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民俗正月里的高山戏

(文/摄影:萧晓俭)

正月初八,随几位摄影大师走进了位于甘肃陇南的武都,近距离地感受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高山戏的独特魅力。

武都高山戏流传于武都鱼龙地区,是在当地民间说唱,歌舞表演,民间祭祀和传统社火基础上演变而来的戏曲剧种,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

高山戏的演出程式分为踩台,开门帘,打小唱,演故事.

古典服饰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把式舞队中的把式帽、把式服和旦角服上。把式帽顶尖上有一撮红缨,跳动时红缨随把式舞“凤凰三点头”的舞步左右摇摆。

“把式舞”是高山戏演出的主要内容,其舞步特点就是有名的“凤凰三点头”。

‘’走印"是演员们在"灯头"的带领下在麦田里走"佛法僧宝"等字样,村民们坚信,走出来的字样如同在村庄的大地上盖了一个印章,它能起到镇宅,纳福,驱邪的作用。令人叫绝的是,地头上没有摆放任何标记,可‘’灯头‘’会凭着超强的空间感带着走印队伍从头到尾一贯而出,中间无穿插,也不走回头路。待队伍全部走出后,地面上奇迹般地出现了齐齐整整的图案,十分神奇。

高山戏的另一部分‘’圆庄"就是演员们围绕着村庄走一圈,只为了把幸福和好运带给全村的每一户人家。

到了晚上,演员们在村囗搭起了戏台,准备表演传统的高山戏。乐队是由几把胡琴,三五锣鼓组成,别看阵式不大,整出的动静却气势如虹,引得全村老少拥到台下争睹真颜。

高山戏语言是地道的武都方言,生动活泼,幽默诙谐。舞台上常用的调式有宫调式、商调式、羽调式,其中羽调式的运用最为普遍。

旦角服装艳丽多姿,上身穿棉袄,下身穿花裙,脑后有发髻,额头戴“昭君带”,两鬓插蝴蝶式黄纸花,年轻旦角还可梳长辫子。

在幕布后面候场的演员们

又一轮高山戏开始了

演员们今天还要表演踩高跷

高山戏在武都流传了数百年,深得当地民众的喜爱。正月里手执一方福字,和村里面父老乡亲们一起看戏,一起祈福,愿新的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来源于陇南摄影交流平台

赞赏

长按







































白癜风治疗需要多少钱
北京专业的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ongnanzx.com/lnszx/402.html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