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新甘肃打call各大媒体讲陇南美丽乡

初冬的陇南,景色如画

莽莽群山,层林尽染

这里有看不尽的景,写不完的故事

11月15日至18日,由省委网信办主办的“‘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全省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了美丽陇南。

跟随小陇一起来看看

他们怎样写陇南

↓↓↓

山水清韵花桥村乡村旅游富民路

初冬时节,云雾缭绕,色彩斑斓的树木之下,一座座仿秦建筑风格的农家小院散落在山脚下。这是11月16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陇南康县长坝镇花桥村看到的一幕幕美景。

蒲袁清是花桥村当地的一位村民,也是如今菩提山庄的老板。以前他收入主要靠种植核桃和花椒,一年下来家里6口人,总收入不到元。“自从开发展旅游业以后,在当地政府的帮助下,我盖了房子,搞起了农家乐。”浦袁清说。

从年8月25日菩提山庄开始营业,一年比一年的收入要好,从原来不到元的营业额到如今20多万元的收入。浦袁清生活的巨大变化摸得着,看得见。他说:“到了旺季,花桥村的周末更加热闹,有时候生意火爆得自己都照顾不过来。”

“对于帮扶村民脱贫,实现精准扶贫,我们也是有一套办法的。”长坝镇镇长李生宝告诉记者,一是通过“协会+企业+贫困户”的模式,全村63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中,40户从扶贫互助社户均借款元,入股茶马风情旅游文化公司,每年每户贫困户可获得元的稳定收益。二是“龙头企业+产业+贫困户”模式,旅游文化公司、酿酒企业、农家乐、农家客栈与贫困户签订合同,带动41户人通过发展养殖、种植、采摘山野菜和从事务工等方式增收。三是“支部+协会+贫困户”模式,由协会组织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公共服务管理,带动贫困户18户77人增收致富;帮助务工青年组建专业合作社,采取入股分红、流转土地、农户务工、开办小吃摊点、饮品摊点等形式,带动了16户贫困户增收,既解决“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又使贫困户就地就业脱贫。

对于花桥村下一步的发展,李生宝也有着清晰的目标。将发挥花桥村作为全市旅游示范村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花桥温泉酒店和茶马康城建设,不断完善服务功能,全力做好“旅游+”文章,打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现实样本。

(每日甘肃网)

陇南成县:观光休闲农业带动

村民脱贫致富

“近两年来,水产养殖垂钓休闲观光园已经成为了我们这里的一个户外活动品牌,许多国内钓鱼赛事都在这里举办,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成县陈院镇梁楼村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总经理赵利江,年通过招商引资来到这里发展水产养殖,连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的这盘棋会越下越大,不仅通过观光休闲农业拓展了自己的业务,更帮助周围的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16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甘肃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采访团走进距离成县县城5公里的陈院镇梁楼村渔乐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记者采访了解到,近年来,陈院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为发展目标,以产业旅游和生态旅游为切入点,逐步使农业生态观光旅游成为了全镇新的经济增长点。

据陈院镇党建办主任高秀斌介绍,合作社一、二期总投资万元,建成养殖休闲垂钓、旅游观光、餐饮服务、特色养殖、果蔬采摘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型合作社。目前,以养殖区、垂钓区、餐饮区、娱乐区和电商产品线下体验馆为主的“四区一馆”已建成运营,游客在观光游玩的同时还可以免费体验和低价购买当地优质农副产品。

“一二期流转土地亩,村民既有土地流转的收入(每亩0元)又有入股分红,还可以通过在这里务工获得其他的收入。目前,已经帮带建档立卡贫困户10户33人,贫困户年均分红0元。在获得收益后,还将拿出1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此外合作社还主动吸纳梁楼村和周边群众在合作社务工,解决就业余人。”赵利江向记者介绍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后带动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的情况。

赵利江说,下一步,合作社将着力打造以生态产业观光为主的果蔬产品采摘园,不断拓宽经营范围,解决更多就业岗位,帮带更多贫困户脱贫致富奔小康。

目前,陈院生态观光园已经通过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审批。今后,陈院镇将继续以“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推动自身发展壮大,以生态产业发展和助推群众增收为主线,为全镇建设“田园风情生态镇、美丽乡村示范区、特色产业新基地、休闲农业后花园”的奋斗目标而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每日甘肃网)

朱家沟村:乡村旅游富乡邻

11月16日,“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暨“我为新甘肃打call”——全省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网络媒体大型主题采访团来到了康县岸门口镇朱家沟村。

初到朱家沟村,采访团便被眼前旖旎的景色所吸引。潺潺河水穿村而过,清澈的河水一望洞底,水面上,成群的鸭子随意游荡;青石板铺就的乡间村道望不到尽头,偶有的几棵柿子树上,金黄的柿子挂满了枝头,活脱一副醉人的山水画卷。

然而,在几年前的朱家沟却完全是另一副的景象。

“朱家沟村由于地处偏远、交通闭塞,村里道路难走,房屋破旧不堪,村民经济来源单一、收入很低,是十里八乡有名的贫困村。”采访中,康县外宣办主任焦阳红告诉记者,“近年来,在全县上下抢抓美丽乡村建设的大好机遇下,朱家沟村依托优势资源努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在政府的关心支持下,村容村貌有了明显改善,基础设施也更加完备。随着越来越多的游客来我们这儿观光旅游,大家的收入来源更加多样,日子也一天比一天好了。”

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让朱家沟人引以为傲的还有这里厚重的历史文化。近年来,朱家沟村在发展乡村旅游的基础上,积极挖掘红色历史文化,将乡村旅游与红色文化相融合,让这个康南小村更具文化魅力和观光价值。

“我之前在外务工,忙活一年也攒不下几个钱。前两年,听说政府要将我们村打造成集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于一体的美丽乡村,我便放弃了打工,回到家乡做起了‘古法烧酒’。随着村里引进的游客日益增多,我的生意也变得越来越好,一年多时间就收入了3万多元,在家门口轻轻松松就挣到了钱。”朱家沟村民朱绪高自豪地说。

……

乡村旅游富乡邻,最美家乡留乡愁。几年来的发展和努力,造就了如今富饶的朱家沟村,而从“贫”到“富”的美丽脱变,也给此行的记者们带来了深深的震撼。

(记者马海涛李董)

监制:尚学英责编:苗树超

编辑:马迪校审:张卓宁

赞赏

长按







































哪里白癜风医院较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家医院好啊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2013.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