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陇南市农村经济运行分析
前三季度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良好,总体保持平稳增长趋势。全市实现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4.99亿元,可比增长5.8%。
一、农村经济运行特点
(一)粮食形势看好,特色农业增效明显
(1)粮食生产形势看好。全年粮食播种面积为.65万亩,同比减少0.32%,预计全年粮食总产量.86万吨,同比增长5.18%。其中夏粮播种面积为.83万亩,同比减少0.53%,预计夏粮产量为41.67万吨,同比增长1.99%;秋粮播种面积为.82万亩,同比减少0.21%,预计秋粮产量为67.44万吨,同比增长2.97%。
(2)蔬菜生产小幅增长。三季度蔬菜面积为54.96万亩,同比增长2.66%,产量59.44万吨,比去年同期增加3.17万吨,增长5.64%。
(3)茶叶产业不断壮大。全市茶叶产量.4吨,同比增加55.76吨,增长4.06%。
(4)中药材产业步伐加快。全市围绕特色优势产业,扩大中药材种植规模,提升中药材质量,中药材产量16.23万吨,增长7.07%。
(5)水果生产较快增长。全市三季度水果产量13.11万吨,同比增加1.07万吨,增长8.87%。
(6)花椒、核桃喜获丰收。全市花椒、核桃等干果挂果面积增加,挂果率提高。花椒产量2.18万吨,比上年同期增加0.41万吨,增长22.91%;核桃产量5.03万吨,比上年增加1.49万吨,增长42.13%。
(二)造林面积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预计全市完成造林面积53.03万亩,比上年增加9.26万亩,增长21.15%。退耕造林大幅增长,三季度退耕造林31.96万亩,增长17.97%。
(三)畜牧业效益突出,但发展不平衡
(1)生猪存栏、出栏呈现双下滑态势。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86.99万头,同比减少3.88万头,减少4.27%。生猪出栏75万头,同比减少0.3万头,减少0.39%。
(2)牛羊生产小幅增长。全市前三季度大牲畜存栏56.4万头,同比增加0.92万头,增长1.67%。其中牛存栏37.7万头,同比增长2.6%,羊存栏35.03万头,减少0.7%;牛出栏9.11万头,同比增长4.99%;羊出栏14.69万只,减少1.18%。
(3)家禽存栏增加,出栏减少。三季度,全市家禽存栏为.63万只,同比增长5.54%;出售家禽.78万只,同比减少9.02万只,减少6.19%。禽蛋产量1.05万吨,同比增长8.14%。
(4)渔业生产养殖步伐加快。三季度水产品总量吨,比上年同期增长7.68%。市场水产品供求两旺,价格稳中趋涨。
二、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自然灾害频发。8月份文县、武都区等县区突发强降雨天气,局部地方出现强降雨引发暴洪、泥石流,农作物、灌溉水渠不同程度受损。加之近年来陇南许多村庄野猪数量增长较快,对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不同程度上造成毁灭性的破坏,而野猪是国家保护动物,对此农户束手无策,直接影响了农户种粮的积极性。
二是农村劳动力短缺。近年来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转移,在家留守的多是老弱病残人员,劳动力短缺较为严重,与此同时,由于农村劳力紧缺,请劳力的工价持续攀升。
三是产业链条短,产品附加值低。目前全市农业特色产业除苹果、茶叶和油橄榄外,普遍缺乏加工龙头企业。而且现有的加工企业多数脱胎于家庭小作坊,企业缺乏精深加工技术和设备,产品处于初级加工阶段,产业链条短,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产品较少。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增强农业防灾抗灾能力,进一步建立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长效投入机制,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和抗旱保收能力。同时,政府要出台相关政策,为群众防止野猪肆意毁坏庄稼提供保障。
(二)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要加强对农村留守劳动力及农村妇女的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实现农村留守劳动力由体力型向技能型、知识型转变,弥补当前农村技术与劳力不足。
(三)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要积极兴建加工龙头企业,促进加工增值,延长产业链条,解决效益低下、产品卖难及市场波动大的问题。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协会、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强化与基地农户之间的利益联结,形成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联合体。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3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