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作为陇南的新名片,正在被世界

美丽乡村,这个我们时常谈起的名词,是无数人的希冀。

什么是美丽乡村,或者说美丽乡村是什么样的,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讲到美丽乡村,人们一般会理解成外表上的、形式上的的美,比如有的地方把沿街的墙刷一刷,多栽种一些绿植花草,认为就是美丽的。也有人认为,农村致富了,生活过好了,心里“美”才是真的美。

在笔者看来,乡村之美,美在山水村落、美在人文历史,美在产业富民,美在人心和谐。也就是说美丽乡村应兼具颜值、气质底蕴和实力,建设美丽乡村最根本的目的,是要让村民过上富裕、幸福、快乐的美好生活。

陇南美丽乡村实践经验: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

说起陇南的乡村,很多人脑海中跳出的第一个形容词无疑就是——美丽。夏日的陇南乡村,满目绿色,一山一水皆是景,一房一树即墨画。回到开头所问,美丽乡村应该是什么样?在这里或许我们能找到答案。

几天前,“一带一路”美丽乡村国际论坛在陇南市康县(论坛永久会址)盛大召开,这届论坛主题是“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来自国内外专家、学者齐聚“陇上江南”,交流先进理念、分享成功经验,开展多种形式合作,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农旅融合发展。

两天来,参会嘉宾在陇南边走边看,对陇南的乡村印象深刻,感触颇多,纷纷用“美丽”“魅力”“漂亮”“生态”“有爱”等字眼,点赞陇南美丽乡村建设。截至目前,陇南市共建设美丽乡村多个,2个镇和20个村被评为中国最美村镇,28个村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

多年前的陇南农村,可是另外一番景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屋旁臭水沟,垃圾满地堆”,更是山大沟深,贫困长期“盘桓”,农村发展明显滞后。

现在的陇南,既有“桃源”般的田园美景,又有了增收致富的产业根基;既有传统耕作体系下鸡犬相闻的浓厚亲情,更有和谐安定的社会氛围……走进陇南的乡村,你会被青山绿水环抱的庭院“醉眼”,你会被一应俱全的农家书屋、村史馆等文化空间“养心”,更会被淳朴的乡风民风、文化文明而“感动”……

美丽乡村,环境是表,文明是里。可见真正意义上的美丽乡村,是由内而外的美丽。不仅要有让村民“身有所栖”的粉墙黛瓦,更要构筑起村民“心有所寄”的精神家园。

陇南,已重新定义了何为美丽乡村。看到这,你肯定想问,陇南美丽乡村的实践经验是什么?近日笔者在陇南市委书记张柯兵的介绍中找了答案:

陇南用新发展理念规划乡村,用景区标准打造环境,用文化底蕴丰富内涵,对全市发展类村庄编制“多规合一”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建设过程中不砍树、不埋泉、不毁草、不挪石,不搞大拆大建,建设材料就地取材,利用旧砖瓦等废旧物件和当地资源精心打造小节点、小景观,让古朴的村庄既体现真山真水、青山绿水,又做到显山露水、依山傍水,实现了美丽乡村与自然山水的有机结合,呈现出一幅幅山水画的美景。

由此可见,陇南的美丽乡村建设思路总结起来就是十二个字:“美院净乡风好、业兴民富集体强”。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乡村建设有了新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党的二十大报告又对美丽乡村建设提出新要求,那就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从美丽乡村到和美乡村,一字之差,却有着更加丰富的内涵。

什么样的乡村才称得上宜居宜业乡村?我国自古以来崇尚“和”的理念,农业生产讲求得时之和、适地之宜,农村生活讲求人心和善、以和为贵,村落民居讲求顺应山水、和于四时。

那么,怎样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农业农村部副部长邓小刚分享了他对和美乡村的思考和见解。“宜居就是要生活便利,宜业就是要产业兴旺,和美就是要乡风淳美。

对于这个新命题,国家乡村振兴局局长刘焕鑫认为,建设和美乡村重点是硬件、软件两手抓。刘焕鑫表示,把原生态乡土特点彰显出来,把现代化生活元素融入进去,确保乡村既有空间完整性和设施现代性,又有历史纵深感和时代痕迹的“年轮”,留住乡风乡韵乡愁。

建设和美乡村、实施乡村振兴,思路明晰,方向明确。陇南正当其时、正逢其势。

近年来,陇南在农旅融合发展中,创出了一条品质优先、融合发展的乡村旅游陇南路径。官方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陇南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3%,乡村旅游收入25.57亿元,乡村旅游已成为陇南的一张靓丽名片。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放眼审视,从美丽生态到美丽经济,再到美丽生活,“三美融合”的陇南乡村,已活力澎湃!以此为基,打造和美乡村建设“陇南样板”,让陇南乡村成为更多人向往的“诗和远方”。

(文/张力龙)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99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