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向东转型升级中的陇南模式五陇南模
这里的“实然”,指的是陇南党政的电商新理念、新部署落地实施的情况,实践中出现的重要进展和变化。
(一)在“整体战”方面
陇南趁荣获全国唯一电商扶贫示范市之势、借国家以农村电商助脱贫攻坚政策之力,马不停蹄继续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到年,已在全省率先实现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项目的全覆盖。借此,“陇南模式1.0”在全市的复制扩散得以加快,县乡村三级电商服务体系全面覆盖,农村物流快递条件明显改善。
“整体战”之下的“三商”联动,不仅因电商进农村示范县全覆盖而扩大了规模,而且因每个乡镇至少建有一支电商团队,全面下沉到了乡镇一级。更重要的是,在产业链分工协作上,“三商”联动因以下两点,而有了突破性的新进展。
1、在农村“三变”改革基础上探索出来的、且目前已成为全省学习样板的“宕昌模式”,率先在全市各县区推行。“宕昌模式”不仅是通过合作社的联合,实现农民抱团发展的新的组织模式,而且为电商与合作社的联动、为“三商”联动开创了新局面。而促进电商与合作社的融合,正是陇南电商“整体战”的重点突破口之一;
2、作为另一个突破口,县级电商平台的“展”转“销”,也取得了明显成绩。到年,以“陇小南”为代表的全市9家本地网货供应中心发展微商分销3万余人。这些平台提供集储存、分拣、包装、配货、送货等为一体的电商综合性服务,有效解决了中小网商单打独斗、有店无货,高本低效等问题,弥补了县级电商中心孵化、服务功能的不足,密切了“三商”联动关系。
(二)在“融合战”方面
陇南电商“融合战”,令人印象较深的进展,是渠道的融合和手段的融合。
渠道的融合
首先,陇南顺应农村电商渠道多元化的趋势,大力拓展和对接了更多渠道。除了借力电商进农村示范项目,与阿里村淘、苏宁易购等平台扩大合作外,还通过淘宝、天猫、京东特产馆、苏宁易购、利群网上商城、电信天虎云商、贝店和微商等多个电商平台,上架销售本地农特产品;
其次,重点补强电商2B业务短板,促进网络零售与批发兼营。在实践中,陇南选择了以阿里“”产业带为工作方向。这项业务几乎完全是陇南试点后发展起来的。年陇南现场会前一个多月,“”陇南产业带才刚刚上线。到我写作本文时,陇南产业带上已入驻批发商达家,运营能力与运营结果在该平台的综合排名为第17位;
再次,努力拓展跨境电商,力促境内境外业务齐头并进。近年,陇南跨境电商业务取得初步突破,已将水果、蔬菜、果汁等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东和欧洲等地。到年,全市跨境电商企业有24家,跨境电商销售额近2亿元。其中,礼县远亮果品、甘肃良源农业和陇南长城果汁排名前三,电商跨境销售额分别为万元、万元和万元;
最后,是推动线上线下渠道的融合。陇南及各县区比较重视发展节庆经济。近年,但凡这些节庆活动,电商都当仁不让地成了主角之一,以致形成线上线下一起发力、相互引流的新习惯。此外,线上线下融合的新零售业务也开始在陇南出现,比如,西域美农就将其社区新零售业务在武都区落地。
手段的融合
近年,陇南电商人紧紧抓住互联网和农村电商技术创新和业态创新的趋势,结合本地民俗文化和美丽风光的宣传,利用视频直播、网红代言、社交团购、电子竞技、扶贫众筹等多种手段,开展了一系列线上线下融合、农旅融合、社会热点与电商营销融合的活动。这些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让陇南的美景美物好产品传播得更广,促进了农产品电商和乡村文旅电商的发展。
例如,陇南自年以来,已先后举办了两期“乞巧杯”抖音大赛和电商全明星电子竞技大赛。抖音大赛每期发布上万到数万条抖音短视频、每期收获点赞四、五百万次,话题“嗨一起去陇南”阅读量累计达4.5亿次。陇南还与字节跳动系合作,实施了“陇南DOU是好风光”和“陇南山货上头条”项目。电竞大赛则是全国性的高级别赛事,邀请来自全国高校代表队参加。年的第二届电竞大赛有32支参赛队伍,分别以陇南各地20个农特产品和12个旅游景区命名。通过农旅电商与电竞的跨界融合,宣传了陇南的特色民俗和好景好物。再有,自年以来,陇南举办了多期电商扶贫众筹活动,累计发起多个项目,有5万多人次参与,实现网上销售多万元。
