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武都区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稳步增长

李从悠 http://m.39.net/pf/a_4350709.html

上半年,武都区农村居民收入扭转一季度增速明显放缓的势头,呈现恢复性增长良好态势。工资性收入和经营净收入加快复苏,转移净收入稳定增长,但与上年同比还有差距,增速较往年同期明显偏低。根据住户收支与生活状况调查数据显示,上半年,武都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元,同比增长6.5%,增速与上年同比回落3.7个百分点。

一、农村居民四大项收入增长情况

从收入增长情况来看,上半年,武都区农村居民四大项收入呈现“三增一降”态势。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7元,同比增长4.6%,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49.7%,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35.8%,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2.3个百分点;人均经营净收入.1元,同比增长3.8%,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29.2%,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17.4%,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1.1个百分点;人均财产净收入20.1元,同比下降4.7%,由于基数较小对可支配收入的影响不大;人均转移净收入.7元,同比增长16.2%,占可支配收入比重的20.5%,对可支配收入的贡献率为47.2%,拉动可支配收入增长3.1个百分点。

二、农村居民增收的特点

(一)工资性收入占农村居民收入的半壁江山。上半年,武都区农村人均工资性收入.7元,同比增长4.6%,受疫情影响,企业停工停产,农民工外出务工时间推迟,工资性收入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武都区委、政府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要求,为加速复工复产应对疫情出台各项稳就业政策,开展岗前培训、发放交通补贴、提供就业服务等,带动武都区农村劳务输转人数大幅上升。截止6月5日,全区转移就业劳动力13.56万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34%,比去年全年输转13.49万人同比增长0.5%,随着国家疫情可控,农村居民工资性收入前景可期。

(二)第三产业拉动经营净收入迅速回升。上半年,人均经营净收入.1元,同比增长3.8%,增速和一季度相比上涨18.5个百分点、增速与上年同期相比仍回落1.5个百分点。从一,三产业来看,上半年一产经营净收入同比下降99.8%,一产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农产品价格的上涨,因受疫情影响,道路封堵,农贸市场关停,农产品交易中断,虽然三月后疫情防控解封,但受客观大环境、经济下行压力等因素影响,一产经营净收入增长缓慢;三产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6.6个百分点,农村第三产业收入主要是小卖部为主营的批发零售业、出租车为主营的运输业、汽车修理为主营的居民服务业的经营收益较好,加之武都区是疫情防控低风险区,因而对第三产业经营收入影响不大,从而第三产业是拉动农村经营净收入增长的主要支柱。

(三)财产净收入同比下降4.7%。上半年,武都区人均财产净收入20.1元,同比下降4.7%,从财产净收入构成看,红利收入、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和出租房屋财产性收入是当前武都区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的主要来源。财产净收入下降的主要因素:一是疫情期间农村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等活动不能正常开展,部分农户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的租金受到影响;二是疫情期间各行业受到不同程度冲击,生产与经营活动的阶段性停滞,复工复产推迟造成外来人员减少,居民出租房屋和红利发放受到影响,影响财产净收入增长。

(四)农村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快。人均转移净收入.7元,同比增长16.2%。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多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农村居民养老金或离退休金收入同比增长72.8%;二是政策性生活补贴同比增长39.5%;三是家庭外出从业人员寄回带回同比增长23.1%;四是报销医疗费同比增长57.2%。四方面因素拉动转移净收入增长较大。

三、制约农村居民收入增长的不利因素

(一)疫情持续影响农民工收入。目前疫情得以控制,复工复产逐步正常,但企业生产水平仍未完全恢复,吸纳就业能力减弱,部分企业裁员、降薪,农民工收入水平降低导致辞职返乡人数增多,影响工资性收入的增长。

(二)农村家庭经营收入增长受到限制。武都区农村人口众多,人均耕地很少,农民从事农业生产的成本高,加之农产品出售受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变得越来越困难。

(三)农村财产性收入增长乏力。农村财产性收入来源少、基数小,以土地流转、红利收入、房屋租赁来拉动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为增长的主要渠道,而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和租赁房屋收入增幅有限,带动农村居民财产净收入的增收力量较弱。

四、促进农村居民增收意见及建议

(一)引导和鼓励有能力的农民工回乡创业,政府要为农民工回乡创业提供公共服务,允许把集体建设用地用于农民工回乡创业基地,发展创业园区,各类批发市场、商业街、商贸城等,解决农民工回乡创业经营场地,从而为更多农民工提供就业岗位。

(二)农业收入的稳定增长仍是农村居民收入稳定增长的基石,农业发展不但要注重提升质量效益,而且要可持续发展,要坚持以市场为导向,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调整生产结构的同时,注重优化产业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产增收。

(三)深化金融改革,推动金融创新,丰富和规范居民投资理财产品,增加民众投资渠道;完善分红激励制度,坚决查处严重损害中小投资者分红派息权益的行为;深化农村土地和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增加基于土地的财产性收入。

监制:牟国炜

责编:柴锡敏

撰稿:宗毅珍

编辑:李梅蕊

在看的,麻烦点一下再走好吗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6395.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