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出穷窝天地阔村民喜迎新生活陇南市

近年来,陇南市累计投入资金18亿多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个,搬迁群众2万户10万多人。

陇南市紧抓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机遇,积极整合整村推进、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结合山、水、林、田、路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实施产业扶持、智力开发工作,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将紧盯脱贫“靶心”,计划对居住在深山区、林缘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1.36万户5.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帮助更多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

“坪垭藏族乡整体易地搬迁,群众基本不背负债务,生活将明显改善、发展将开拓新路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都很大,这是一个好项目,值得复制推广。”6月中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三运率团在我市武都区观摩坪垭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时这样说道。

近年来,我市针对坪垭藏族乡立地条件差、自然环境恶劣、就地脱贫成本高难度大的问题,采取整体规划、分批搬迁方式,对全乡9个村多名群众进行整乡搬迁,在实现脱贫致富和民族地区“两个共同”目标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在我市,像坪垭藏族乡易地扶贫搬迁这样的项目还有很多。“十二五”期间,省上先后安排我市易地扶贫搬迁投资总规模万元,共实施搬迁人口户人,建安置点个。近年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亿多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个,搬迁群众2万户10万多人。搬离深山的十万“大军”不仅享受到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成果,同时还提高了致富能力,转变了思想观念……

综合施策创路子全力推进易地扶贫

“十二五”以来,为从根本上解决我市缺乏生存条件地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问题,市委、市政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行动的重要抓手,作为在全市推行的“挪穷窝、挖穷根”硬措施,通过紧紧抓住国家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机遇,积极整合整村推进、以工代赈、危房改造、通畅工程、饮水安全、财政一事一议等项目资金,结合陇南山区山、水、林、田、路自然风光和富有特色的地方民俗文化,积极探索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实施产业扶持、智力开发工作措施,易地扶贫搬迁成效显著。

同时,有关部门下大力气用足用活各类政策,加快全市易地搬迁进程。去年11月初,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宕昌县召开,着力破解征地困难、安置模式单一、资源整合不到位等问题。市政府结合实际,专门印发了《关于认真落实易地扶贫搬迁相关政策的通知》《陇南市精准扶贫易地搬迁进城入镇货币补助安置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县区从讲政治的高度出发,认真贯彻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土地政策、财政金融政策及搬迁群众户籍、低保、退耕还林等相关政策,创新搬迁模式,加大资源整合力度,采取有力有效措施,全力组织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工程,确保如期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坚持因地制宜,以高效益安置模式实现灵活搬迁。我市通过十年来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实践,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创新安置模式。一方面依托县城、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基地、小城镇、中心村和交通便利、基础条件较好的平地及川坝地建点集中安置,通过从事二、三产业增加群众收入;另一方面,利用陇南独特的气候、光热优势,将易地搬迁与山、水、林、田、路自然风光和特色民俗文化相结合,将安置点打造成美丽乡村,通过发展旅游业,实现搬迁群众脱贫致富。

易地搬迁拔穷根村民过上富日子

走进徽县麻沿乡新坪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平坦宽阔的水泥路延伸到农户家门口,路旁栽种的绿树笑盈盈地迎接来客,一幢幢富有特色的农家小楼错落有致。来到村民张长全的家中,只见宽敞的农家小院干净整洁,堂屋内沙发、电视、冰箱等新式家具一应俱全。“我们村的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是年5月1日开工建设的,去年10月份,我就搬进了新房。”张长全高兴地说,搬下来之后的生活条件比原来好多了,路硬化了,自来水接到了小院里,还用上了沼气。

除了新坪村的张长全以外,武都区城关镇孟家山村村民张小龙对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更是深有感触。年,位于高半山区的孟家山村村民搬迁到了市区钟楼滩,张小龙告诉记者:“搬迁前,我们祖祖辈辈靠打零工和种庄稼为生,人均收入不足元。搬迁后,很多人都开始自主创业,我在城区开的火锅店年收入达到10万元,现在的生活更有奔头了。”据了解,目前孟家山村户人,自主创业人员占全村的30%—40%,从事餐饮、建筑、维修、出租车、商业、贩运等多个行业,全村有小轿车22辆,家庭人均月收入由原来的元增加到约元。

“十二五”以来,全市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成绩令人振奋,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带来的巨大变化更是有目共睹。几年来,我市深入实施“”扶贫攻坚行动、双联行动和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全市贫困人口由年的万人下降到年的50万人,年均减少贫困人口2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0.4%,下降了33个百分点。全市整合各类资金达53亿元,市级财政投入的扶贫资金达到多万元,安排特困片区财政专项扶贫资金4.14亿元,占计划指标总额93%。值得一提的是,全市90%以上的整村推进项目、易地扶贫搬迁项目都安排在了特困片区内的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面完成了个整村推进项目,切实加快推进特困片区水、电、路、房和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特困片区生产生活条件和公共服务水平发生了显著变化。

因地制宜谋发展凝心聚力谱新篇

“十二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18亿元,建成易地扶贫搬迁点个,搬迁群众2万户10万多人,基本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可发展”的目标。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市紧盯脱贫“靶心”,计划对居住在深山区、林缘区和地质灾害频发区的1.36万户5.49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帮助更多生活条件恶劣地区的贫困人口脱贫。

以坪垭乡易地扶贫搬迁项目为“样板”,按照易地搬迁方案,我市易地搬迁与乡村旅游开发相结合,适应以民俗风情为主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需要;与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抢抓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和地质灾害治理的机遇,发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绿色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与“互联网+”行动相结合,依托丰富的农特产品资源和全市电商发展平台,鼓励大学生村官、回乡创业青年等发展电子商务;与实施金融支撑突破相结合,多渠道整合易地扶贫搬迁专项资金、地质灾害搬迁避让等项目资金,并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区级融资平台,为搬迁户协调省农发行中长期低息贷款。

“‘十三五’期间,我市将进一步坚定抓好易地扶贫搬迁、加快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全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为早日实现整体脱贫、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积极贡献。”在坪垭乡召开的全省“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启动会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青的讲话铿锵有力、鼓舞人心。

潮涌催人进,风正好扬帆。“十三五”时期,我市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面对的是“硬骨头”,打的是“攻坚战”,当前全市干部群众正以昂扬的斗志、饱满的激情决战扶贫,以易地搬迁推动扶贫,以产业发展带动扶贫,以提升农民素质促进扶贫,加快建设幸福美好新陇南,到年努力与全国全省一道全面建成小康。

来源:陇南日报

如果您有任何建议、意见或更好的素材,请联系我们---

E-Mail:lnfpkjxc

.







































中科白癜风医院好吗
北京白癜风哪里看好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xw/215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