陇南还非常注意在核桃节、苹果节、花椒节等农特产品展销节,和在陇南乞巧节、文县白马人民俗文化旅游节、康县民俗文化与美丽乡村宣传推广活动、徽县金秋赏叶文化旅游节、第三季“中国新歌声”等活动中融入电商元素,利用多种营销手段,促进线上线下相互引流和交易转化。配合活动而开展的电商新技能培训,更因急用先学,而受到大家欢迎。
(三)在“质量战”方面
广义的“质量战”,是一个系统工程。陇南电商“整体战”、“融合战”、“全域战”开展的情况,会在“质量战”的结果上反映出来。狭义的“质量战”,以聚焦解决当前质量问题为主。陇南在“质量战”实际开展的过程中,主要是围绕提升网店网商质量、网货质量、电商服务质量来进行。
提升网店网商质量陇南近年一方面继续将电商作为“双创”平台,鼓励更多草根农民、包括贫困户开办自己的网店。截至年,陇南全市的网店数量从试点结束时的多家增加到多家。另一方面,则是着力提升网店的质量。具体做法,一是对网店和网商给予分类引导。鼓励和引导早期进入电商后来转行的网商回归,对整改无望的僵尸网店予以淘汰,重点扶持和培育有发展前景和一定实力的网商,提高他们的经营能力和水平;二是持续开展典型引领,评选电商明星、电商扶贫英雄,在鼓励他们提高的同时,也为整个电商队伍树立学习和赶超的榜样;三是大力促进传统企业转型电商,改变电商从业者以草根为主体的状态,改善电商队伍的结构和整体实力。到年,全市年销售额突破千万级网商有家,年销售额百万元级网商家。继早期的成县农民小段、全国人大代表梁倩娟等草根网商代表之后,近年,陇南又涌现出全国农村电商致富带头人张会林、郭文平,“西北小强”郭岁强、乡村网红“鸡司令”尚育康等一批更具实力、带动力更强的企业家电商代表。
提升网货质量陇南为了解决前期农产品电商遇到的“有产无量、有品无牌”的问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推动供给侧结构改革。一是以各县区特色农产品为依托,开发适销对路的网货,并迅速形成规模化供货能力。同时,按照《电子商务法》和平台规则的要求,积极为开发出来的网货办理上网销售的资质认证。例如,仅年一年,成县就新建了13条网货生产线,新建电商扶贫车间8家,SC认证网货46款。到年,全市已根据市场需求,开发了网货产品达多种;二是以“创品牌、保质量、增收入”为目标,以两个“三品一标”工作为抓手,努力提升本地农产品的质量和影响力。在产业链后端,全市各县区大力推进农产品“三品一标”工作,并取得明显成绩。截止年底,全市获证农产品“三品一标”个,认定、认证、登记面积.4万亩,占全市耕地面积的56.6%,涉及种植、养殖、林果、加工四大类个产品;在产业链前端,注册了“礼县苹果”、“陇南绿茶”等产品品牌,创建了“南秦岭”、“遇见康县”等区域公共品牌。结合“整体战”“融合战”,经多种渠道和手段的广泛宣传和着力营销,提高了陇南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让成县核桃,武都花椒、橄榄油,文县茶叶、纹党,礼县苹果,两当狼牙蜜,康县黑木耳,宕昌中药材,徽县苗木,西和半夏等产品蜚声中外;三是不断优化农业生产结构。陇南近年按照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品质、增收入的思路发展农业,电商与农业的融合发展,为农业结构调优提供了市场导向,反过来,农业的发展和结构的优化,为网货开发和质量提升奠定了可靠的基础。
提升电商服务质量电商服务,按提供服务主体不同,可分为政府的服务、协会的服务和服务商的服务。在陇南电商的发展中,前两类服务发挥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致“政府推动”和“协会运作”成为陇南模式不可分割的内容。电商扶贫试点任务完成以来,陇南各级政府和电商协会继续着力推动电商发展。近年,围绕打好电商“四战”,政府在引领发展方向、出台优惠政策、改善基础设施、提供公共服务上,对电商的各种支持有增无减;协会发挥了密切政府与市场主体关系的桥梁纽带的作用,成为促进“三商”联动的组织载体和工作载体,也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年,政府和协会还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电商发展法律维权服务中心,为全市电商发展保驾护航。
更值得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5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