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美食暖锅
您家的铜锅还在吗?记得以前咱陇南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铜锅,方便冬季吃暖锅。后来不知怎么地,好多人家的铜锅不知去向。有好多年,暖锅这个咱陇南人的美味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直到近些年,冬季吃暖锅又成了一种风尚,也更讲究了,大家吃暖锅都去饭店,但吃暖锅的氛围总比不上在自个儿家里。
陇南冬季气候的特点就两个字——“干冷”,想象一下,雪花漫天飞舞,小手小脸儿冻的通红时,吃上一个香味扑鼻、暖胃暖心的暖锅,是怎样的一种幸福啊!
可是你知道暖锅的来源吗?小编这里有资料。
起源唐朝时,火锅器皿系用陶瓷烧成,又叫“暖锅”。唐代诗人白居易有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诗中的“红泥”,即指陶瓷。
相传清朝康熙皇帝到吉林一带微服私访,一农户请他吃饭,只放一个炭火盆,盆上放一个铜勺,勺内有肉、蘑菇与白菜。康熙吃得很香,便问菜名,主人随口答道:“炭火锅”。在我国大江南北,很多地方的暖锅都是很有名的,比如说成都、上海的,当然也包括咱陇南的。暖锅在这些城市中,从古到今不断传承改良。
典故小编上网查阅有关暖锅的典故,有网友说:大约在三千多年前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宗就发明了一种容器“鼎”,是用生铁铸成,那就可以说是相当大的锅子了,它有三足或四足的。在当时,要进行“祭祀”或“庆典”时,就要“击钟列鼎”,将牛、羊肉(反正是能吃的食物,以肉类为主)通通放入鼎中,然后在底部生火把食物煮熟,再分食,这就算是最早的火锅了(即火锅的荫芽)。
不过,我们仔细一想,当时就只有所谓的盐,也没有调味料,只是把一堆肉煮熟而已,会好吃吗?加上鼎太大,不易移动,只能固定陈列在一个地方,不方便随时享用。
于是我们聪明的老祖宗,在西周时代,就发明了一种用陶瓷做“斗”,就是放在火盆之中,以炭火温食,这就跟我们现在的砂锅有点相似了。
不久前,在南昌西汉海昏侯墓考古现场,从海昏侯主墓的藏閤中出土了一个火锅形状的青铜器,被考古专家初步认定为是一个距今有多年的青铜火锅。
在三国时代,魏文帝所提到的“王熟釜”,就是锅中分五格,调和五种不同的味道,也可以同时煮各种不同的食物,就如现在火锅中的“鸳鸯锅”了。到了南北朝,铜器所制的各种形状的锅就成了最普遍的器皿。演变至唐朝时,火锅又被称为“暖锅”。
食材陇南暖锅时令性极强,蔬菜要选当季的,没有反季节的材料。冬日里,大家都喜欢吃暖锅,也是因为它的质地单纯,极易吸收各种食物的养分。尤其是暖锅中上面部分与下面部分荤素的完美搭配,既有红烧肉、丸子、夹板肉、排骨这些肥腻的肉类,又有白菜、粉条、豆腐、青菜这类当季的时令材料,它们相互烹煮,形成了美妙的味蕾平衡。
说了这么多,等急了吧,这就上陇南暖锅的自制方法。
家庭自制暖锅
■材料:
1、肉类:排骨、丸子、夹沙肉、红烧肉、五花肉等。
2、蔬菜类:豆芽、豆腐、蘑菇、萝卜、白菜、青菜等。
3、调料类:鸡汤、葱、姜、蒜、盐、花椒、鸡精、味素等。
■做法:
1、将所有肉类过油锅,提前弄熟。
2、摆放菜品装锅,先放蔬菜,再放肉类,最后倒入鸡汤。3、开锅后即可食用。按个人口味,如果觉得清淡可再加入少许盐和鸡精、味素调味。
监制:杨东红责任编辑:李荃
编辑:梁倩倩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c/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