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演剧目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原生态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参赛作品《池哥昼》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师范专科学校,位于素有“陇上江南”美誉的甘肃省成县。
学校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26.53万多平方米,固定资产4.01亿元,教学仪器设备总值万余元,馆藏图书60万册,电子图书5.8万册,中外文期刊多种。建有设备齐全的办公楼、教学楼、综合楼、科技楼、图书馆、标准化学生公寓、餐饮中心、文体中心、体育馆、塑胶田径场,拥有CNKI期刊数据库以及现代化多媒体教室、语言室、实验室、千兆校园网,接入了CERNET和CHINANET,装配了双向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卫星远程教育接收系统和校园一卡通系统。基本实现了教学、科研、图书文献检索、办公和管理网络化。
学校现有教职工人,其中专任教师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6人、副教授人、讲师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人,特聘教授6人,客座教授39人。目前,学校全日制在校普通专科生人。
学校现设文学与传媒学院、数信学院、外国语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初等教育学院、电子商务学院、农林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体育与健康学院、音乐与舞蹈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继续教育学院等13个二级学院和1个教学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内设15个处室职能部门、2个教辅单位、3个校级科研机构、1所附属实验学校。开设有15个师范类专科专业、25个非师范类专科专业、4个成人教育类专科专业。
学校先后荣获“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师德建设先进集体”、“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绿化模范单位”、“甘肃省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优秀考点”、“全国英语应用能力优秀考点”、“甘肃省优秀青年志愿服务集体”、“甘肃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文明单位”、“甘肃省校园文化艺术节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学校办学79年来,一直秉承治学严谨,管理规范的优良传统,开拓进取,教书育人,已为社会培养了3万多名合格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目前,全校正凝心聚力创建本科院校,力争年实现升本。学校的快速发展将为社会做出更大贡献。
白马藏族主要生活在甘肃省陇南市文县铁楼乡白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县、九寨沟县境内,人口约一万八千人。这里山高沟深,森林茂密,风景秀丽。南接四川平武,有巍峨险峻的摩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有白雪皑皑的千岷山,地处白水江自然保护区腹地。这里道路闭塞,人烟稀少,正是我国独有的珍稀野生动物大熊猫的繁衍栖息地。
白马藏族的风俗习惯、文化、宗教信仰都不同于藏族。他们不信仰藏传佛教,却信仰太阳神、山神、火神、五谷神;他们不修庙宇,不供佛像,却只在家供奉祖先的牌位。因此,众多的民族学和史学家认为,白马藏族是古代氐族的后裔。美国学者王浩曼曾著文在国外介绍:"岷山深处有一个人所罕知的部落,这个部落自称为氐人。"
“池哥昼”是白马藏族人从先祖的信仰和崇拜里继承至今的一种传统祭祀活动和民间舞蹈。每年正月,白马山寨的姑娘和小伙穿上节日的盛装和祭祀的服饰汇集到山寨广场上,点燃柏香、敲起锣鼓、吹响号角,在“三眼铳”震天的轰响中,围着熊熊的篝火载歌载舞,驱邪、镶灾、祈福、纳祥。
舞蹈者头戴面具,扮成"山神"、"菩萨"、"小丑"等模样,挨家逐户地欢跳,意在为村民驱鬼除恶、驱邪消灾、避难免罪,以迎接新的一年吉祥和顺。整个场面非常古朴豪放、庄重热烈,既富有神秘气氛,又充满了浓厚的娱乐色彩。
原生态音乐舞蹈剧《池哥昼》继承传统,大胆创新,以全新的结构、恢宏的场景,生动地展现了白马藏族人祭祀、征战、爱情、劳作、欢庆等浓烈的宗教、生活场景。弘扬时代的主旋律,彰显师范院校教育与地方文化相结合的办学特色;开启陇南独特民族文化的寻根之旅。
原生态音乐舞蹈剧《池哥昼》是以生活在甘肃陇南文县大山深处的氐族支系——“白马人”的历史、生活、民俗为背景,反映了东亚最古老的部族白马藏族远古的民族历史与传统文化。全剧采用诗歌、音乐、舞蹈、舞美等多种手段结合的方式,伴随主人公白马小伙达嘎和白马少女小丫人生经历,核心地展示白马人古老的池哥昼傩祭祀、达嘎小丫美妙的爱情、迎请五谷神民俗以及歌舞火圈舞等文化形式,原生态地张扬人情人性之美,舞台化展现中国白马人悠久的历史文化与朴实无华的文化内涵,较为全面地弘扬和传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池哥昼傩舞文化的艺术魅力与精神实质。
剧照欣赏演出时间:年11月20日下午2:00
演出地点:上海交大徐汇校区文治堂
敬请期待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44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