空间上的万水千山,实现网络里的近在咫尺,是陇南毫不迟疑的选择。

利民之事,丝发必兴。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早在年就着手解决建设的“技术活儿”,一期工程当年开始建设。二期工程从年开始建设,以数据集中和共享为途径,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现已建成了全市一体化、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综合性、高性能政务云计务中心。

该中心在空间上打破了各单位系统条块分割的局面,实现了数据集中存放,为进一步推动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打下了基础。

“云计算中心由专业运维团队提供7·24小时服务,信息安全保护达到国家等保三级标准。采用了灵活可扩展的“资源池”架构,可根据实际需求实现计算核心、存储等硬件资源动态分配。”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负责人张治说。

截至目前,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已迁入18家单位的46个业务系统。共计开通云主机台。这些系统和应用在托管至云计算中心后,运维费用经初步测算,共节省多万元。“待全市各部门和各县区信息系统全部迁入后,预计可节省2亿多元。”

要汇聚成数据的汪洋大海,“数据”从哪来?

陇南首先打开“意识关”,让人人都是数据员,农业、旅游、党建政务、乡村、防灾、教育、医疗、工业……各个方面、每个人,都是数据的生产者,人人共建让陇南的大数据有了根,枝繁叶茂,屹立不倒。

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打破空间上的分割,实现了网络里的互联互通,随着迁入系统的增加,聚集效益进一步增强,使用效益和经济效益也更加凸显。

(二)

全市一张“图”,实现数据共享,“网”住民生福祉

“这是我们市情分析系统(地理信息共享平台),陇南市情分析系统整合了全市20多个部门的地理信息数据、全市土地确权高清影像数据及其它各类数据资源,并将政务数据与地理信息相结合,为分析研判增加了空间视角。实现了全市各类数据资源的在线编辑、共享和应用,相当于为全市构建了一个数据资源池,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系统在GIS地图上方便、直观地编辑各类数据,达到了大数据“人人参与”、数据实时更新的目的。”随着工作人员手指的滑动,一张张分布着各种信息的数据图跃然眼前,一目了然。

市情分析系统只是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众多应用系统中的一个,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作为陇南的“最强大脑”,囊括了互联网+农业、市情、旅游、党建政务、乡村、防灾、教育、医疗、工业、综治等众多区块。并专门设立了专网区、互联网区和政务外网区,为打通不同网络的数据,专门增加了网闸区和前置交换区,不同网络的数据可以通过网闸和前置机进行便利的数据交换。

“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围绕经济发展、社会管理、民生服务等方面开发应用,让陇南的干部去用、群众用”。市委书记孙雪涛说。

人人共建,人人共享。

“破”掉部门间的条条框框、各自为政,告别“拍脑袋”决策,建立数据互联互通、充分共享的新体系,集约化、高效化、透明化的政府治理模式……

陇南的“最强大脑”正迸发出蓬勃生命力。

(三)

“线上一网办、线下一窗办”,让百姓少跑腿、信息多跑路

打通卫生专网,将生育服务证、孕前健康信息纳入云计算中心数据共享交换平台,社保局、公安局等部门均可调用查询;

打通不动产登记局、房管局、税务局之间的数据通道,实现不动产登记的并联审批及一窗办、一网办;

开发残疾人信息查询及数据推送接口,在政务服务网实现全市残疾人信息查询及数据的一键复用……

在陇南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过程中,陇南依托中心集中托管业务系统的优势,积极促进各部门之间数据共享,建设全市统一的数据交换平台,助推了“放管服”改革不断深入。

“大数据云计算中心建设的初衷就是打破信息孤岛,系统迁移上云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彻底的实现‘让信息多跑路,百姓少跑腿’的目标。”张治说。

“互联网+乡村(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目前已迁入云计算中心。系统整合了宣传、基层党建、综治维稳、扶贫、民生等方面信息资源,立足群众需要,打造了面向全市个乡村的移动互联网门户。集成乡村气象、基层党建、健康扶贫、法律援助等信息,以及要闻公告、工作动态、办事指南等服务,村民们只要打开手机、动动手指,就能享受各种服务和得到各种资讯。

“从系统上线以来,我们已接收并回复了数十条法律援助信息。村民有法律难题不用出家门,通过系统就可以得到回复解决。”成县司法局“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管理员王京告诉记者,目前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通过系统“法律服务”栏目咨询办事,有婚姻方面的,也有土地租赁纠纷等。

“陇南乡村大数据”系统还具备充分扩展功能,满足不同委办局实际业务需求,最大限度的减少软件开发费用,激发交叉使用红利,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系统注册用户达70余万人。

作为萌萌的国宝,金丝猴是陇南旅游的名片,更是陇南旅游的引爆点。日前,游客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小猴子实时动态的裕河金丝猴观猴平台开发上线并试运行了,该平台搭载在“陇南发布”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河北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4228.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