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市康县王玉英摄影作品荣获第九届国际民
年第九届国际民俗摄影“人类贡献奖”年赛(简称HPA)颁奖活动在9月18日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隆重举行,历时两年一届的赛事,个国家摄影师参赛,提交作品事涉个国家的丰富民俗事象,本届共收到多组参赛作品,最终组获奖,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的民俗摄影师将深入领略香格里拉优美的自然生态景观,切身感受迪庆多元民族文化的魅力,为中外民俗摄影家搭建了一个沟通交流的平台,也为自身赢得一次向世界展示魅力的机会。
陇南市康县王玉英摄影作品《魅力博峪“采花节”》荣获“人类贡献奖”记录奖殊荣,在“人类的记忆”世界民俗摄影图片故事全球巡展中展出。“人类贡献奖”年赛是国际民俗摄影协会首创的文化品牌,旨在号召摄影师广泛深入记录民俗事项象,至今乃是全球唯一一个民俗摄影的国际比赛。自年开办以来,号召了全世界个国家的摄影师参与,记录保存涉及全世界半数以上国家和地区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现象,为世界留存了一个蔚为大观的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民俗专题图片库。成为促进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之间对话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王玉英摄影专题)
魅力博峪“采花节”又逢舟曲县博峪乡“采花节”,我再次赶到那里,体会感受着这一乡土浓郁古朴神秘的节日,一颗心又一次在酒香和铃乐声里陶醉着,穿着高跟鞋袅袅亭亭地踏着博峪村道,无论如何都能读出大自然造化的神奇啊!这传统的节日的发展历程,清晰地勾勒出一副副社会发展的历史画面,丰富的内容则是一副生动的民间生活、风俗、风貌图景。
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博峪乡地处白龙江上游,位于甘南、陇南及四川省阿坝州两省三地四县交界处,原名为代巴,属卓尼杨土司管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端午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和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多彩,形成了包粽子、赛龙舟、戴香包、喝雄黄酒等等。在博峪,每年农历五月初四到初五,居住在这里的白马藏族人都要举办“采花节”(又称“女儿节”)来庆祝端午节,这个习俗从古到今,代代相传,至今还保留着原始的风貌。节日融文化、经济、旅游、宗教、民俗为一体。
端午这天,每个村庄都要各自为单位,按各自约定成俗的日子共同祈祷村寨五谷丰登,人畜兴旺。采花节活动分为采花、接花、煨桑、鸣枪点炮等内容。规模之盛,真可谓是民俗文化之一大奇观,盛况可与春节相媲美。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即:“独一无二的民族服饰,古朴典雅的舞蹈,简单明快的曲调”,令人耳目一新,流连忘返。
延续上百年的这种藏族群体性习俗,也是民族对历史的记忆,这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它风情的集中展现,所流行的曲目将被中国著名民歌歌目编辑出版收藏,其充分体现了民间广泛参与性和民族风情集中展现的丰富性特点。
这个习俗的由来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很久以前,博峪山寨一个贫苦人家有六个姑娘,一年端午节的时候,小姑娘上山采药时受伤,被一位叫达玛的姑娘所救,还把她背回了家,达玛姑娘能歌善舞,心灵手巧,品质高尚,她带领六姐妹踩遍博峪的山山水水,采药治愈民间伤病。达玛去世后,六姐妹以她为榜样,继续为当地的乡亲们解除病痛,六姐妹去世以后同达玛一起葬在附近一座开满鲜花的山上。当地人为了纪念达玛和六姐妹,就将博峪的七座山称为“七姐妹山”。为了纪念她们,年轻人在吉祥的端午节都要结伴上山祭扫七姐妹的坟墓,采吉祥花带回家,慢慢地,“采花节”就成了博峪人过端午节的独特方式。
当晚霞染红天际时,姑娘小伙们的热情并未消减,燃起熊熊篝火在降神仪式的执事僧师祈福中跳起锅庄舞,顿时,歌声、祝福声、敬酒声、欢笑声连成一片。锅庄舞伴奏的乐器十分简单,只要有一把简朴的龙头三弦琴就足够为歌声伴奏了,甚至不要任何伴奏,开口就唱,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朴实和方便。
朦胧中看到坐在墙根儿的老汉们半眯着眼,微微点晃着下巴,手无意地敲打着膝盖,吽吽嘛咪……真有味!也不小心掉进曲里,就把幸福的泪揉出来啦!他们用歌声充分地展现了自我,抚慰了饱受生活艰辛的身心,他们的文化艺术也因此得到了升华。这个古老而又充满诗意的习俗,就这样世世代代在白马藏族传承着。
我此次走进博峪藏区,一路的所见所闻深刻地感受藏族这片神秘色彩的土地,民俗文化的浪潮无处不及。
以我的镜头写我心,以我的心写我景,我借手中的快门撒撒欢吔!
作者简介王玉英,女,甘肃省摄影协会会员;甘肃省现代摄影学会理事;陇南市摄影协会会员;康县摄影协会副主席。现陇南市康县文化馆从事群文工作。
赞赏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3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